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1)

1.项目简介

北京皇宫(暂定名)城市更新项目,推广名及批复名:紫禁城;更新单元拆除范围用地面积72万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现状容积率约0.06。现状建筑物为原元大都皇宫,被战火焚毁,拆除难度小。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2)

2.项目可行性论证

1368年,璋哥创立大明集团,总部在南京,董事长璋哥从一开始就觉得集团设在南京不是很合适,对全国商业布局和影响不利,璋哥于是搞了个股东会决定:咱们搞双总部吧,两个城市给咱们集团税收优惠,不搞白不搞。

于是璋哥派出集团总裁、投资置业老总懿文太子去西安拓展项目,结果项目还没拓展成功,总裁就挂了,公司搞文宣、企划的方孝孺在《懿文皇太子挽诗》写道:"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讲的就是太子曾去西安做拓展前期项目筹备工作的事。

旧改项目拓展难搞啊,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搞不好就死人啊。

集团另外一个人,集团副总裁、投资总朱棣,是老董事长的四儿子,他被搞到北方搞拓展。你还别说,这个投资总还是有两把刷子,哗哗哗,三下五除二,圈了很多项目,虽然老董事长觉得这些项目太偏了,算不过来账,烂到不行,但是朱棣的策略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城市更新拼的是速度,再说了,现在城市更新扩张这么厉害,有几个项目能立项的,先圈了再说。

而且北方项目虽然偏,还是很有前途的,重要的是规划,新城怎么了,产业导入,政府支持,万达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朱棣通过黑侄子,恶意收购股权等方式于1402年成为大明集团控股股东,并当上大明集团董事长,为搞活经济,实施北部大开发,朱董想把集团总部迁到北平,1403年把北平改为北京,股东大会决议:丫的搬家吧。

搬家没那么容易的,刚刚当上董事长,原董事长朱允炆(朱棣的侄子,建文帝)还生死不明,大明集团人事调动频繁,集团业绩不佳,银行抽水,融资困难;而且皇宫旧改项目情况非常复杂,一是项目用地处在紫线(历史文化保护区,元大都皇宫所在地)范围内,二是合法用地面积不满60%(大多是元末连年战火毁坏严重的大片空地,不符合城市更新政策)。所以集团内部还是很多反对的声音的,觉得这么大的项目,地段太偏,交通不行,机场、高铁、普铁、高速,甚至连国道都没有,地铁、公交就别说了,有一条漕运,土得掉渣,运力有限,销售前景也堪忧,自持的话,那个地段确实偏,搞综合体,没人流啊,估计很难。朱董对付这些人只有一招:有本事你们弄死我,要不我弄死你们,咋样?

公司高管都闭嘴了。

于是,1406年,投资部副总监邱福搞了个项目测算,只要肯下功夫,帐还是算得过来的嘛,容积率低?那又怎么样,这是皇宫系列,比院子系列还高大上,关键是,这个项目今后需要通过权威来搞商业,属于PPP项目,以大明往后千秋万代的政府税收作为回款和利润保证。邱总联合其他部门的几个人,给集团提出了《北京皇宫城市更新项目可行性报告》,董事长一看,高兴得鼻涕都流出来了:搞!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3)

3.立项、规划

董事长胜利召开董事会,就皇宫旧改项目事宜做出如下董事会决议:

1、成立项目公司北京皇宫城市更新置业有限公司,独立集团运营。

2、项目定位为综合体,集团总部基地,商业中心做好提前引入品牌、人流规划工作。

3、会议任命朱棣为项目总经理;任命道衍和尚姚广孝为项目总顾问、总设计、总规划师;任命宋礼(工部尚书)为项目副总经理兼工程总监;任命蒯祥为设计总监;任命邱福为投资部副总监。

关于立项: 1406年,北京皇宫项目列入永乐四年第一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计划。

关于规划编制和批复:

(1)公司部分领导主张通过综合整治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他们认为,原业主的旧城(元大都)属于"哪咤城",出自世界顶级设计师、建筑师刘秉忠的手笔,项目规划很高大,虽然被战火所焚烧,消防也有点问题,但是可以保留部分皇宫建筑,通过综合整治,升级改造,加改扩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这样走程序也简单,补地价款也少。整个项目弄下来,节省不少钱,为正在恢复当中的集团财务减少压力。

(2)以姚广孝老和尚为首的另一群高管则建议:别整没用的,直接在元大都的原址上及往南地址上划定更新单元范围,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实施项目更新,扩建、重建北京城,彻底抛弃了刘秉忠的规划设计理念,而是按儒家的观点,把北京建成一座方城,而皇城(紫禁城)则在方城的正中央。不用哥特式,也不用巴洛克式风格。

(3)朱董微笑的听了集团两部分高管的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朱董表示:……各位把手机调成静音哈,……现在集团到外地开拓项目,就要搞地标性建筑物,这对集团的知名度、形象和未来都是加分项。朱董最后指出:就按姚总意见办吧。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4)

1406年,通过规划批复,更新单元规划批复用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容积率约0.2。

这个项目曾荣获世界五大宫之首、五A级景区、中国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荣誉和大奖……当然了,此是后话。

4.拆迁谈判、实施主体确认

拆迁谈判:原业主大元,权利人单一,但是大明集团来的时候,原业主跑掉了,没有继承,没办公证,也没有遗嘱之类的,按理说报建这一环很难了,属于无主物。但是董事长觉得,我们有项目权益,不用那么麻烦。基本上没有拆迁补偿。

