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你懂得阅读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在中国,爱藏书、爱读书的人的阅读记忆中,都绕不开新华书店。但可能不是每个书友都知道,它最初是诞生在延安清凉山的窑洞里。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该年4月,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中诞生了。

据说,最开始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新华书局”,当时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在万佛洞底层的一个小石窟里开设门市部,为了方便对外联系,发行科刻制了一枚木质长方形的图章,并用“新华书店”的名义开票和结算货款。 1939年9月1日,延安北门外新华书店门市部正式开业。新华书店迁到延安门外新址后,增加了书报刊销售品种,充实了人员和机构,并设立了发行、进货、门市、会计等科室。很快,随着出版书籍的品种的增多,伴随着发行战士的步伐,新华书店走出延安,遍布全国。由它印刷、发行的书籍穿越战火纷飞的大地,让迷茫的国民看到了希望。

有趣的是,新华书店在刚建立的时候,不仅名称和办公地点几经变更,经营范围也是五花八门。 初期,新华书店除发行图书外,还发行《解放》、《中国青年》、《文艺突出》等杂志。新华书店印刷厂还担负着印刷“抗币”、“边币”和粮票、军用地图、柴草票、邮票等职责。1940年初,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将新华书店改名为“新华书店总店”∽,负责陕甘宁边区图书、期刊、货币、粮票、文件等编排印发和组织协调全国的出版发行工作。

1948年,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就是由新华书店印刷厂印刷的。 1940年3月在山西省兴县成立的新华书店,是延安新华书店总店的首家分店;1949年2月10日,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正中书局及独立出版社的旧址开业。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店也开始焕发勃勃生机。1949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正是以此为基础,之前被战争分隔的各地新华书店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

1951年1月1日,新华书店总店正式成立,对全国分支店的人、财、物实行集中管理。而截至五十年代末,在全国各县基本上成立了由各级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新闻出版、宣传文化机构。 几乎在同一时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也拉开了序幕。从“农村扫盲”、《婚姻法》的颁布到《新华字典》的发行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农村乡镇的发行网络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 现在的书友们可能很难想象,在上个世纪人们起大早排长队,只是为了到新华书店买一本书,甚至是敬请到一册(套)毛主席著作,但事实的确如此。上世纪七十年的末,文革刚结束,祖国大地迎来的文化知识的春天,随着“高考自学丛书”和文学名著的发行,新华书店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怀着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最美好的梦想和渴求,守候在新华书店门口的长队里,等着买书。

那个时代的新华书店早已成为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记忆。 至今我还楚的记得,在1985年暑假里的一天,刚满17岁正值青葱的我,为了买到一本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年知识手册》,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我,借来邻居新买的自行车,去30公里以外的县新华书店,也许是在书店里沉浸太久,待出门时已上锁的自行车再也找不到了,那一刻我觉得天都塌了,背着买得新书,流淌着泪水和汗水,徒步近5个钟头才回到家。到家后我将丢车的事一五一十地向父亲交待清楚,父亲听后,虽表情凝重叹息,一口一口地抽着自己卷的烟,却又未对我过多地责备。直到那年腊月,父亲磅了养了一年的一头大肥猪,才把邻居自行车的赔偿钱还上。原来,那辆“红旗”牌自行车是邻居家花了180元买的。

时至今日,“自行车”仍是我人生中的敏感词汇。 自从来到孔网,去新华书店买书的频率少之又少。当然,其他任何一家卖书机构都是无法撼动新华书店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线下的民营书店的运行多已举步为艰,旧书摊也因城市的快速化进程,多已难觅芳踪。目前线下的新华书店和线上的孔网,是爱书人买书的最佳去处。前者售的是紧扣时代脉博的新书,后者是售重拾人生记忆的旧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平分秋色且各有千秋。 一晃40年过去了,父亲也走了30多年,买书对我来说,爱之切,恨之深。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1)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2)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3)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4)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5)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及我买书的记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