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变化、气象万千的艺术,给予我们以最复杂最细致最轻灵的心底颤动

接下来的3分钟,我将陪您一同欣赏这幅世界名画

品味艺术,静养灵魂

梅花树石头画(每日说画白云红树图)(1)

《白云红树图》,纵189.4厘米,横48厘米,为明代杰出画家蓝瑛所创作,左上自识:“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於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钤“蓝瑛之印”。

此幅画的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完成于顺治戊戌为1658年,蓝瑛约为74岁。蓝瑛享年八十有余,一生以绘画为职业,笔耕不辍,传世的绘画作品面貌多样,数量众多。

梅花树石头画(每日说画白云红树图)(2)

从蓝瑛传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画创作大致分为两种山水绘画画法: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青山、红树、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绘画作品。

梅花树石头画(每日说画白云红树图)(3)

蓝瑛,明末清初画家,曾有美术史家把他列为“浙派”,生长于“浙派”发源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二十三岁寓居松江,后来长期活动于杭州、嘉兴、南京、扬州、绍兴等地,卖画授徒,影响深远,追随者主要集中于杭州一带,被称为“武林派”(今杭州),在明末万历到清初康熙年间足以与“松江派”抗衡。蓝瑛的画风融合南北两宗,自成一家,属于一位文人画的职业画家。清代以来不少学者把蓝瑛称为“浙派”的“后劲”或“殿军”。

梅花树石头画(每日说画白云红树图)(4)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更多高清大图

在这里

↓↓↓↓↓↓↓↓↓↓↓↓↓↓↓↓↓↓↓↓↓

梅花树石头画(每日说画白云红树图)(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