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敏始终觉得,爸爸那8000元稿费是一种永久性纪念,她要将它永远保存在自己家中……

堂嫂看到李敏的家底不过如此,也不忍心将这仅有的3000元钱“洗劫一空”,最后,她带着李敏的1000元捐款,回到了韶山。工作人员眼含泪花,在登记簿上写下“李敏”两个字……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1)

李敏

娇娇搬进了中南海

1949年9月,毛泽东在众多同志的强烈要求和反复劝说下,终于同意搬进红墙大院的中南海。在中南海里,有一座“丰泽园”,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好地方。“丰泽”,原指丰沛的雨水,也指丰厚的德泽,丰满而润泽。

有趣的是,毛泽东的名字和这座“丰泽园”还有着奇妙的缘分。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字润之,亲密的战友同志也会称他为“毛润之”。而丰泽园名字的含义,就恰好包括了“泽”和“润”。这两个字,也恰好契合了古人“泽润生民”的治国之道。后来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更是对“泽润生民”的丰富和发展。

由此可见,毛泽东住在丰泽园,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2)

李敏、毛泽东

与周恩来不同,毛泽东留下了很多后代,其中娇娃就是他与贺子珍生的女儿,大名叫李敏,小名叫娇娇。

娇娇是1949年初夏才来到毛泽东身边的,当时江青还在苏联。娇娇继承了母亲的天生丽质,身材细挑,肤色白净,而五官和脸部轮廓又酷似毛泽东。全身洋溢着少女的魅力,确实讨人喜欢。

当江青第一次看到这个比李讷大三岁的瘦弱小女孩时,心里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母性特有的柔情来。

“来,过来,让我看看我的大闺女。”第一次见面时,江青就在娇娇稚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然而,不知是初次见到这个妈妈有些别扭,还是心里惧怕这个陌生的妈妈,娇娇没有张嘴喊出“妈妈”这个词,只是神情木讷而又怯生生地望着她。

毛泽东见状,端起酒杯缓和气氛:“今天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喜酒。所谓喜酒,一是庆祝我们乔迁之喜,而是为你们江青妈妈和李讷妹妹接风洗尘,三是岸英和思齐正在筹备婚事,也为他们祝贺一下……”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3)

毛泽东

毛泽东说完,大人们喝酒庆祝,孩子们不喝酒,便像舞枪弄棒的侠客一样挥动着手中的筷子,不停地夹菜吃饭。

从此,李敏跟着爸爸搬进了中南海,和李讷、江青,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了。

父女俩用玫瑰寄托情思

人在青春美少年。转眼间,十几岁的李敏也有了自己的烦恼,这段时间她总是感到十分孤独,一方面,跟她要好的大哥大嫂结婚后就搬出去了,另一方面,爸爸的工作总是很忙,天天都见不到人。此时的李敏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贺子珍:妈妈为什么不来北京呢?姨妈不是说她要来的吗?

然而,她怎么也想不到,其实她的妈妈已经来到近在咫尺的天津,却未接到进京的通知,只能准备继续南下。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4)

李敏、贺子珍

送走了春秋,又送走了酷暑,思母心切的李敏终于盼来了寒假。对于李敏来说,那可是个朝思暮盼的假日,因为只有到了寒假,她才有时间去上海看望一次母亲。

一来一回中,李敏成了毛泽东与贺子珍之间的邮递员,每次李敏要看望母亲,毛泽东都会准备很多礼物让女儿带去。

有一次,一位外国友人送给毛泽东一盆十分名贵的黄玫瑰,毛泽东非常喜欢。但他没有把黄玫瑰留在自己身边,而是送到李敏的屋里。他们俩没有说一句话,都心领神会,倍加钟爱这盆美丽的玫瑰。

玫瑰的瑰字与贺子珍原来的名字桂圆的桂字是同音。看着这株玫瑰,父女俩就想起了远在南方的妈妈,似乎与贺子珍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

