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辩,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

战国时代是一段精彩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有一群色彩鲜明的人,论带兵打仗比不过名将,论治理国家比不过能臣,但偏偏却有着改变时局的能力,这群人就是纵横家。

纵观整个战国时代,纵横家最活跃的时间在战国中期,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因为时势造英雄。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1)

我们打开战国时期的一张地图看下战国七雄的位置,华夏大地方位上,东南西北上中下,对应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横向实力较强,南北纵向实力较弱,为了强大或者自保战国七雄之间的关系,也斑驳复杂。

战国中期,诸侯并起,复杂的时局让纵横家们如鱼得水,因为他们最擅长用“乱”造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到了战国末期,纵横家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时局发生了改变,东方的齐国退出中原的纷争,表示不玩了,那么局势就秦国一家独强,这纵横玩的也就没意思了,毕竟想要生存不用多想,讨好秦国就可以了。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2)

但,尽管发挥的舞台小了,这时期还是出现了一个有名的策士,此人就是甘罗。

甘罗成名在少年,也仅仅只在少年,关于他成年后的故事史书没有任何记载,让人不禁遐想是不是变成”仲永“了,那么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为何仅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

甘罗纵赵攻燕对秦国不利,还被拜为上卿,这背后隐藏着吕不韦的“贪”,你可能会说甘罗为秦国要来了几座城池,怎么对秦国不利呢,先别急着反驳,我们慢慢看。

甘罗说吕不韦。

吕不韦虽无战国公子之名,却又战国公子之实,权相吕不韦在秦国当政期间,也效仿战国四公子,养了一大批门客,这些门客中有一个比较显眼的存在,此人就是甘罗,时任吕府中的少庶子。

吕不韦是秦国远交近攻的坚决拥护者,他的主张是联合燕国,削弱赵国,于是乎,蔡泽就在这种情况下出使燕国,并且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那就是秦燕两国互派使者,以维持这种友好可以继续。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3)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的太子丹被送到了秦国,而秦国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吕不韦的眼光落在了大将张唐的身上,但是无论吕不韦怎么说,张唐就是不去,这让吕不韦很烦躁。

此时年仅12岁的甘罗听到了这件事,擦擦鼻涕就跑来找吕不韦,说自己能说动张唐,吕不韦看着乳臭未干的甘罗,不禁大声呵斥,认为自己都搞不定的事情,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

可是甘罗却却说出了项橐(tuo,二音)七岁当了孔子老师的故事,这让吕不韦对甘罗刮目相看,决定要让年幼的甘罗去试试劝说张唐。

甘罗说张唐。

有了吕不韦的鸡毛,甘罗自然把它当成了令箭,就去拜访了张唐,见了张唐,甘罗接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问张唐能否比作白起,张唐说比不了,他又问当年的范雎和现在的吕不韦谁的权势大,张唐说当然是现今的吕不韦权势更大。

得到了这两个答案之后,甘罗直接说:既然你的功劳没有白起大,现在的吕不韦又比当年范雎的权势大,范雎让白起攻打邯郸,白起不从,结果他就在咸阳城外被范雎给绞杀了,那么现在的你却敢拒绝吕丞相,这样看来,你的死期也已经不远了。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4)

张唐想了想,后背冷汗直冒,脑筋转了转,还真是如此,于是,张唐对甘罗作了一个揖,表示愿意听从丞相安排出使燕国。

甘罗把张唐的接受去燕国回禀了吕不韦,吕不韦大为高兴,心想着果真将门无犬孙(甘罗是秦国名将甘茂的孙子),对其大为褒奖,但是这时候甘罗还想着做一件大事。

甘罗说赵王。

说起甘罗要做的这件大事,其实还和张唐不愿意去燕国有关,去燕国势必要经过赵国,张唐曾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很生气,就愿意用百里土地换取张唐的人头,这就是张唐不愿意去燕国的原因,而甘罗想做的就是为张唐趟平赵国的路。

于是乎,甘罗请求吕不韦让其出使赵国,经过劝说张唐一事,吕不韦知道了甘罗的能耐,于是上书秦王政,让甘罗出使自然也不在话下。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5)

见到赵王的甘罗不卑不亢,把秦国和燕国想要和好的消息,传达给了赵王,赵王很是惊恐,毕竟被秦国和燕国当作夹心饼干的滋味不是很好,在甘罗的建议下,赵国割让几座城池给秦国,秦国则默许赵国攻打燕国。

本就想着教训燕国的赵王,想也没想就接受了甘罗的建议,于是赵国进攻燕国,甘罗不费吹灰之力就给秦国带回了城池,这让秦王和吕不韦很是高兴,于是拜甘罗为上卿,当然这只是史料中记载的,那么甘罗被拜上卿的背后真没有隐情吗,当然有。

飞鱼说:

吕不韦的一贯做法是联燕弱赵,也就是正确的远交近攻,而到了甘罗这却演变成了远攻近交,这明显有违秦国和吕不韦的主张,甘罗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了赵国的城池,但相比较赵国攻打燕国得到的城池,秦国得到的实惠根本就不足为道,也就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赵国。

甘罗纵赵攻燕让赵国强大了对秦是不利的,他还能被拜为上卿,其实背后隐藏着吕不韦的“贪”,因为甘罗从赵国拿回的城池是靠近吕不韦封地的河间地区,也就是说,甘罗拿回的城池,其实是扩大了吕不韦自己的封地,与秦国无益,却对吕不韦有实质性的好处,所以甘罗才会被吕不韦大为称赞。

甘罗为什么12岁当上宰相(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6)

年仅12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的甘罗,为何仅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这是因为甘罗生不逢时,在秦王政统治秦国的战国时期,纵横家能活动的空间已经不多了,一家独大的强秦,山东诸侯争相结好,纵横家再无拨动天下的”势“了。

假如甘罗不是甘茂的孙子,而是甘茂的儿子,那么混乱的战国时局,一定是属于他的舞台,说不准他的光芒会远胜于苏秦、张仪,只是历史没有假如,昙花一现的甘罗,也暗示了纷争的战国时代,其实即将迎来结束战乱的钟声。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春秋后语》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