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是,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话出自《韩非子》一书,书中先记述了春秋时期两则故事:一是魏国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将他儿子杀掉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一碗,乐羊竟然吃掉了儿子的肉羹魏文侯很感动,对谋士说,乐羊是为魏国打仗才吃掉儿子肉羹的谋士说,他连自己儿子的肉羹都忍心吃,还有谁他不敢吃呢?魏文侯听后很害怕,乐羊打了胜仗回到魏国,魏文侯却从此疏远了乐羊二是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头小鹿,命令大臣秦西巴将小鹿带回宫母鹿一直追着秦西巴哀鸣,秦西巴就将小鹿放掉了,孟孙知道后很生气,便把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秦西巴召回来做太子的老师,手下人不解地问孟孙,前时秦西巴对你犯了罪过,现在你又让他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秦西巴连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他又怎能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呢?讲述两则故事后,韩非子做出结论:“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巧诈不如拙诚)

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

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是,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话出自《韩非子》一书,书中先记述了春秋时期两则故事:一是魏国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将他儿子杀掉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一碗,乐羊竟然吃掉了儿子的肉羹。魏文侯很感动,对谋士说,乐羊是为魏国打仗才吃掉儿子肉羹的。谋士说,他连自己儿子的肉羹都忍心吃,还有谁他不敢吃呢?魏文侯听后很害怕,乐羊打了胜仗回到魏国,魏文侯却从此疏远了乐羊。二是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头小鹿,命令大臣秦西巴将小鹿带回宫。母鹿一直追着秦西巴哀鸣,秦西巴就将小鹿放掉了,孟孙知道后很生气,便把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秦西巴召回来做太子的老师,手下人不解地问孟孙,前时秦西巴对你犯了罪过,现在你又让他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秦西巴连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他又怎能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呢?讲述两则故事后,韩非子做出结论:“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人们在做人做事时都把获得成功作为追求目标,有的人认为狡诈才能成功,有的人认为诚实才能成功。韩非子经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要想获得成功,巧诈不如拙诚。对其中的道理,宋代文学家司马光做出了解释,他说:“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他的人民,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他的亲人。不善于治理的人恰恰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自己的兄弟父子,造成互相之间不信任,离心离德,以致失败。他们这样做,所得到的利益不足以抵偿所受的伤害,所得到的收获不足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古往今来,因为巧诈而导致失败,因为拙诚而获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时至今日,有的人在做人做事时,仍然选择巧诈而不选择拙诚,这岂不是悲哀中悲哀吗?特别是还有的人,不仅自己选择巧诈遭受了失败,而且还有意无意地把巧诈而不是把诚实传受给下一代人,使自己的后代还没走上社会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这岂不更是悲哀中的悲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