李敏在自己的房门口也种了很多花,其中也有玫瑰花。她用玫瑰花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当李敏上学去的时候,总要嘱咐警卫员们,不要忘了给她的花浇水。有时候,毛泽东起床,在院子里走动,总要在李敏的花坛前站一会儿,看看玫瑰花生长的情况,有时候还亲自为这些花浇水。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5)

毛泽东

又有一次毛泽东把李敏叫到跟前,递给她一包东西,说这是专门买来送给她的。李敏回到房中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个细瓷五寸碟子。开始,李敏思索了好久,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送她两个碟子,而且没有杯子配套,她拿着两个盘子左看右看,突然醒悟了!盘子的边上画的全是玫瑰,爸爸正是因为这碟子画有玫瑰,才特意送给她的。想到这,李敏的心头不禁一阵发热,此刻的她多想大声告诉妈妈,爸爸和自己都非常思念您啊!

李敏把爸爸妈妈的照片并排挂在家里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此时的李敏早已搬离了中南海,和丈夫孔令华住在北京一个老巷子的出租屋里。

1981年,中央办公厅的人突然敲响了李敏家的门,他们是来给李敏送东西的。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6)

贺子珍、李敏与孩子

开门以后,李敏看到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没缓过神来,直到工作人员说,这是一台冰箱、一台电视机,还有这封信里的钱,是毛主席留给你的遗产,李敏这才反应过来。

看着手里的信封,李敏的心情十分复杂。要知道,当时李敏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这些钱对于她来说,是能帮助她很好的改善生活的。但是,李敏却始终没有动这笔钱,一开始是因为想留着给妈妈贺子珍治病,可最终这笔钱贺子珍也没有用上。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也去世了。亲人们拥到她的床前,悲痛万分地流着眼泪,向她的遗体告别。李敏非常悲痛,哭得气都回不过来。

贺子珍死后不久,中央批示将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好多老同志和群众从报纸上看到贺子珍去世的消息,纷纷自发地来到八宝山悼念贺子珍。

值得一提的是,从贺子珍生病到最后离开人间,李敏的丈夫孔令华尽了最大的努力,关心和照顾这位老人,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也难怪贺子珍非常喜欢这个女婿,孔令华为了老人晚年能够愉快幸福地生活,的确付出了很多,也忍耐了很多。

为了表达对爸爸和妈妈的深深挚爱和怀念,李敏把爸爸妈妈的照片并排挂在客厅的西墙上,这样一进屋就能看到爸爸妈妈,李敏就会感到十分安心。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7)

李敏

李敏捐款“百年祭”

1991年10月4日,李敏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原来是堂嫂韩瑾行(毛主席侄媳)准备过来探望,这无疑给了正在生病的李敏莫大的安慰。

姑嫂相见,自然亲热。她们从各自的身体、小孩、家庭谈到亲友们的近况,两人沉浸在温馨的家庭气氛里。闲聊中,韩瑾行问李敏:“你知道韶山现在的情况吗?”

“韶山,我可是好久没去过。真想回到韶山故乡,和乡亲们温温乡情。只是最近身体不好,很少出门。”李敏不无遗憾地说。

“我告诉你,韶山的党、政方面和父老乡亲正在抓紧筹备你父亲百岁寿辰的纪念活动。在规划里重要一项是铸造一尊毛主席的铜像,以他在开国大典上形象作蓝本。另外还要建造毛主席诗词碑林,再现你父亲的墨迹,兴建一座烈士陵园,主要阵列我们家牺牲的六位烈士和韶山第一届支部中五位烈士的事迹。

“真的吗?”李敏听后很高兴。

“真的!办好这些事,需一笔很大的资金,国家目前有困难。因此,自江泽民视察湖南以后,北京、上海、广东、吉林、江苏、浙江等省市许多单位和群众给韶山市委、市政府写信、捐款,表达对已故领袖毛主席的怀念之情和对举办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支持。”

“啊!”李敏显得兴奋异常。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8)

