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悠久,孕育了璨烂的齐鲁文化,在今天也诞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很多的非遗美食,她们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看看你吃过多少种?

1、淄博周村烧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

2006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淄博周村盛产一种烧饼,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周村芝麻烧饼,在口手相传的过程中,品种逐渐多起来。清朝末期,周村出现烧饼作坊,几经改进,才使现有意义上的周村烧饼脱颖而出。

2、龙口粉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

2006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口粉丝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产地是招远,以后逐渐发展到龙口、蓬莱、莱州、栖霞、莱阳、海阳等地。龙口粉丝的出口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因其原料好,气候适宜,加工精细,因而产品质量优异,被称为“粉丝之冠”。龙口粉丝丝条匀细,纯净光亮,整齐柔韧,洁白透明,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吃起来清嫩适口,爽滑耐嚼。

3、德州扒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

2006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州扒鸡用小火慢焖配以多种名贵调料而至熟烂,原产山东省德州市,又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其源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风味特产之一。

4、曲阜孔府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

2006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菜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也是传统鲁菜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吸收了宫廷菜、官府菜、民间菜的烹饪技艺。加之千百年来孔府名厨巧师们的潜心切磋、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烹饪技法全面、制作精致的风格。

5、济南烤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5)

2006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明末清初,济南各大酒楼、饭庄已广为经营。清道光年间的德和楼烤鸭店和光绪年间的文和楼、东兴楼制作的烤鸭最为著名。《老残游记》中记有济南烤鸭上席的情节。为保证济南烤鸭的传统风味,鸭坯一般选用当年的健壮公鸭,并坚持使用秫秸或无异味的干树枝烘烤。烤好的鸭子,色泽红润,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味道香醇,肥而不腻。将烤鸭切成片,配以黄瓜条、章丘大葱、甜面酱等,用荷叶饼卷起,食之味道极佳。现济南聚丰德和汇泉两家烤鸭店,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6、济南油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6)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济南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外酥里嫩,葱香扑鼻,因形似螺旋,表面油润金黄而得名。

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济南名饮”——甜沫,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

7、胶东花饽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7)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胶东花饽饽,也叫面塑或者捏面花,它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 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的胶东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人们都要蒸制花饽饽进行祈福和纪念,成为胶东民间一种最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8、崔字小磨香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8)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崔字牌”小磨香油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是小磨香油中的中华老字号之一,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与机榨油不同,“崔字牌”小磨香油是选用优 质芝麻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小石磨工艺生产,无机榨工序,无高压工序,无真空工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磨香油的自然工艺风味和特有的营养价值,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9、糖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9)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莱芜特产陈楼糖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陈楼糖瓜是陈氏先祖陈孟春所创,据说当年陈氏先祖从河北迁来时,就带来了糖瓜的制作手艺,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式。糖瓜主要原料是麦芽糖,通过古法把小米和大燕麦中的麦芽糖提取出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

糖瓜做好后经过冷却,又加上表面粘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腻,咀嚼时间越长,越嚼越香。

10、清梅居香酥牛肉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0)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清梅居的创立开始于国内动乱年代的1936年,第一代创立人是王万起,因为他是回民,所以创立之初就以经营牛肉、羊肉等清真食品为主,他经过不断摸索逐渐以制作香酥牛肉干和酱牛肉等的熟食为主,并且口味独特,受人们喜欢,在短短几年时间受青睐的香酥牛肉干名声便在博山地区远近闻名,由于王万起给经营的清真店起名“清梅居”, 因此,当时在博山地区只要提起清梅居香酥牛肉干,那是童叟皆知。

凭借色如枫叶,薄透光亮,食来酥脆,回味绵长的香酥牛肉干,清梅居获得了许多荣誉,2006年,清梅居荣膺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2008年“清梅居”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9年,清梅居被认定为淄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年,“清梅居香酥牛肉干手工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清梅居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清梅居香酥牛肉干荣获首批“中华老味道”。

11、玉堂酱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1)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济宁名特酱菜,是山东全省闻名遐迩的小吃之一。玉堂酱园始建于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是鲁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玉堂产品独具地方特色,深受市场欢迎,因其选料精良,精工细作,南北风味兼蓄而著称。

1957年,朱德总司令曾赞扬玉堂酱菜"很好"、"有四个特点:鲜、嫩、甜、脆"。

12、武定府酱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2)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酱菜以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而驰名全国,人称“武定府酱菜”,是山东地方传统名产之一。

