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朝菌言晦,与夏虫语冰——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不与夏虫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得与朝菌言晦,与夏虫语冰。——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

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系列节目中讲了一个“三季人”的故事:某日,一绿衣人向孔子的弟子请教一年有到底几季,孔子弟子说一年有四季,绿衣人却说是三季,于是两人争执不下,便定下赌约,输的那个人要向对方磕三个头。 二人遂找孔子请教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一年有三季,最后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绿衣人磕三个头。事后孔子的弟自问孔子,为什么说一年有三季,孔子说:“你没见到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吗? 他就是个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没见过冬季,你跟这种人争什么,就算争到天黑也没完,还不如给他磕三个头,反正他也活不过秋天。”

听完这个故事,心境瞬间豁然开朗,真是治愈生气的一剂良药,忍不住要为圣人点个赞。自然界有高山也有土丘,有大海也有小溪,人亦如此,有知识渊博的人,也有孤陋寡闻的人;有品德高尚的人,也有道德败坏的人,世间百态,要理性看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和自己“大不同”的人,这个时候我们要“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固执己见,只能伤人伤己。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谈话时一定要搞清楚对象,做到“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

从更深层次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一眼看穿“三季人”的本质,是因为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看到对方的局限性时,并没有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反击对方,而是以谦让的低姿态结束了争执,这正体现了圣贤良好的修养和豁达的胸怀。我们虽然无法达到圣贤那样的境界,但是要用谦虚好学的态度处世,爱学习,勤思考,用丰富学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

不断修炼提升,完成人生境界的提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能够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