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什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访问学者,他清华大学经管本科的牌子明显响亮多了。不知道《极限挑战》节目组为什么这么崇洋媚外。

我们先就事论事。说说在这个游戏里杨奇函的决策。

极限挑战请了五个女嘉宾都是谁(如何评价极限挑战中温州经商这段中智囊团的杨奇函)(1)

他的大方向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疯狂收订单,疯狂招人,然后极限扩张,利用资金链去压垮对手。事实上,无论是滴滴,还是ofo和摩拜,当年都是靠这个路子起家的。用户为王,先拿到用户,不管盈利,把别人饿死了,场上就你一个人了,你爱怎么玩怎么玩。

可是这毕竟是个游戏,所以他崩了。崩的原因其实非常多。

极限挑战请了五个女嘉宾都是谁(如何评价极限挑战中温州经商这段中智囊团的杨奇函)(2)

首先,资金链爆炸了。俗话说得好,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事实上很多的创业者在真实的市场里也因为扩张速度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然后破产的,一点都不罕见。只不过一将功成万古枯,死掉的那些我们看不到罢了。

其次,吃进来的订单本身太坑了。其实他们的资金链是能挺得住的,但是张艺兴这个订单吃进来竟然是五五分成,也就是他相当于15块在卖裤子,血赔。王迅这笔订单就不提了,30条裤子出去连个水花都没有,血血赔。就这样60条裤子进账400多,直接导致了破产。

第三,时间很短。事实上这个模拟只做了5轮,而且前面还都是黄磊自己在玩。这个时间下根本不可能出现牺牲短期利益快速扩张然后垄断市场这种可能性的,因为压根没有长期利益。在这个游戏环境下,像黄磊一样精细地算清收入支出、产能出货量,然后在每个回合寻求精确的利润,才是最理想的玩法。

然后我们脱离这个游戏本身,再接着说。

尽管杨奇函在这个游戏里犯了一些错误,导致了孙红雷的破产,但是他显然是个成功者。因为这是个游戏啊!这是极限挑战,不是商海沉浮。引用张艺兴的话,这游戏输赢重要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出戏!

而杨奇函在这一段的戏,比其他五个人加起来还多,风头甚至超过了一部分极限男人帮的成员。对于一个嘉宾来说,这就叫成功。对于坐在电视机前的你而言,可能最好的嘉宾就是别说话别捣乱,老老实实站一边的木头人,因为你只想看那六个人玩。但是对于一个嘉宾来说,让你讨厌,是比被你忘掉好得多的结果。

最后我们来说说杨奇函这个人吧。

首先他是正儿八经的清华本科,没水分。语文很好,非常非常能说。我自认是个挺能说的人,但是有一次和他一起做了一个清华电台的节目(也是我们唯一一次碰面),我基本就没捞到话。这老哥一个人讲半个小时别人都插不进去嘴。

后来凭借他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加上比较有趣的观察生活的角度,他成为了人人网的网红。算起来也算很早靠文字成为网红的那批人了。

他的学习不算好,当然我也没资格评判人家,毕竟我也是个学渣。他绝对不是顶级学霸那种,但是目测应该比章泽天的学术水平要高一些。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当了经管的学生会主席吧?其实是个挺厉害也挺有趣的角色。

他在大学期间去参加了《非你莫属》的录制,从那个时候很青涩的状态就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个表现欲很强的人。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后来好像还有不少综艺找他,说起来,他应该也算半个娱乐圈的人了。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作为一个娱乐圈的人,现在有一个在电视上播出的不赢房子不赢地的小游戏,你是选择稳扎稳打不出风头,还是玩把大的,要么狂赚要么赔光?这不是生活,这是娱乐!从这个角度说,我猜他在录制开始之前,就已经想得很明白了。

总结一句:浑身是戏的奇函同学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