13、成武酱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3)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山东成武县素有“酱菜之乡”之称,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周武王年间,就有酱菜腌制的记载。清乾隆皇帝二十八年(1763)巡视民情,途径山东成武,对成武酱菜赞不绝口,并旨意御厨早餐必食之。成武酱菜沿用周代的生产工艺,继承清代风味,结合现代口感而生产的一种传统地方小菜,其工艺严谨,用料考究,历时3年,32道工序,产品酱香浓郁、棕红透亮,集鲜咸香脆于一体,溶东西南北中风味之大成,食后回味无穷。成武酱大头菜,是成武酱菜中的典型代表,采用本地产大头菜,经过传统工艺腌制而成。此菜始于清乾隆年间,后经十几代人的钻研研究,先腌后酱,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风味独特。

14、蜢子虾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4)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蜢子虾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地区、中国香港、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其中沿海地区又属山东省荣成蜢子虾酱最出名最好吃,荣成蜢子虾酱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磨成粘稠状后,做成的酱食品。味道很咸,一般都是制成罐装调味品后,在市场上出售。亦有将蜢子虾酱干燥成块状出售,称为虾羔,味道较蜢子虾酱浓郁。

15、聊城“铁公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5)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熏鸡是经特有木材燃烧熏制而成。据说,熏鸡曾被老舍赐名“铁公鸡”。1935年,老舍先生与肖涤非教授等人相约小酌,品尝到了聊城熏鸡,看着此鸡黑里泛紫,有着铁骨铮铮的气质。他想到了大明湖畔的“铁公祠”,想到了铁铉,因此认为熏鸡起名“铁公鸡”是再恰当不过了。

聊城铁公鸡是山东省聊城地方传统名吃,色泽黑亮,香气扑鼻。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的品质,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的特色。

16、泰山驴油火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6)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泰山驴油火烧的全称是泰山范镇驴油火烧。据传范镇驴油火烧源于汉武帝东封泰山时的一次庆典宴会。后来又得到唐宋帝王的青睐,不仅是庆宴的美食,还成为祭神的仙品,使其名声大振。

17、菏泽单县羊肉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7)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南腿北鸭中间汤”,这“汤”指的就是菏泽单县的羊肉汤。单县羊肉汤创始于17世纪初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独具特色,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洁爽口,开胃键力,不仅在鲁西南一带久负盛名,并被载入中华名食谱,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

18、临沂糁(sa方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8)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糁,又名“肉粥”,是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明朝时期定为“糁”。我国文献多有记载。

19、烟台福山大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19)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烟台福山拉面(又称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

福山大面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誉,至今韩国、日本、美国等中餐馆仍挂着福山大面的招牌。

20、潍坊朝天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0)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潍坊朝天锅据说是郑板桥所创。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担任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时,微服赶集了解民情,见人们吃不上热饭,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着鸡肉、猪肚和大肠等各色肉品。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就着薄面饼,吃得不亦乐乎。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21、曹县烧牛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1)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曹县烧牛肉”虽起源于何代不详,但元代已有对烧牛肉加工的描述,经过元代的“煮前腌肉”,明代的“急煮慢焖” ,到明代中叶,“曹县烧牛肉”的“集市购牛、生牛宰杀、土缸腌渍、精选切块、锅煮、纯香油炸制”工艺,已臻完善。

“曹县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细嫩,既无牛腥味,也无油腻感,香味醇厚无比,冷食、热食皆可,切块、切片皆宜。若与名吃“曹县烧饼”一起食用,别有一番风味,当地有“烧饼加牛肉,越吃越有味”的说法。

22、莱芜口镇南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2)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莱芜南肠,民间俗称“香肠”,是莱芜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名吃之一,由济南府历城县苏家庄人氏苏志廷(字廷杨)创始于清道光年间。因香味独特、美味可口,蝇不叮、虫不蛀,久存不变质,被人们誉为“肴上肴”。南肠以“莱芜黑”(莱芜本地盛产的一种猪,被誉为“中国华北第一猪”)为主要原料,加之祖传秘方和六道严格工序,尤其是在蒸煮环节沿袭使用原始老汤的制作方法,保持了香味醇正、余香悠长,很受大众喜爱。民间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香不过的老南肠,拉不尽的莱芜猪”,就来源于此。

23、亓氏酱香源肉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3)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省莱芜区,有一传承百余年的“山东名吃”:亓氏酱香源,其起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已传承七代。

亓氏酱香源历经百年传承,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最大特点是色泽深红(不使用亚硝酸盐)、风味独特、香而不腻、鲜中带咸。

24、滨州锅子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4)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锅子饼为滨州传统名吃,由清朝末年滨城西关邢氏业者初创,故又名“邢家锅子饼”,已有百余年历史。锅子饼呈长方形,以其做法精细,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鲜可口,老少皆宜而久负盛名,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25、隆盛糕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5)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在山东,提起青州隆盛糕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鸡蛋糕、蜜三刀、桃酥、绿豆糕、元宵……都是青州隆盛糕点的招牌产品。

