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文旅项目观摩米市街(锚定文旅兴市)(1)

4月2日,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2021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展质量逐步提高。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178.78万人次,同比增长23.95%;旅游总收入180.94亿元,同比增长38.83%。

2021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8406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7928场。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954场,参与人次达160万。组建基层文化活动队伍5836支,基层文艺骨干达到8万余人。建成城市书房、书吧15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精品剧目创作,全年共创作大型剧目3部、小型文艺作品20件、歌曲50余首。出台《聊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文物和革命文物保护实施方案,文物保护系统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行业复苏提振,实施消费促进行动,成功举办第五届聊城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聊城人游聊城”等活动。发挥国家级、省级媒体影响力,连续12年参与央视“好客山东”品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从完善领导机制体制入手,增设副组长,设立双办公室,健全联席会议、执法联动、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案件转办和周通报制度,出台《聊城市“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2022年,聊城市将锚定“文旅兴市”目标定位,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创一流,奋力开创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首先,立足特色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精心组织策划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举办各类展演展播展览展示,办好群众文化活动。

聊城是黄河下游和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是大运河、黄河文化旅游带的交汇叠加区,区位优势显著,要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谋划、持续用力,深入挖掘大运河沿岸、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创作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打造“两河之约”品牌。

接下来,以聊城市委提出的“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为目标,推动文旅兴市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在艺术创作上,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提升国有院团发展活力,积极拓宽院团演出渠道。在遗产保护上,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化资金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建好文化管理队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文旅产业上:要坚持项目带动,实施业态推动,扩大消费拉动。在品牌塑造上:要构建宣传矩阵,举办大型活动,融入区域联盟,开发聊城礼品。在市场管理上,要助力行业发展,严格执法检查,守住安全底线。

会上还通报表扬了2021年度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获奖项目和优秀个人,茌平区、阳谷县作了交流发言。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立分会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英 通讯员 张超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