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赤心报国的事迹(芙蓉国评论捧着一颗心来)(1)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9周年纪念日,又正值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这意义非凡的3月,“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国人身上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其精髓渗透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是一句口号,“雷锋精神”也不仅仅是“做好事”,雷锋同志那些平凡小事中,蕴含着磅礴的精神力量,具有永远的时代意义。党员干部学习雷锋,应当具有四重境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服务于民无私奉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就当从骨子里全面渗透服务意识,将服务融入自己的生命。从这个层面讲,雷锋同志在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等方面,都堪称时代楷模。从汽车上搞卫生、倒茶水,到下雨天背孩子过河,路途中送老人回家,这一点一滴无不浸润着强烈的为民情怀。在当下,我们正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广大党员干部更当充分发扬雷锋精神,担当起服务于民的重任,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忠于党、忠于人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岗敬业敢挤敢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练就自己的本事,说硬话、办实事,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了。因此,在不断躬行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是本职工作的必须。雷锋同志就是这样,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在近年的工作中,不少基层同志都在抱怨“时间去哪儿了”,说自己实在太忙,无暇钻研学习。其实,只要像“钉子”那样善于“挤”和“钻”,多一些躬行,少一些浮躁,学习的时间一定是有的,深入基层的时间也是有的。爱岗敬业,用“钉子”精神来行动,一定会提升工作能力和为民境界。

“平凡不平庸,平淡不懈怠”,服从安排甘于平凡。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完全是不起眼的,但是,一台机器上缺了一颗“螺丝钉”,就会影响整台机器的工作。当年那首校园歌曲《路边有个螺丝帽》就唱得不错: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雷锋同志就是这样,他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但对待生活和工作都毫不懈怠,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代党员干部中的“螺丝钉” 正不断涌现,为民情怀正在升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不畏艰苦勇于奋斗。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都不能丢。雷锋同志出身贫苦,在旧时代,他深尝生活的艰辛,因而当新生活的曙光来临,他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当深刻领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精神内涵。只有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在“千淘万漉”中攻坚克难,才能在不断取得前行道路上的节节胜利。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这首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歌曲依然令人激情澎湃。党员干部学雷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应当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甘于平凡、不畏艰苦,在雷锋精神的四重境界中洗礼心灵,实现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与嬗变,争当新时代的活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