隆盛糕点是根据伊斯兰教的饮食习惯而制作的。“隆盛”商标始创于清道光绪年间,隆盛糕点集古今青州清真糕点之精华,产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苏式品种,选料纯正考究,天然要求十分严格,生产严格按祖传工艺和配方进行,从而保证了隆盛糕点制作精细,香甜可口,油而不腻,保质期长等特点,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26、胶东饺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6)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胶东饺子食俗是胶东沿海一带人们在长期岁月中所形成的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俗、礼仪。

饺子在胶东俗称“馉饳儿”或“元宝”。作为中国传统食品,饺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荣成市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500公里,物产丰富,人文繁盛,形成了胶东饺子食俗的重要文化特征。

27、四四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7)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四四席”是近百年以来博山士人宴请宾客的一种菜肴规制,因它的许多优点而历久不衰,它又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特色体现,所以不论餐馆雅席还是民间庖厨,人们都喜爱这种形式。所谓“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肴多寡分类的一种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饭菜计十六件(重要宴席在正式饮酒之前尚有四干果、四点心、四鲜果及相配饮料之什)。

28、泰安豆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8)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泰山豆腐选用优质的大豆为原料,采用手工石磨工艺,配以泰山的泉水而形成,其特点是色白如玉、嫩而不散、久煮不老宜不糊的特点,被中外游客称之为“神豆腐”。有“泰安三美,白菜、豆腐 、水”之誉。据民间传说,自宋代在泰山脚下建城以后,城郊四周农村豆腐业不断发展,城内“凌晨街街梆子响,傍晚户户豆腐香”的景象,历久不衰,形成山城的一大特色。

29、邹平酸浆豆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29)

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酸浆豆腐”的发源地是山东省邹平县西董镇孙家峪村,用酸浆点豆腐是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豆腐加工方法,其本质上区别于盐卤豆腐和石膏豆腐,孙家菜做豆腐用的酸浆是孙怀兵先生(酸浆豆腐的传人)山东老家祖辈流传下来的老浆,做豆腐过程中盛出来的浆水,放在一个专用缸内,由自身的乳酸菌发酵作用而变酸即为“酸浆”,用酸浆点制的豆腐叫做“酸浆豆腐”,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循环使用流传至今。用酸浆做豆腐的原理类同于用“引子”或“面肥”来蒸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物质,可谓“原汤做原食”。

30、山东煎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0)

2016年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山东传统特色面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东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煎饼上摊上鸡蛋,软嫩鲜香,别有风味。山东煎饼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便于人消化,因为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对消化很有帮助,是城市居民让人担忧健康状况的一剂良方。

31、泰山豆腐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1)

2016年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史料记载,泰山豆腐宴始于汉代,繁荣于宋代,明清达到了鼎盛。在封禅活动中,帝王要提前三天沐浴吃斋,以示对“天”的虔诚。汉武帝封禅泰山时,下令行斋戒礼。唐高宗封禅时,“斋食”以豆腐、白菜组成素食而食之。乾隆在泰山行宫的餐食单中,原料大部分是泰山豆腐。伴随着两千年的泰山封禅祭祀活动,泰山豆腐成了名吃中的“王中之王”,以泰山豆腐为主题的泰山豆腐“御膳”招牌应运而生,影响至今。

32、临朐全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2)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是山东临朐的传统名吃,起源于民国时代。根据全羊躯干各部肌肉组织的分布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异的各种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称,全羊宴已由30道菜,发展到200多道,做工精美,味道各异,其独特声誉名扬天下。

33、万和春排骨砂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3)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青岛地方特色名吃——“排骨砂锅米饭”,是由万和春创始人王世河先生根据百年的祖传配方,经自己多年来不断摸索研究,反复实践精心制作而成。万和春排骨米饭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肉质酥烂,香而不腻,排骨汤因为炖的时间长,味道很浓郁。

34、垛庄酱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4)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垛庄镇位于蒙阴县城东南英雄孟良崮山脚下。是沂蒙酱菜的发源地。垛庄酱菜以自然发酵酱制而成,色泽棕红鲜明,香甜酥脆,酱香浓郁悠长,数百年来享誉全国,清朝康熙年间既被列入朝廷贡品,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并被收录于第一部《中国工业产品大词典》。

35、周氏流亭猪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5)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在青岛只要一提猪蹄,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蹦出“流亭猪蹄”四个大字。那鲜亮的色泽、清爽的味道、软糯的口感,而诸多流亭猪蹄中,又以周氏流亭猪蹄为首,有食客在博客中以“猪蹄开锅天下流口水,周公吐哺九州赴城阳”来形容周氏流亭猪蹄。

