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长安”的愿望是很多人所祈求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下,“长安”也是一个常常被写到的地方。长安这座古城,作为13朝都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了诸多文人的情思。

长安不夜城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1)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是晴朗春日的秀丽佳人;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金榜题名的狂喜之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势不可挡的豪情壮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是无限怅惘的离别之意;

我最爱李白的一句“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不夜城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2)

这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含蓄抒情。秋虫、秋霜、孤灯,无一不是孤单寂寞的意象,相思之情显而易见。但我们皆知诗仙并不是儿女情长之人,所以他的相思定不是为了某位佳人。“美人如花隔云端”,似乎是佳人难得的意味,但实际我国古代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结合李白的人格及“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不难得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这一理解。所以此诗的终极目的是在于抒发李白自己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当然了,像小编这样爱好风花雪月之人自然不是被诗中的政治理想所感动。我想赋予“美人如花隔云端”新的意义。柏邦妮的《老女孩》中有这样几句经典的话——“一座城市,需要你生息相通,肌肤相贴地去爱过、活过,才算熟悉;一座城市,需要你千山万水、长途跋涉地远离它、隔绝它,才算真的看清楚。”前文提到过,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也许他真的是想念长安城里的一草一木呢?隔了遥远的距离再回想起旧城,如同云之彼端的仙子,美好却不可及。

长安不夜城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3)

很庆幸我来到已改名西安的长安城,初到之时为没有寻到古韵的踪迹而遗憾。但后来当我远离他一些时日的时候,却会莫名想念。尽管阿房宫已无昔日富丽奢华,华清宫再无霓裳羽衣曲,大明宫也不见大唐风采,但恢弘的钟鼓楼、坚固高大的城墙依然可以寻到历史的痕迹。在此生活的几年里,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喜爱这座城市,但寒暑假的离开反而使我感受到古城的魅力,再次相见,我竟会站在“八水绕长安,长安美如画”的角度来欣赏他,也真正体会到柏邦妮那几句话的深刻意义。

长安不夜城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4)

长相思,在长安。常思过往风与月。

后来,

我渐渐开始每晚梦到 故事里的长安

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 歌尽了悲欢

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 山水路漫漫

抵达的时候阳光正好 听风吹得暖软

可我为什么忽然失措 在长安

这重重楼阁浩浩殿堂 都不是我想象

我心中曾有画卷一幅 画着它模样

长安城忽然开始下雨 湿了繁华沧桑

慌张人潮里我遗忘了 来时的方向

长安不夜城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