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以农业对国家对人 民的重要性,将来百年亦能传承下去的。

原文: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唐李绅悯农背景(读悯农谈李绅)(1)

作者李绅,在现在看来是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近些年有人传其吃鸡,只食鸡舌。其余皆弃之。传说他特别喜欢吃红烧鸡舌,每餐一盘,每吃一顿饭,就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当然这肯定是假的,就封建社会那个生产力,每顿饭吃三百只鸡,估计全国的鸡都不够吃的。

唐李绅悯农背景(读悯农谈李绅)(2)

先看看李绅的介绍吧: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说说古代那些著名的大臣们的生活。除去王安石这个对自身生活没有追求的人。同时期的张居正,徐阶,等,历朝历代的谋臣武将,无不都是学与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发达后跟着皇帝老儿,吃香的喝辣的吗。难道状元及地后还要过困苦的日子。人的一生都是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目地就是进步进步再进步。再者,在封建时期,基本的情况面就是,能读书的的人,都是有产者。没有钱,没有家产是读不了书的。

再说回李绅同学。看看吧,俗话说的官宦世家啊。就是穷,能穷到哪里去。

现在有的历史介绍,。在公元778年,年仅六岁的李绅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娘家。迁居无锡是因为父亡。说其被自己单亲母亲带大的小李绅,年少的时候,受尽了人间白眼与人情冷暖。而后发达后,从寒门到高位迷失自我,“报复式”花天酒地。又说其科考后李绅就从国子助教起步,左右逢源,欺上瞒下,勇攀仕途高峰。

唐李绅悯农背景(读悯农谈李绅)(3)

其实看看其历史地位来说,虽说其老年作到了丞相。但其声名不响。真正在历史中留下名气的却是: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宦海一生,几经沉沦,在从政上也许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在文学上却推动了唐朝诗歌的发展,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至于野史中说他奢侈成风也基本没有事实依据,至于说污点,可能就是李绅晚年因为为了奉承李德裕而冤杀了吴湘,所以死后才被剥夺爵位。

所以啊,人有的时候,读书也好读史也罢。要学会从中分析,分辨事实。搞不清楚的,就不要执迷于其中,学习能学到的先进的,对自己有促进的东西就行了。不要人云亦云的。要学会取舍。

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李绅悯农背景(读悯农谈李绅)(4)

把走过路过看过经历过的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领略不一样的世界!我就是来自山东的看世界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