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巧合,为后世留下一个个未解之谜。千古悬案“烛影斧声”的真相是什么?它对宋朝命运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作为后世人,我们用新的思路去解说这个封尘已久的历史悬案。

在距今一千年以前的五代十国末期,一代枭雄赵匡胤,自陈桥兵变起,在后周部将的拥戴下,登基称帝,即宋太祖。兵不血刃篡夺了后周的政权。此后,逐一灭掉了南方的割据势力。结束了天下纷争的局面。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1)

陈桥兵变

大宋悬案“烛影斧声”的来龙去脉

按照这个步伐,宋朝本应向着大一统王朝的方向发展。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史上流传的“烛影斧声”。

一天夜里,太祖大病,召弟弟赵光义前来议事。还有说,是召四子赵德芳进宫议事。而赵光义得知后抢先进宫。有人透过窗子见得两人身影。赵光义突然离开座位,有躲避的动作。又听见太祖拿着玉斧砸在地上,并大声说道:“好为之!好为之!”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2)

烛影斧声

当天,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

因为这件事太过蹊跷,后世流传了两种说法:一说是赵光义谋杀太祖,篡得皇位;还有一种说法,赵光义的继位是合法的。太后曾与太祖立下“金匮之盟”,秘密立赵光义为皇位继承人。

我们先抛开这些说法不谈,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太宗的功绩及接下来的历史走向

赵光义曾参与陈桥兵变,拥护太祖登基。而后一直受到重用。他在政治、军事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历练,最后被封为开封尹、晋王。

赵光义继位后,继续完成国家统一大计。曾亲自出征,灭了北汉。又两次征辽,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来看,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唯一遗憾的就是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大宋永远的痛。太宗虽然打战不在行,但他擅长内政。大宋基业有他一半的功劳。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3)

宋太宗剧照

自此,大宋的皇位就由太宗这一脉世代父子相传,再无兄弟相传。就这样过了100多年。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直到传至太宗第八代时,宋高宗赵构无子,只能从皇室中过继一个继承人。可他选择的却是太祖的后代——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

此后,太祖一脉开始承袭皇位。时隔100多年,赵匡胤的后代终于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宋朝国祚又延续了100多年。

宋高宗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可他为什么抛弃先祖太宗一脉,不从皇室近支选继承人,而是追溯到太祖那一脉呢?因为赵构结合自身的处境,权衡各方面势力,认为帝业由太祖一脉继承,对于自己,对于国家都十分有利。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4)

宋高宗赵构剧照

世人皆知,大宋是太祖赵匡胤打下的基业,但他的子孙却不能享国。而赵光义虽功业有成,但因失德,一直为世人诟病。那么,赵光义到底哪里失德呢?

国本之谜——改写宋朝历史的一笔

此事又得从“烛影斧声”那桩悬案说起。太宗继位的合法性来源于“金匮之盟”——为避免主少国疑,采用兄弟相传,再传子侄的传位方式。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真实存在,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储君必须是一位资历深厚,在政治、军事上极具威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稳住政权。否则随时都有灭国风险 。

我们再来看一下赵光义的职位——开封府尹、晋王。亲王担任都城最高长官,在当时绝对是储君的标配。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5)

赵光义剧照

此外,宋朝有一套非常奇葩的爵位继承制度。爵位一般不传给儿子,以兄终弟及为主,直到上一代人都传遍了,再轮到下一代子侄。这点和“金匮之盟”如出一辙。

综合来看,赵光义的确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但合格不代表合法!在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视为正统。

赵匡胤尚有两个在世的嫡子。这时传弟不传子于礼法不合,容易引发社会混乱。赵匡胤自然明白这点。因此,立储之事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那么,太祖到底想传位给谁?要是能活得久一点,等到儿子羽翼丰满,便可顺理成章地传位给儿子。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当然,赵光义也会想到这一点。以他的谋略,很有可能在太祖举棋不定之时,早已部署妥当,先行动起来……

如果说传位问题只是推理猜测。那么,另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到太宗传位时,他并没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去做。本应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或太祖的儿子。而他却处处打压这些人,对待弟弟和几个侄子极其苛刻。

太祖的两个儿子,一个被训斥后自杀,另一个20多岁暴毙,死因成谜。而后,弟弟赵廷美被逼得郁郁而终。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6)

宋太宗剧照

太宗把所有障碍都清除后,自己的子孙便坐稳了江山。这是太宗一辈子的污点,坐实了他德行有亏的事实。为世人留下话柄。

水落石出,大宋王朝终将走上正轨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当军事孱弱的宋军遇上骁勇彪悍的大金,在生死存亡之际,皇位又阴错阳差地落到了太祖后代上。

纵观整个宋朝皇帝史,有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我们来梳理一下。

大宋王朝三百余年历史,历经18位皇帝,以赵构建立南宋为转折点,其中太祖后代九人、太宗后代九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历史何其巧合!历史何其公正!

赵匡胤篡了后周的位,却被弟弟夺了子孙的江山。然而,过了100多年又还给了他。兄弟俩合伙打江山,后代共同治天下。

赵光义后裔和赵匡胤后裔(宋朝国祚300余年赵匡胤后代9人)(7)

大宋第一悬案“烛影斧声”,虽然没有定论,但历史终究走上了正轨。或许,也应了现在的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天理长存,公道自在人心!正是这种简单而朴素的想法,护佑着我华夏民族走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