再说了,幽州自古以来都是蒙古和汉人的插花地,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土地非法买卖,房屋没有确权,小产权房太多,经通过战争、火灾等非法手段并购、买卖和占有、使用这些土地。手续是关键,朱董的抓手是:搞过来再说。

顺便说一个一百年后大明集团(嘉靖年间)的轶事:首辅严讷想在城中营建一座大宅,草图大致已规划完成,唯独隔邻的民宅有根梁柱突出,使得严公的新宅不够方正。隔壁民宅的主人是对卖酸酒的夫妇,这栋房子是他们世代的祖产。相府的工头曾出高价,请屋主出让屋舍,不料遭到屋主悍然拒绝。工头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严公。严公说:“不碍事,你先盖房子的其他三面。”开工后,严公命府中每日所需的酸酒都向隔壁的主人购买,并且每次事先付款。这对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糊口,严公知道后,便为他们介绍买主,从此生意好转,不久就因人手不足而招募工人,生意愈做愈大,屋内到处堆放米谷,豆类,石缸的数目也成倍数增加,屋内的空间自然益显狭窄。

这对夫妇感激严公的恩德,对自己当初悍然的拒绝感到惭愧,于是自动写下契据将屋舍献给严公,严公用城中其他的屋舍与他交换(异地安置补偿),由于屋主换得一间较大的屋舍,非常高兴,没多久就搬家了。

拆迁谈判是个技术活,大明公司也是要文明拆迁的,强拆?呵呵——好吧,强拆其实效率更高。

实施主体确认:北京皇宫城市更新置业有限公司。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5)

5.项目建设计划及完成情况

1、项目前期建设筹备及招标采购:

拟完成时间: 1406年---1412年。

实际完成时间:1417年:由项目副总经理兼工程部总监宋礼(工部尚书)负责项目采购,他派人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玩大发了。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2、 开工建设:1417,取得开工许可证。

3、工程建设:

(1)基建及基坑支护工程:材料准备好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依照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即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区域)是天帝居住之处,天人对应,所以皇帝的宫殿被称为紫禁城。此为项目正式名称。

(2)施工图设计及施工: 蒯祥,施工图设计者, 另外副总宋礼还招聘了设计副总监蔡信和杨青。他们负责工地9999间半房屋的设计(项目竣工验收后好多百年后的某一天,1973年统计时发现实际有8707间房)。

(3)工程总包合同签订:当时建设工程外包给蒯祥的老乡---香山帮。他们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6)

(4)施工及分包工程:工程施工进行了3年,采用板楼结构和塔式建筑相结合方式,施工人员采取三班倒,严格按照建筑法、规划法等相关规定,严把质量关。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事迹:

A、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非常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

B、蒯祥不愧为顶级现场高手,聪明绝顶,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不用计算机,不用CAD、不用photoshop,其设计、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董事长“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4、竣工验收:1420年。故宫基本建成,至此,皇宫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完工。

5、总部搬迁:1421年,董事长宣布集团总部搬到新办公大楼。

6.商业运营

这是一个最最牛A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带动了周边发展,北京新城因为大明集团总部搬迁而改变中国未来600年的命运,可以说是商业运行最最成功的旧改项目。

造城、造中心,尊享美好未来,你,值得拥有。

紫禁城项目属于造新城,商业运营有很多大胆的创新。比如,项目偏僻,人口不多,通勤困难,众多知名品牌不愿进驻,主力店很难搞定。项目总想尽办法仍无法解决。

还是董事长,用了两招:一是从江南各地向北京大量移民;二是疏浚运河,打通南北的运输干线。此后,项目所在地成了旺地,商业氛围浓厚,据记载,洪武三十年,通过海运由南输往北方的粮赋只有七万石,永乐六年,就增至六十五万石.永乐十二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增至五十万石,另还有四十万石由海运输入.到了十六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就已高达四百六十万石。

厉害了我的哥。

7.这项目缺点

不宜居。

建造当年,董事长就是要做生意的,当然不宜居了。

此外,你看总顾问总设计师,道衍(姚广孝),他是个和尚,他不要莺歌燕舞,也不要高端住宅,更不要顶级公寓,在佛堂里住着,别的咱也住不惯啊。另外,这个屌毛深知董事长的心,搞这个项目高大上,要商业,就不要宜居,要宜居,呆南京不得了,跑到这个鬼地方干嘛。

紫禁城中有什么规划(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项目)(7)

600年前,《明实录》对北京气候环境有比较系统的记录,并对沙尘分了等级,记载的随大风而起的“扬黄土沙”、“扬尘四塞”、“扬尘蔽空”、“拔木飞沙”等现象,可视为扬沙天气,其中特别猛烈的,如“大风扬尘,天地昏暗”等,则很可能是沙尘暴天气;而“风霾”、“雨霾”、“黄雾四塞”、“雨土蒙蒙”、 “日色变白”一类的记录,则应属于浮尘天气。

自古北京都是“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600年后,你说北京有雾霾、不宜居,你不会搬走啊?矫情。

觉得有用的,可以转发或收藏,以备后面需要用的时候方便找~

文章来源:知错茶社,侵删。一、关注【旧改plus】头条号,每天了解更多旧改资讯、干货。

二、关注我,私信回复【旧改】,获得旧改资料大礼包和进交流群。

三、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