1958年1月,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严寄洲、郝光联合导演、丁一三编剧、于洋主演的红色电影《英雄虎胆》,该片讲述了广西解放之初,解放军剿匪部队某师侦察科科长曾泰冒充被俘敌特头目雷震霆,只身潜入十万大山匪巢,与匪首李汉光之妻李月桂斗智斗勇,取得匪徒信任后,最终将土匪一网打尽的故事。

关于这部影片的生活原型,正如影片开头的画外音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1950年广西十万大山地区……”

电影英雄虎胆老片(电影英雄虎胆与广西剿匪)(1)

十万大山里的故事原型

方圆数百公里的十万大山,位于广西西南部,南濒北部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至中越边境,如今已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十万大山”的“十万”不是确切数字,而是壮语“适伐”的汉语谐音,意为“顶天”,可见十万大山的高峻,它进可攻,退可守,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粤桂边区游击队曾在此地纵横驰骋。

1948年1月,为对付中共粤桂边区游击队,蒋介石委任国民党军原第六十三军军长张瑞贵(十万大山当地人)为“粤桂南区清剿总指挥”,命令他指挥所部近1万人,开赴十万大山外围“清剿”粤桂边区游击队。由于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张瑞贵连连败北,其指挥部再三迁移,由湛江到北海,再到海南。

走投无路之时,张瑞贵想起一个人,就是他出身铁匠家庭、个性强悍、枪不离身的发妻韦秀英(当时留守老家,当地人习惯称她“军长夫人”),如果她能在十万大山拉起队伍,站稳脚跟,或许可以帮自己杀个回马枪,东山再起。想到这里,他急忙报告上峰,给韦秀英以“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名义,借重她重新染指十万大山。张瑞贵的提议很快得到批准。

1950年初,张瑞贵派人致信韦秀英,希望她看在多年夫妻情份上,与自己并肩作战,里应外合。韦秀英看完来信,欣喜万分,把匣子枪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大言不惭地自诩为“佘太君”,自以为将助夫君成就“一番大作为”,其实是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不归路。

1950年2月13日,韦秀英在十万大山脚下的钦县(今钦州)大寺圩那曹村召集当地匪首开会,以“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名义发号施令,树起了反动大旗。

1950年3月3日,为破坏钦县人民政府的征粮工作,韦秀英派出“反共救国军”1000多人突袭钦县长滩镇那袅村,征粮工作队遇袭不敌,42人仅1人幸存,史称“那袅惨案”。当年,钦县县委报告称:“近来本县匪特活动猖狂,成了‘四面出击,全县紧张’的局面。”

由于十万大山闭塞难行、土匪出没无常,围剿韦秀英所部一时进展不大,更令韦秀英气焰嚣张,率领匪众对干部群众无恶不作,竭力营造恐怖气氛。1950年10月,韦秀英直辖匪众已达5000多人,并有2000多杆枪,成为十万大山地区实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毒瘤”。受她节制的土匪共有6个纵队、25个支队,她俨然桂南地区“女皇帝”。为加强对其直接控制,蒋介石派国民党军上校姜强出任“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可姜强还没与韦秀英接上头,就被解放军抓获。

当韦秀英为祸十万大山地区时,广西其他地方的“反共救国军”亦闻风而动。

1950年11月16日,面对广西匪患严重,毛泽东点名严厉批评。两天后,他又严厉要求广西省委“总结战绩,纠正缺点,务使全省匪患在几个月内基本解决。”广西剿匪行动迅速加大力度。十万大山地区成为剿匪重点区域,韦秀英的末日到了。

1950年12月初,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在师长黄鹄显、政委谢家祥指挥下,挥师十万大山地区围剿韦秀英部。配合此次行动的,还有第二十一兵团第五十三军第二一九师,以及龙州军分区1个团。剿匪部队一路势如破竹,韦秀英匪帮一触即溃,短短几天时间,韦部在十万大山外围横县、灵山、合浦的3个支队迅速就歼,韦秀英惶恐不已。接着,解放军在钦县那彭圩周屋村围剿股匪朱广畴大队,这是十万大山剿匪作战中最为艰险的一仗,最终全歼该敌。朱广畴大队是韦秀英手下最凶悍的兵匪,他的覆没让韦秀英感到自己就快穷途末路了。此时,韦秀英所率匪部折损过半,解放军趁热打铁,从东北西三面压缩,将其南驱到钦县贵台镇滩天村,围歼战斗打了3天3夜,韦匪遭歼灭性打击。可是战斗结束后发现,韦秀英早在第二天激战时就已溜走了。