贺子珍、李敏与孩子

韩瑾行接着告诉李敏,韶山的父老乡亲们虽然也不富裕,但都纷纷捐款,很是活跃。

听到这里,李敏主动说自己刚刚发了工资,也想给家乡捐款。韩瑾行表示当然可以。

说干就干!李敏是个急性子,她马上把自己刚发的380多元工资全部交到了韩瑾行的手中。

“嫂子我一定给带到韶山去!”韩瑾行感动地说。

“只是一个月工资太少。”李敏又说。说罢,她进到里屋,将柜子、桌子的抽屉翻了个遍,抱出一大堆凌乱不堪的票子,堆放在桌上。姑嫂两个人一起数了好半天,终于弄清了,竟然有三千多元!姑嫂俩不由会心地笑了。

李敏对韩瑾行说:“请你都把它们带到韶山去。”

韩瑾行忙劝道:“你也要留点钱用啊!东梅(李敏的小女儿)高中毕业了,如果要自费上大学,你还得出钱哩。”

“不要紧。东梅万一要自费,我会另想办法的。”李敏说得好诚恳。

“你自己也还得用钱啊。”韩瑾行对李敏的生活十分担心。

李敏开心地笑了,说自己现在不比当年,有钱用了。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9)

李敏小时候

原来,当年李敏夫妻俩都是50多元工资,抚养两个小孩,经济上经常出现拮据的时候,可她从没求过外援。早几年,李敏意外地得了笔遗产,中共中央办公厅从毛主席的稿费中分给她8000元;她妈妈贺子珍逝世后,上海市委也分给她3000元;早两年,她忽然发现工资比过去多了许多,人们告诉她,她被提升为副主任,涨工资了。

生活从来俭朴的李敏,面对遗产和涨工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欣喜若狂,她觉得爸爸那8000元稿费是一种永久性纪念,她要将它永远保存在自己家中,所以把钱整整齐齐地安置在柜子里。至于上海市委给妈妈的那3000元,她觉得这是党组织对一个出生入死、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共产党员的慰藉。因此,这两笔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用。她是从俭朴中过来的,一旦涨了工资,钱多了,她的手头就觉得宽裕了。

韩瑾行听了,觉得李敏的家底不过如此,不忍心将这3000多元钱“洗劫一空”,于是她说:“这样吧,我先到韶山去了解一下情况,再将详情告诉你。到时你想捐多少就捐多少吧。”

可李敏办事则是快刀斩乱麻,说:“不行,你得帮我带回去,我相信家乡的父老一定会领我这份心意的。”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10)

李敏与儿子、儿媳

面对李敏的诚挚,韩瑾行只得答应下来,不过她只愿意带去1000元,剩下的想留给李敏生活,真想再捐就等以后再说。

当嫂子的来个折衷,李敏见韩瑾行说的在理,只好同意。

“娇娇,人们都渴望在你爸爸百岁寿辰那天去韶山参加纪念活动。你作为主席的亲生女儿,更该去啊!”韩瑾行亲切地叫着李敏的乳名叮嘱道。

“我一定去,我要去瞻仰新建的纪念性景点,我要去感谢韶山的乡亲父老,感谢那些为纪念活动无私奉献的人们!”李敏一边说,一边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1991年10月4日,年近七旬的韩瑾行从长沙赶到韶山,代表李敏将这1000元交给了韶山市纪念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筹备办公室。工作人员眼含热泪,在捐款登记簿上端端正正写下了“李敏”两个字。

李敏搬进中南海(李敏搬进中南海)(11)

李敏、孔令华

结语

如今的李敏,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她始终记得少年时爸爸毛泽东对她的教导:“不要鲜花,不要掌声,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方面,李敏依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习惯,一双鞋子,甚至穿得鞋头都白了也不舍得丢掉。

时至今日,李敏已是耄耋之年,但她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和军事新闻。不熟悉的人,甚至联想不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

话不多说,最后让我们祝福这位老人,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