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每个学期阶段性学习,在严寒和酷暑的时候放假,在学校按学校作息时间,假期按自己的意愿,休息,旅行,充电,做喜欢的事。这件事现在也要争议吗?国外不但有寒暑假,还有春假和圣诞假,咱们国家的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为什么还要讨论取消假期这件事?
能理解有些家长工作很忙,自己已经进入不得不卷的大潮中,无暇顾及孩子,希望学生时时刻刻有人监管!但是孩子们的身心也是需要休息,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终于考完,快乐的寒暑假没有了?不知道这一天真的到来,这一批孩子会是怎样。
咱们先分析分析寒暑假到底是怎么来的,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从官方创立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一般是在旬考之后,供学生们休息,但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起始于唐朝时期,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的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诗经》里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记载。此时放授衣假,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开始天气变冷,二是因为妇女们开始闲下来了。《新唐书·选举志》上也有明确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古人没有全民劳动法,不打卡不卷,日出日落的就起床和休息了,也会给求学的孩子们放假,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接触家庭生活,接受除了知识意以外的教育。到咱们这儿,要改?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同时⼜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就知识而言,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少数的,更重要的知识来源与社会和大自然,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多接触社会,多丰富他们的阅历,多接近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说白了,要给孩子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发呆,也会在发呆过程中有和忙碌不同的感受。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一旦涉及到学校、老师和家长,媒体就会想方设法挑拨离间,好像学校和家长不对立就不正常。请看下面这张图。
多省事儿,换个地名,其他都直接复制粘贴,全国的父母都对寒暑假面露愁容??我看家长还真没愁,毕竟寒暑假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到底是谁愁?咱说不清。
现在的孩子,时间被排得太满了,像陀螺,也像小机器人,家长们或热衷鸡娃,或自己太忙直接都推给课外班,但其实家长中也有希望孩子能正常长大就好,不用太优秀只要不太糟糕就好,毕竟人生还长着呢,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毕竟小初高再优秀,后面的人生,也不一定就都是坦途。所以啊,无论哪种家长无论是从谁的角度,都别想着养孩子图省事儿,不放寒暑假往学校里一送 ,想想自己小时候,想想自己的现在。
寒暑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宝贵的财富,不但要放,还要变着花样的放,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放还是不放,而应该是怎么能让孩子们的寒暑假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