此时,韦秀英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几经考虑之后,她决定带着为数不多的喽罗直奔经营多年的据点——防城大菜镇(靠近中越边境),计划暂逃越南苟延残喘,待机回窜。让她绝望的是,12月11日,她和手下一到大菉镇,就落入了早就对其行踪了如指掌的剿匪部队设下的口袋阵里。鉴于滩天村战斗伤亡较大的教训,剿匪部队围而不打,开展政治攻势,双方对峙了2天2夜。第三天,匪徒们终于举出白旗。可惜,狡猾的韦秀英由于熟悉当地地形,又一次溜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很快,剿匪部队得到情报,韦秀英潜藏在大菜镇那厚村,部队迅速包围该村。1950年12月14日上午11时,已经包围该村l天1夜的剿匪部队发起攻击,韦秀英指挥10多个手下据守制高点负隅顽抗,最终被一名战士扔进制高点的一捆手榴弹炸毙。

至1951年2月,十万大山地区匪患基本肃清,共计歼匪3.1万多人,缴获枪支4万多支。

严寄洲慧眼独具

回眸十万大山剿匪作战,韦秀英的狡猾机变,剿匪作战的艰险无比,这样的真实事件自然成为军旅文学的生动素材。1950年代中期,部队剧作家丁一三以十万大山剿匪为素材,创作了剧本《北仑河畔》投给“八一”电影制片厂,但由于种种原因,剧本未被采用。

但意外的是,导演严寄洲在编辑部翻看被弃用的剧本时,偶然发现了这部《北仑河畔》。虽然剧本有些粗糙,但他认为故事选材角度不错:当时,中国银幕上反映解放初期剿匪斗争的题材比较少见,而《北仑河畔》的剧本内容是从剿匪战士打人敌人内部切人,故事有潜力可挖。他当即向厂长陈播汇报,表示要接手这个本子,进行重大修改。

严寄洲又到南宁采访了当年剿匪指挥者之一陈漫远,并查阅了众多相关文件材料,对该剿匪斗争的艰巨、艰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采访期间,严寄洲还解开了一个谜团:为何韦秀英的行踪能被剿匪部队很快侦悉?这要归功于一位侦察英雄——林泰。

林泰是剿匪部队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侦察员,当他得知被俘的国民党军上校姜强将前往韦秀英处接头,但两人互不相识的情况后,心中有了一个大胆而十分冒险的计划:就是由他带着姜强的证件、武器、联络图、密电码、委任状,冒充姜强只身闯匪巢,会会韦秀英。

韦秀英与冒充姜强的林泰见面后,表面上很客气,暗地里却处处提防,不断考验林泰。经过多番考验,林泰终于取得韦秀英信任,还得到了韦部的部分指挥权,正是他的情报让韦秀英因行迹暴露被擒。

“虎胆英雄林泰”的故事令严寄洲的剧本的故事梗概大体成型。回到厂里后,严寄洲根据采访的结果,对原作的框架进行调整、增删,突出土改运动的时代背景,把片名改为《英雄虎胆》,片中角色和原型人物开始对应起来:主角曾泰原型是侦察员林泰,反面人物李月桂原型是韦秀英,反面人物李汉光原型是张瑞贵,李月桂亲信阿兰原型是兰香,被俘“副司令”雷震霆原型是国民党被俘特派员姜强。

在选择演员时,严寄洲本着“找演员不要看他曾经演过什么样的角色,而是要看他能够演什么样的角色”的原则,遴选正反面人物的扮演者。于是,曾经当过兵,练就了一副擒拿搏斗好身手的演员于洋,凭借那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刚毅机智的气质打动了严寄洲导演,成为曾泰的扮演者。而扮演匪军司令李汉光的演员方辉,时年仅28岁,一直扮演正面角色,但严寄洲认为他的体形又黑又瘦,正适合扮演50多岁、抽大烟的麻杆司令。青年女演员王晓棠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善良纯洁的少数民族姑娘,而在生活中却轻快洒脱、能说会道,严寄洲认为她具有表现性格复杂的多面人物的可塑性,于是决定由她扮演阿兰。

1957年底,该片历时近8个月拍摄完成,但送审时却遇到了难题。有关领导认为,片中的阿兰过于漂亮,影片原结局为阿兰自杀,被批评为“美化女特务”。为了使影片通过审核,严寄洲对片中阿兰的镜头进行了删减,重拍结局,改为阿兰被击毙。在拍摄时,他特意交代王晓棠一定要表情狰狞,还让摄影师把光打暗,如此反复修改后,影片才得以过关。(来源|《读者报》 资料原出处:《文史春秋》 作者|夏明星 徐晓丹)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电影英雄虎胆老片(电影英雄虎胆与广西剿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