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对于南宋的认知中,大臣比皇帝出名,事件比皇帝出名,文化比皇帝出名,总而言之,就是皇帝不出名。我们先看一下南宋九位皇帝都是谁。

南宋九帝最大的特点 南宋九帝三位太上皇(1)

宋朝皇帝群像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眘 → 宋光宗赵惇 → 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宗赵显 → 宋端宗赵昰 → 宋末帝赵昺

南宋九帝最大的特点 南宋九帝三位太上皇(2)

影视剧中宋高宗形象

一、前三位都当了太上皇

开头的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先后做了太上皇,这件事,我在《四代皇帝,四位太上皇,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中具体讲述过,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翻,这里就简单做一下介绍。

高宗皇帝一生坎坷,做了皇帝之后一直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在55岁那年,心力疲惫,将皇位禅让给了孝宗。而孝宗在高宗驾崩后,痛苦不已,再加上自己年纪也大了,所以禅让于光宗。高宗和孝宗的禅让是心甘情愿的,至于光宗嘛,则是患了精神疾病,不能理事,被群臣强迫退位。

南宋九帝最大的特点 南宋九帝三位太上皇(3)

宋宁宗赵扩

二、中间三位被权臣掩盖了光芒

宁宗在位期间发声了著名的庆元党禁。前因后果是这样的,光宗是被迫退位,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皇族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但是两人不和。在两人的斗争中,韩侂胄最终获胜,为了打压异己,韩侂胄策划了“庆元党禁”,就是禁止道学,将理学定为伪学。

随后,在韩侂胄的策划下,开展开禧北伐,但是很快被金国打败。随后朝廷的史弥远和杨皇后密谋,杀死了韩侂胄。之后便主动议和,签订《嘉定合议》。

宁宗驾崩后,史弥远和杨皇后假传遗诏,扶持理宗继位。理宗继位,等待拜托史弥远控制后,联蒙灭金,之后更是发生了著名的“端平入洛”。即灭金之后,宋军乘势进入河南,在准备进入洛阳时,被蒙军伏击,大败而归,宋蒙战争开始。

理宗之后是度宗,度宗智力低下,且不理朝政。这时候的宋朝经过“端平入洛”之后国力大衰,对于蒙古只能是被动挨打。所以在这期间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只有一件襄樊保卫战,但度宗直接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对了,著名奸臣贾似道就是这一时期的。

总而言之,宁宗和理宗是被大事件遮盖了名声,而且两位在这些事件中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大,所以可以说是被权臣掩盖了光芒,而度宗本身就没存感。

南宋九帝最大的特点 南宋九帝三位太上皇(4)

宋恭帝赵显

三、后三位儿皇帝

度宗驾崩后,3岁的赵显继位,两年后,五岁的赵显被元军俘虏。之后度宗的哥哥和弟弟被大臣带着逃出临安,两人也先后被立为皇帝。但只持续了三年,先是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之后崖山之战,宋末帝赵昺被丞相陆秀夫背着跳海,南宋灭亡。

四、三度无后嗣

宋高宗的后嗣在靖康之难中被一网打尽,往后就没有子嗣出生。

宋宁宗有九子,但都早夭。

宋理宗只有一子,但出生数月就夭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