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关于阅读的事情(记忆中与阅读有关的场景)(1)

小时候,过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除了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以外,最让我期待的便是压岁钱。平时我没有什么零花钱,只有过年为数不多的压岁钱,给我拥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小学阶段,我生活在外婆家。除夕,妈妈会回来和我在外婆家过年。吃完年夜饭后,外公外婆会给我20元大钞。虽然第二天还会收到其他长辈给的压岁钱,但可支配的差不多就只有这20元了,其余的都要“上交”。

当天夜里,拿着钱,我脑海里都是之前早就想买的书,盘算着该先买哪本,钱够不够两本书都买。一时间,我仿佛是最富有的人,有大笔的财富供我安排。

有时候,周末会跟着外婆去姨妈家,姨妈家有一些我没看过的书。这些书都是表姐、表哥的,他们比我大很多,会有很多我这个年纪不会接触的书。每次一去他们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去哥哥姐姐的房间看书。

中学时期,很流行给孩子办公交季票。凭季票可以一天内不限次数乘坐固定的公交线路。那时候,几乎每个学生脖子上都会挂着一张贴着照片的季票。对我来说,这张季票可以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书店。一到下午放学或是周末,我就常常坐公交车去新华书店蹭书看。由于看书的人太多,根本没有坐的地方,我又不敢坐在地上把衣服弄脏,就只能站着或者蹲着看。往往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脚都蹲麻了。

那时,我常常想,等长大有钱了,我要把这些书买回家慢慢看,坐着、躺着,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后来到了大学,记忆中读书的场景渐渐少了,反倒是经常深夜看网络小说。

直到读了研,平时课上课下为了完成作业或者准备课堂学习内容,倒是读了一些书。不过,这些书基本都是与专业课有关的,我很少去思考自己想看什么。

毕业后,我从事的是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每日审读还未发表的稿子,似乎已经把我有关阅读的能量耗尽了。偶尔买了几本纸质书,想要好好阅读一番,却被书本内容以外的东西抓住了注意力,这里标点用得对不对,那个词是不是合适。这些想法让我完全没办法深入阅读,刚刚开始的阅读便草草收场了。

刚离职时,我选了许多名著加入了自己的书单,想着我要如饥似渴地阅读,要把前面那些年没读的书都补回来。而现实是,kindle充满电就被放在一旁,拿起书看不了十分之一就会被各种事情中断。躺平了几个月之后,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好像失去了阅读的能力。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继续再阅读,生怕一旦尝试阅读这个想法会被验证。当初建的三人读书打卡群,也形同虚设,只有妹妹在坚持阅读。她时不时会给我们推荐一些图书,或者分享自己的感悟。渐渐地,我也被她分享的内容吸引。我想,我不能只是羡慕她,我应该和她一起阅读,与她分享。那段时间,感觉心理状态不佳,于是我选了一本很薄的心理学书籍,开始慢慢阅读,很久才读完。但所幸,这次没有再中断而搁置。

就这样,一本接着一本,重拾了阅读,我又读了几本书。有了阅读作为输入,我发现,就连写日记都顺畅了许多。

我也常常会思考,为什么那段时间无法阅读,是真的失去了阅读的能力吗?

其实,一个人的阅读状态往往能说明他的心智和生活状态。对我而言,大学被身边鲜活的事物吸引,自然无心读书。读研时,课业相关的专业书海将我淹没。到了工作时,每日被看稿折磨,许多未发表前的初稿,其文字表达简直不堪入目。再加上,职场的种种都让我身心俱疲。即使已经离职,我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被消磨的精力。正是那段看似躺平的时间,给了我时间思考,也让我理清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开始渐渐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想充分感受阅读的力量。

最近,我也开始写作。在我看来,写作与阅读简直是非常完美的搭配。写作,阅读;阅读,再写作。

生活时不时会让人疲惫,休息片刻,我还能继续阅读、学习。这样的场景便是我想要的生活的常态吧。

很多关于阅读的事情(记忆中与阅读有关的场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