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记忆(草木记假蒟)(1)

荜拨菜其实不是荜拨,只是因为样子太像而顶了这个名字;荜拨菜也不是野胡椒,只是因为味道太像而顶了这个别称。若要一本正经地追溯起来,人家的真名叫:假蒟(jǔ)。

假蒟被唤作“荜拨菜”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了,清代冯彬编纂的《雷州府志》中就曾记载:“荜拨叶极似蒌,亦藤生,不若蒌之蔓延也,香多辛少,味较蒌为醇,土人常取以调食,尤宜于炙田鸡。俗名田鸡为蛤,故亦曰蛤蒌。”可见先民很早就开始食用假蒟了。假蒟适应性强,在我国云南、海南、两广地区都有分布,而在云南则又集中分布于滇西南地区。

草木记忆(草木记假蒟)(2)

假蒟的叶子如同巴掌般大小,叶片光滑明亮,一捏,便会散发出胡椒的香气,它是一年四季都可采到的药食两用的胡椒科植物。久住在德宏的傣族同胞为假蒟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相思叶。

“相思叶”的特殊香味受到了傣家人的青睐,采摘下来剁碎后拌撒撇、煮螺蛳,都是绝佳的食材,更成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味觉秘密。豆腐切大块用盐巴腌渍后,裹上“相思叶”进锅油炸,就成了美味的傣味豆腐,食用时再蘸上独特的番茄喃蘸(一种蘸料),酸甜爽口。傣家杂味汤中也少不了相思叶,搜罗来的众多香草、野菜拌着假蒟一锅烩,袅袅升起的白烟中涤荡着自然的清甜,勾勒出了傣家原汁原味的朴素食风。

傣家人的“相思叶”飘散到景颇人手里后,他们称其为“木积腊”或“木岩哈”,木岩哈切碎,再拌上姜、蒜和辣椒塞进竹筒,最后铺上鲜牛肉片丢进火塘里烘烤,直至竹筒焦煳,用刀一劈——牛肉是油光光的,木岩哈是明汪汪的,在灯火摇曳中,整道竹筒菜便散发出喷香的气味,咂咂嘴巴的一瞬,一切鲜美都收得紧实了。

假蒟还可包裹肉馅,馅料调味后用假蒟裹成圆柱状油炸,酥脆的外衣让肉的香味得到了充分的发酵,颇得肉食主义者的欢心。假蒟的嫩尖儿可炒吃,尤其与土鸡蛋堪称绝配,蛋液中的油脂能充分释放假蒟的香气,入口后,味道更加充盈。假蒟更可以拿来炖肉。其特殊的香气与保健功能,使它正逐渐走出德宏,成为世人皆知的一味讨喜的香草。

原产于印尼的假蒟早已为世人所知,虽然我国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把它放在了灶旁,但其他国家对假蒟的热情却也丝毫不输给国人。尤其在越南,假蒟与槟榔甚至一起成为婚姻的象征,越南人民认为槟榔代表着新郎,而假蒟则象征着新娘,两味植物在这样的习俗浸染下渐趋缠绵,更平添了一份美好的祝愿。

此刻,寓意着幸福美满的假蒟说不定就在异乡见证着一场场不期而遇的浪漫。指间一拈,不愿再叫你假蒟,更愿称你:相思叶。

小贴士

假蒟

拉丁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又名蛤蒌、假蒌、山蒌等。胡椒科胡椒属多年生、匍匐、逐节生根草本,长至10余米;小枝近直立,无毛或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及西藏(墨脱)各省区。生长于林下或村旁湿地上。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其叶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地区广为使用的美味的调味品,人们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它的美味经常和紫苏相提并论。假蒟性温,味辛,可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呃逆、脘腹疼痛、腹泻、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果序可治牙痛、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