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答案(高中语文每日一练)(1)

第27练 语言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语用综合+2.补写+3.文言文+4.古诗词)

[共4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界。这种震惊,更多的是不安和________。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但在国内人看来,这却是一次________了医学伦理底线的沽名钓誉的做法。这是人类第一次运用基因科学在分子层面上修改人类生命的蓝图,但这未必是科技的重大进步,而可能是整个人类可怕的灾难。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医学技术,具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任何一个全新的医学探索都充满了未知,(),在带来某些积极改变的同时,也导致一些________的后果。目前,有122位中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 形同虚设 。监管部门应当尽快澄清:是科学怪人的 自行其是 ,肆意妄为,强行组织试验;还是监管人员________,敷衍塞责,给这个违背伦理的试验开绿灯,轻易放过这个违背伦理的试验?监管部门应当尽快澄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恐惧 违背 灾难性 尸位素餐

B.恐惧 突破 灾难性 徇私枉法

C.担忧 违背 严重性 徇私枉法

D.担忧 突破 严重性 尸位素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或许就是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B.未必不是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C.或许就是一个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潘多拉的盒子”

D.未必就是一个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潘多拉的盒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B.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C.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西关大屋是近代广州的典型建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狭义的西关大屋建于清末民初,原型是农村的祠堂,当时的祠堂既用于拜祖,也住人,西关大屋仿其形制,故屋内设神楼祭祖;广义的西关大屋则指民国初期所有在西关一带建造的中西式民居,室内没有神楼。可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宝路24号大屋并未设神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游 东 山 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

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萧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节选自《东里集》)

【注】〔丘〕坟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B.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C.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D.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武,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乙亥,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2年称“乙亥年”。它的前一位是甲戌,后一位是丙子。

C.七言近体诗,即七言律诗。指的是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D.五言古体,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因为它五言又没格律,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诗,故称五言古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①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可知情势危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后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诚堪死”和“尚可持”构成转折,说明诗人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写因为很多人认为诗人向来是一个珍惜光阴的人,而他自己却在下棋方面用了一天的时间,诗人因此自嘲。

(2)颔联、颈联刻画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答案(高中语文每日一练)(2)

27练 语言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1)B【解析】恐惧:惊慌害怕。担忧:发愁;忧虑。第一空前面有“不安”,后面填入的词程度应更深,选“恐惧”恰当。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打破(困难、限制等)。违背:违反;不遵守。第二空后有“底线”一词,应和“突破”搭配。选“突破”恰当。第三空根据前文“可能是整个人类可怕的灾难”可知,选“灾难性”恰当。徇私枉法:为了私情歪曲法律或做违法乱纪的事。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第四空是形容那些监管人员违法乱纪,选“徇私枉法”恰当。

(2)C【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如后文说基因编辑“在带来某些积极改变的同时,也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选用“或许”开头的句子,排除B、D两项;数量词定语“一个”应放在“集各种善恶于一体”之前,排除A项,故选C项。

(3)C【解析】此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其一,“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语序不当,应改为“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其二,“达到”和“突破”搭配不当,应将“达到”改为“实现”。综上所述,应选C项。

2.①西关大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②狭义与广义的西关大屋最大区别在于有无神楼 ③属于广义的西关大屋 【解析】该题为补写填空衔接题,本段的中心话题是“西关大屋”,依据前后语境第①空应是后文的总领句;第②空应是对上文的小结;第③空应是对前文的分类理解。

3.(1)D【解析】“延余两人坐”句意完整,其后断开,排除B、C两项;“白虎通”为书名,故其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原文加上标点为: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2)C【解析】近体诗分律诗与绝句,所以“七言近体诗,即七言律诗”的解说有误。

(3)C【解析】“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于文无据。

(4)①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②不一会儿,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 “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呢?”【解析】①识:知道。怀:怀揣。②奈何:为什么。与:为,给。

【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武昌的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年纪已经80多岁了,爱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会写诗。父子俩都是心胸旷达的人,然而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相处融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外游玩。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蹚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有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荡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我们就动手清扫石面坐下。

坐了许久,听见鸡鸣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小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探访。一位约有70多岁的老者,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有光泽,好像喝了酒的人一样。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我们)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到中途,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没下马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了,于是我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幅《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没有作诗,只一味地不停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众人都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不一会儿,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呢?”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又喝酒,我和立恭对饮,一会儿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高了,隐溪先生招呼我回去,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终老安乐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我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提笔追记东山之行。还没有写完,立恭就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况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从没有比这一次更快乐的了,所以(强撑病体)尽力地记述完这一次游历。我(把这篇游记)亲手抄录了一份,赠送给立恭。

4.(1)D【解析】作者这样写意在反衬人们下棋的专注,连时间都忘了。

(2)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作者通过比喻、用典、对比来刻画。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理解题。解答时应抓住人物言行举止、心理神情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如本诗在表现人物时主要用了比喻、典故和对比。

【诗意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下棋为题材,“心似蛛丝游碧落”这一句,取自常见事物,但却奇崛异常。“蛛丝”之小,对衬“碧落”之大,已是一奇。而又偏偏不曾断绝,这就更富奇观。其毅力之非凡,恰可喻弈棋人殚精竭虑,务求胜算。然而,胜算之得,又决非轻而易举。左右为难的事,在棋局中是常见的。这就会徘徊,会沉吟,要冥思潜想。其深细,其浮动,其倏忽变化,如同空中随风飘荡的蛛丝。至于“身如蜩甲化枯枝”,则出自《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典故被运用到这里来,喻对局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境界。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这种情景是很逼真的。

诗的精妙更在于传形得神,以沉蓄的精力,写出深邃的神思。颈联是以描绘弈者的斗志坚韧为主;前者极写其忘我之境,后者极写其一意扭转危局之情。“湘东一目”,是用的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理说,围棋要有两个“眼”才能活,可此时只有一眼,其结果十分不利。然而对此,弈者却决不服输,仍然在精心运筹,希望背水一战,总算还有个平分天下的局面。前面的“诚堪死”已是山穷水尽,后面的“尚可持”这一急转,却又表现为柳暗花明,盘曲老辣之笔,充分展示了黄庭坚的特色和擅长。

结尾虽说比较平淡,但却能席卷前文,并出以风趣之笔,以从容反问作结,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居然因一心鏖战,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也都忘却了。可以说把前文的心思专一和意志坚韧两层内容完全包罗,情景相生,把眼前的对弈情境推向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