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古人因为穷,什么都吃。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以中国古人为例,除了专业猎户以打野味为生以外,其余老百姓是绝对不吃乱七八糟的野味的。

这里多说一句。

萨沙一次和一个南方同事出去办事,突然面前窜过一个黄鼠狼。

在我们江苏,黄鼠狼叫做大仙,不能随便驱赶、吓唬,不然会有怪事发生。

然而,这个南方同事的一句话,吓了我一大跳:我家里还有半只风干的黄鼠狼。

我随口问:好不好吃?

他说:难吃得很,所以一直留着。

萨沙真的不懂,既然不好吃,为什么要吃呢?

吃野生食物的人怎么样了(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1)

中国古代,尤其是农民其实很少吃肉。他们吃的肉,主要是比较容易养的鸡或者鸭,其中鸭很少,因为养鸭需要有水,北方不容易养。

而古人养鸡主要是为了下蛋而不是吃肉,因为鸡是需要饲料去喂的。如果养那种走地鸡,就是自己吃小虫子的,长得很慢,而且养不了多少只。

基本都是留着过年过节偶尔吃一只。

至于牛,牛是古人重要的劳动工具,在很多朝代不允许杀死,违者要坐牢,更别说吃肉了。

养猪也是一样,需要不少饲料,吃草的话长得很慢,往往一年还是很小。而且古代阉割技术较差,猪肉有股骚味,不好吃。

吃野生食物的人怎么样了(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2)

养羊则很稀少,因为好的羊肉需要放牧,古代农民缺乏大的草场,只有游牧民族养的较多。

其余就基本没有了,要么就是吃鱼、吃虾。

但古人对于水产有很多讲究。

萨沙老爸说,江苏北部盛产龙虾、螃蟹、甲鱼,然而以前农民很少吃这些东西,因为觉得没有肉,肉味太怪。

至于野味更是不吃,但岭南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除外。

吃野生食物的人怎么样了(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3)

为什么不吃野味?

这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主要是吃野味比较容易生病,对身体不好。

对此,李时珍有过总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总结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野味”:孔雀肉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自后服药必“不效”(有趣的是最近日本冲绳推出了“孔雀料理”);鸳鸯虽然好看,但跟孔雀一样“肉味咸、凉、有小毒”,更可怕是食后头疼、可以变成终生疾病;野马“肉味辛、苦、冷、有毒”,多吃会“生疮患痢”。甚至古来一直受到推崇的熊肉,虽然没毒,李时珍也提醒,“有痼疾者不可食”。

古人由于医疗水平极差,只能依靠自己注意,所以吃东西都是很小心的。

不要说这些野味的肉,就连猪肉、鹅肉都很少吃。因为中医角度,猪肉吃多了对健康不好,鹅肉更是容易发病。

吃野生食物的人怎么样了(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4)

当然,当年岭南人就不一样,他们有吃野味的风俗: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着实被当地的饮食风俗吓了一跳,他在《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就一口气例举了鲎、蚝、蛤等几十种令他“莫不可叹惊”的食材。宋代的周去非《岭外代答》更是总结,“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晚唐五代人刘恂所撰的《岭表录异》同样记录了当时岭南地区的一大堆野味食材:鸟类有越王鸟、猫头鹰、鹧鸪;虫类有蛇、蜈蚣、蚂蚁……


其实,野生动物为什么不能吃?因为他们身体上可能携带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

在不知道细菌、病毒是什么东西的古代,古人是用一条条人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不要吃野味。

可惜,今天的人却忘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