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是个遥远又浪漫的词。无数书迷起个大早,只为了能淘换出几本喜欢的老书,猫着腰翻着一堆又一堆旧书都不嫌累,那种滋味别提多高兴了。
在天津,旧书市也有过相当繁盛的时期,从大经路(今中山路)、小海地、八里台到二宫;从文庙、三宫、沈阳道古玩市场、鼓楼南街到古文化街,承载了多少老书迷的记忆。
今天就来说说曾经华北区域最大的旧书市——第三工人文化宫(原李纯祠堂旧址)。
来源@做点事长江
“小故宫”的前世今生
南开区白堤路82号,有一处天津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这就是“李纯祠堂”。
每天过往的行人也许不会想到,这一“祠堂”的“前身”竟是一座王府,它是当年由北京清庄王府原样不动“移居”天津的,操作者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李纯。
李纯生于1874年,字秀山,是天津河东水梯子大街东兴里人,祖父和父亲都是以卖鱼为生。李纯17岁考入天津武备学堂,20岁时候担任新军教练。后几经征战,1913年,时年39岁的李纯署理江西督军兼民政长,手下兵力有三个混成旅、三个省防团。
当时祠堂的建筑原址在北京,是明朝宦官刘谨的府邸,至清朝则成为庄亲王府。
1913年李纯购得此宅,历时1年把建筑物全部拆卸,由北京运至天津,1914年开始重新组装,耗资数十万银元,至1924年建成一所豪华宅邸,后改为家祠。
该建筑群由花园和三进院落组成,坐北朝南。面对正门为照壁,正门前为一对石狮,进门后为玉石牌坊和“华表”,一道院前为玉带河,河上为玉带桥,石雕精细,庄重大方。因为建筑结构仿效故宫布局,故有天津“小故宫”之称。
来源@名字重复的太多
李纯本人热心于援助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天津河北三马路、河东关帝庙等地创办过三所小学,都以他的字“秀山”命名。
1921年4月6日,南开大学收到李纯遗嘱捐予南开大学基金,民国元年公债券218万8千元又现洋48元,总计约合50万零6银元。
南开大学秀山堂@怀旧WL
1924年落成的学校行政办公和文商科教学楼便是以李纯所捐基金建设而成,为铭记他对南开的慷慨捐输,大楼被命名为“秀山堂”,并铸李秀山铜像,以兹纪念。1937年南开大学经历日军轰炸,相关建筑被不同程度的损毁。
南开校园内李纯雕像@怀旧WL
20世纪50年代初,李纯祠堂旧址成为棉纺六厂职工宿舍。1958年,政府填平了护祠河,建起千人大剧院,改名为南开人民文化宫,俗称“三宫”,郭沫若提写宫名,又在后院修建了一座中式仿古剧场。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马三立、骆玉笙等都曾在此登台。
1982年,“李纯祠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那时候开始每年夏天,南开文化宫都要搞消夏晚会,盛极一时。
1991年,文化宫的一道院改成家具大观园,进驻了近百家家具商。
1997年,这里又变成了当时天津最大的露天台球厅,五六十张台球桌摆满大殿前。
来源@吉祥满族
“三宫”书市,书迷圣地
从2000年开始,三宫书市渐渐发展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旧书市。
这里可以淘到与书有关的一切,包括线装古籍、碑帖、拓片、名人字画、信札、旧照片、票证、邮票及各类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连环画。
2005年的三宫旧书市@人文气息69
都说三宫书市出故事。每当开市时,总有一些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某某名人的珍品字画现身了,某某大家的小说手稿被低价售出了,某某名家的大批签名本被北京人买走了等等。
这些传闻给这里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使其知名度比肩北京潘家园旧书市场。
数百个摊位占满了两座大院,旧书刊、老杂志、连环画应有尽有,买家、游客川流不息。在旧书市有一条规律,通常生脸的小贩,会有“新品”上市,而且价格相对便宜,许多“捡漏”的故事差不多都发生在这些摊主身上。
当年的三宫书市是津城一大盛景
当年最繁盛的时候,这里平时有60多个书摊,周末有200多个书摊。不论是孩子喜欢的漫画书,还是大人喜欢的珍藏古籍,都能在这里觅到踪迹,也难怪当年不少北京乃至河北的书友,都会特意跑到这里来淘书。
对于不少旧书收藏者来说,逛书市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于是“三宫”也就成了老书迷们的聚集圣地。在收藏者罗文华看来,在天津逛旧书市,除了能获得“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还能感受到一种浓重而温馨的人情味。
“因为旧书而结缘的三两好友总能在书市上相遇,聊聊最近淘到的好书,交流一番,收获颇多。”
除了寻找历史资料,还有的书友能在“三宫”旧书市上满足自己的昔日情怀,弥补童年的遗憾,找回儿时的记忆。那些看似无人问津的故纸堆,不仅珍藏着老一代人无数的回忆,还在尘埃下隐藏着数不清的珍贵资料。
曾经的“三宫”书市不仅体现着天津城市文化的变迁,也丰富了老天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日渐荒芜,风光不再
随着时间流逝,祠堂内部的瓦件缺失、椽飞槽朽,彩画剥落,墙面开裂,门窗隔扇变形,石件风化。
昔日败落的砖石
2007年,李纯祠堂被政府列入保护维修单位,为防止火灾发生,已经禁止书摊售书,后来旧书商们相继迁走。2008年底,这处古建筑群开始修缮,直到2010年竣工。
准备修缮的牌坊
以前作为一个开放的院落,李纯祠堂是周边人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即便没了书市,没了牌市,人们也喜欢在院落中享受难得的清闲。
来源@七月的照片和故事
整修后的“李纯祠堂”改名换姓成了“庄王府”历史遗迹景区,一张小小的门票,令人望而却步。祠堂真的成了清净无人的“祠堂”。工人文化宫也不再是工人生活之余的好去处。
庄王府-乐善妙觉院@Cc奈儿
直到2015年,李纯祠堂从"庄王府"又陷入了"和尚庙"的风波之中。昔日祠堂被一位禅师租下来改成了寺庙,后来禅师被怀疑真实性又被请退。
于是“三宫”再次成为无人问津的院落……由盛而衰,让人不得不感叹历史洪流的无情。
来源@天津一快乐不倒翁
李纯祠堂、南开文化宫、庄王府——这座大院使用过不同的名字,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如今,上个世纪50年代留在墙上的标语保留了下来,成为天津难得一见的时代符号。
岁月如水,“旧书市”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现象之一,终归摆脱不了没落的命运,而“三宫”经历岁月的洗涤,仍旧以平静的沉默,面对自己的前世今生。
关于“三宫”,您有想说的故事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给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