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刻骨铭心的散文(此时无声胜有声)(1)

我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延续。四季最是寂静的日子。那永恒的大自然。

静寂的清晨。光芒下的白天。隔开玻璃窗,户外的楝树和无患子树树枝,隔三差五聚集着六八十只乌鸫,总是成双对飞来傻呆树巅,它们各自找根舒适的树枝蹲着,辨认不清那俩属同窝的一对。如同陌生,安静得不发一丝哨音,那根本谈不上打情骂俏的激情,时而抬下头瞄一眼,时而转个脸瞄一眼,脚爪子就像水泥墩那样一动不动扣紧枝干,甚至半小时半天。乌鸫在等我看风景吗?我在窗里懒得去理踩乌鸫的存在。打个响亮的喷嚏,我自觉得足够吓唬人的喷嚏,机械地览一眼窗外的乌鸫作出反应,景色却仍然一样的静寂,乌鸫一只一只黑黝黝的蹲光杆树枝上,真有耐心,真的悠闲,风吹拂过来,也没觉着羽毛抖擞一下,我糊乱在意念想乌鸫是不是死在树枝上了。那样的孤寂。

有时来俩斑鸠也这样,只是斑鸠心情复杂一些。

就这些鸟、阳光、自然风、光杆树,织成了冬天里的自然,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宁静的背后,名利的纷争,得失的纷争,世俗的纷争,都在阳光下晒得透彻,晒得干净,都在寒风中刮得透彻,刮得干净。唯有觉悟置身在简单朴实的大自然,回归自我的感觉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自在。那样的宁静,把一切纷争抛在脑后,返璞归真,胜过读多少做人养人的道理。

最刻骨铭心的散文(此时无声胜有声)(2)

我现今居住在杭州。这宁静和城市的喧哗,格格不入。城市是机器,是人来人往的经济。经济和机器不再宁静,利益去使下一点也不宁静,他们大声呼唤,争吵,争先恐后,狂躁,自大,心情复杂,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绪一点也不可爱,甚至使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想方设法返璞归真,寻找一些必要的安放心灵的宁静。从地球上出现人类起,人一直在努力和自然和谐共处,从自然中找回应该有的宁静。

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便随之一直展开,而且时时有更进一步亲密之联系。随着人类创建文明的需求急增,人们追求“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望,追求生态平衡的基本法则,我们求助于自然,我们尊重自然,我们创造自然,并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最最重要部分。

最刻骨铭心的散文(此时无声胜有声)(3)

我曾在大山里的凌村坞住过几个无声的夜晚。那里没有的是嘈杂,纷繁。而聆听到的是流淌的山泉,清晰的山风,鸟叫,鸡啼,狗吠,那一声声悠然自在的长鸣都能给与我捎来久违的宁静,追忆起対于村庄,对于田园,对于自然,甚至对于老家那边大海的向往和求索。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轻轻的海风吹拂,微微的波浪涌动,凯旋归来的渔帆,搏击长空的海鸟,辽阔的海洋,广柔的长空。在这般惬意的日子,我和所有的人都不再是人这么简单,是属于自然的一分子,人和一切生态和宇宙的所有形成了自然。

在这个和谐共生的自然里,我们发现了并且拥抱着生命的真谛。在自然里,我们明白不至于为了这个,为了那个而纷争得头破血流。在自然里,我们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不至于把渺小的一个人吹嘘到万能和特别的有才华。在自然里,我们知道天下之博大无穷,不至于把狭隘的一颗心扩张到无限宽容和放肆狂妄的地步。在自然里,我们才有机会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

自然是衣食父母。每一寸土地,每一方天空都是无声的使者,人们所能感受得到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全都来自于自然的恩赐。走近无声的自然,抛弃物质上的纷争。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很充实,生活就很美好。

想着想着,我惦记起窗外的乌鸫来,阳光冉冉暖和,乌鸫打开翅膀,梳理起羽毛,枝巅仅剩下两只乌鸦,夫妻俩在想些什么样的美好!此时的无声胜过有声。

最刻骨铭心的散文(此时无声胜有声)(4)

原创 :小 小 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