36、香酥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6)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香酥鸡是鲁菜中的特色菜之一,盛行于青岛、烟台等地区。香酥鸡选用以高汤蒸熟的母鸡制作而成,将母鸡去骨留皮,鸡肉撕成长条,拌以盐、香油、味精,用蛋清、淀粉、白面、油炸而成,食用时蘸椒盐。这道香酥鸡具有鸡肉脱骨而不失其型,香酥而不失软嫩的特点。

37、知味斋肴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7)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肴鸡,兴起于清朝末年,民国年间达到鼎盛阶段,它的形成和起源与周村密切相关,对于研究地区饮食文化、风俗文化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传统制作技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成熟。民国以后的百余年中,周村一带婚宴、寿宴无鸡不成席。肴鸡在当时不但是周村各大商号和乡绅待宴酬宾的重要菜品和礼品,而且店家每天向过往旅客叫卖兜售,因而远近闻名,甚至有商客特地下车进城购买,自此,周村肴鸡蜚声齐鲁。

38、利津水煎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8)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出期,在滨、蒲、利、海、阳、沾诸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

利津水煎包是山东省利津县颇具特色的地方名吃,用的一个初夏的满月大的盘子盛装的,水煎包皆是圆柱形的,齐齐地立着,像一顶顶小型的厨师帽,皮表呈麦黄色。包子散发出一股子质朴的面味,浑厚的猪肉和辛辣的葱味。

39、纸皮包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39)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纸皮包子是一道山东地方特色美食,由邹平县明集镇高家村的高氏传人代代相传,迄今已有300 余年历史。清朝乾隆办宫廷“千叟宴”,就用过纸皮包子。发展到今天,经过高氏历代传人的改良创新,结合先进的营养配方工艺,15 克“皮薄如蝉翼”的包子皮要容纳6倍90 克的美味馅料,晶莹剔透的包子,内容馅料一览无遗,吃起来口感筋道、馅多味美、汤汁浓郁,的的确确是“真芯看得见”的特色美食。

40、葡萄软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0)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老济南泉水绕城,一户姓秦的人家做着月饼糕点生意,他家生产的“葡萄饼”被人们赞为“吃一口而口留余香数日”。1979年秦家糕点的第四代传人秦咸成被济南市益康食品厂聘为技术顾问,进行产品的研制开发。秦咸成带领技术人员,在自家秘制葡萄饼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研制出具有独特配方的“葡萄软月”,三十年来,葡萄软月的制作工艺又不断创新。葡萄软月选用纯天然新疆红提葡萄入料,底料选用内蒙产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加上优质蜂蜜,形成了葡萄软月月饼低糖低油、外皮松软、内馅爽滑的特点。在济南,葡萄软月已经成了济南人中秋餐桌上必备的节日食品,融入了济南人的生活。

41、淄川肉烧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1)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淄川肉烧饼是淄博的传统美食,是淄博著名的三大烧饼:周村烧饼、淄川烧饼、博山烧饼之一。据考证,淄川的肉烧饼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

淄川肉烧饼主料是面粉,配料有猪肉、大葱、芝麻、酱油、盐等。因亦有无肉配方,故也称“淄川烧饼”。淄川肉烧饼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用火烤,而是用热气炙,所以特别酥嫩,刚出炉的烧饼即有芝麻和面的香味,更有肉馅的鲜味。并且由于肉馅的原因,它是一边酥嫩,一边却软糯,口感极佳。当然也有不用肉的素烧饼。

42、临清什香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2)

2016年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临清运河什锦面,通称十香面,由金瓶梅宴中的温面和本地民间小吃捞面综合改进演变而来。十香面烹饪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名为十样菜。主要炒菜有炒茄丝、炒西胡丝、炒绿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鸡蛋花;随炒菜上的小菜有鲜黄爪丝、酱爪末、胡萝卜末、咸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调味料,香醋、芝麻雪上盐、芝麻酱、蒜泥;还有西红柿鸡卤、肉卤(牛肉卤、猪肉卤)。吃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面条滑嫩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43、聊城空心琉璃丸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3)

2016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鲁菜烹饪技艺(聊城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代表菜。

空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鲁菜。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玲珑剔透,形圆如珠,颜色金黄,酥脆香甜,百食不厌。

非遗美食,传承着我们的文化,更是浓缩了一群人,一座城市饮食习惯,它承载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品尝山东各地的非遗美食都会带你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大家有机会就千万可不要错过哦!

欢迎大家关注“美食档案”,推荐或者讨论美食,如果您有好的经验欢迎评论分享哦!生活压力大,别忘了用美食来犒劳自己,享受生活从美食开始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山东餐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大全)(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