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高效阅读的秘诀(如何实现高效阅读)(1)

这是绘小潭的第30篇成长文章

我们很多人都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但是却缺少一些高效阅读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的读书效果大打折扣。

我自己读书7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论。那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读书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书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议1:避免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常常会认真地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我们以为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但其实并不是。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精读。

从头读到尾的方式,是一种精读的方式。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就是你已经确定了这本书的价值,并且它也符合你的阅读需求,这个时候才适合从头读到尾。

市面上的书,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书非常好,有的书一般,有的书比较差。那如果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书,都采用精读的方式,尤其是一本差书,你还采用精读的方式去阅读的话,那其实就有点儿得不偿失,浪费精力。

其次,并不是每一页书都值得精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二八定律?那就是在一组东西中,它最重要的部分只占一小部分,约有20%,其余的80%的部分虽然占比很大,但却是次要的。

一本书中的内容同样存在着二八定律。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可能只占到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其余的内容却不是那么重要。一本几百页的书,我们浓缩出来的精华,可能只有几页纸。

所以,如果你从头读到尾,一字不落地去阅读,那就相当于重要的不重要的内容,你都采用了一样的时间,一样的精力,这同样是不划算的。

那比较理想的阅读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不同的阅读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

如果这个部分很有价值,或者是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么你就精细阅读。如果这个部分你不是很感兴趣,或者当下的你用不上,那么你完全可以跳过不读。这样的话,你就为重要的内容匹配好了对应的精力。

建议2:带着问题去阅读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问题意识,也就是很少带着问题去阅读。

如果我们缺乏问题意识的话,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走神。但是如果你有问题意识的话,你就会有一种目标感,这种目标感会让你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

所以,我们在读书以前,最好先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设置问题:

①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每一本书都会有它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你只要找到了它,那么就相当于找到了这本书的精华。

那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通常会以为,需要先阅读完整本书,然后再去做总结提炼。其实,并不需要。因为出版社的营销人员,或者是书籍作者本人,他们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

出版社的营销人员,他们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常常会把一本书的精华提炼好,然后放到书籍的封皮或者是电商平台的详情页上。有的书籍的作者,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容,也会在序言的部分,总结好全书的内容。因此,我们只需要去这些地方去寻找,通常就可以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

②每个章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当你每读到一个章节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这一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是这一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等等。

那关于这个问题,有的作者也会贴心地总结好,我们可以直接在序言的章节介绍、或者是章节的末尾总结处找到。但是,也会有作者并没有做出总结,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提炼了。

③我想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这本书和我们自身之间的联系。当你每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我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它可以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只有这本书中的内容,和我们产生了强联系,我们的阅读动力才会更足,阅读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比如,你在读一本和情绪相关的书。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解决“如何缓解焦虑”的问题,那么你在打开书之后,完全可以直接跳到与“焦虑”相关的章节去阅读,你甚至都不用读完整本书。

建议3:将电子书和纸质书“物尽其用”

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优缺点,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阅读效果更好的话,我们就应该“物尽其用”,在不同的场景去区分使用。

①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电子书的价值?

电子书的优点很明显,比如方便携带、易于搜索、价格便宜甚至不花钱、对阅读场景的要求较低等等。那鉴于这些优点,我们可以在这些场景下使用它们:

当你不确定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可以先去读电子书。我们可以在电子书当中,去试读一些章节,感受一下作者的文风,书籍的知识密度等等,看看它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如果符合,那么你就可以尝试买一本纸质书。如果不符合,那么你就可以不用买纸质书了。

当你想要搜索某类特定信息的时候,你可以使用电子书。比如,你想查找某类书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在软件的搜索栏里,输入关键词,然后所有的相关信息,都会被展示出来。这个效率会比纸质书快很多。

当你有外出阅读需求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电子书。因为电子书不笨重、同时对阅读场景的要求不高,所以无论你在办公室、咖啡厅,还是在通勤的路上,只要你有阅读的需求,你就可以拿出电子书进行阅读。

②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纸质书的价值?

纸质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它的阅读体验感会更好。比如,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浏览整本书的内容,找到一本书里的关键信息。这一点,是电子书比不了的。

同时,纸质书也会更容易为我们留下一些记忆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提取书中知识。比如,你会记得某个知识点在某一页的左上角。但是电子书的话,每一页的排版区别并不大,因此不太容易给我们留下记忆的线索。

但是纸质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非常占用空间,这一点在搬家的时候,会体现地异常明显。因此,我们在买纸质书的时候,还是需要慎重。

比如,你已经确定了一本书的价值,认为它是一本你会精读或者反复阅读的书,那么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下单买回来。又或者是,你想阅读某本书,但是在网上并没有找到相关的电子书资源,那么这个时候,你也可以下单买一本回来。

当我们明确了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然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来为我们的阅读服务。

建议4:发挥听书的价值

我们有的人会对听书有一种偏见,认为听书并不是真的在读书。确实,与自己读书相比,听书的吸收效果会更弱一点。但是,听书也还是有它的价值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辅助阅读。如果你有一些非常想读的书,但是这些书的知识难度太大,你自己阅读又比较困难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去听书软件里,找到这本书的相关解读。通常来说,这些解读会更通俗易懂,方便理解。这样你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帮助,来更好地学习这本书了。

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书单。我们有的时候会有书荒的困扰,但是如果你经常听书的话,这个困扰就可以很好地得到缓解。因为你在听某本书时,你就会有一个判断,这本书我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这本书的内容好还是不好。基于这些判断,那么你就可以把那些感觉还不错的书买回来,继续深入阅读。所以,听书也可以是你获取书单的一种途径。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利用时间。因为听书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的只是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可以在听书的时候,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比如,我们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听书;我们可以在通勤的路上听书;我们还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听书等等。

总之,我们不需要把听书作为深度阅读的方式,因为它确实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快速获取知识、有效获取书单、高效利用时间的一种方式,从而让听书的价值得以发挥。

建议5:重视读书的质量,而非数量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设定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今年要读50本书,我今年要读100本书等等。这样的阅读目标,在我们刚开始养成阅读习惯的时候,还是具备一定的意义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激励自己更积极地去读书。

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读书的质量,而非数量。因为能够给我们带来改变的并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你从书中获得了多少有价值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你的生活中了。那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去提升阅读的质量呢?

首先,深度思考书中的价值观点。当你在书中读到了一个有价值的观点,那么你就可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论证他的观点的?他的论据是否充足?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你是否也可以提供一些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等等。

其次,实践书中的价值观点。我们可以根据书中的价值,去想三个具体的改变行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才会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定期总结书中的价值观点。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张表格(如下图),来定期整理一下学到的知识。

这才是高效阅读的秘诀(如何实现高效阅读)(2)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总结梳理,更重要是为了在以后复用知识。当你以后遇到一些生活难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拿出这张表格,看看哪些知识点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你解决问题。

总结

今天提到的这些阅读建议,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在为一个目的服务,那就是如何通过读书提升自我,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始终围绕这个阅读目的来进行,那么你的阅读效果就不会太差。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