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环境不忘保护特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镇康养胜地打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康养胜地打造(全民护环境白头镇变身)

乡镇康养胜地打造

治理环境

不忘保护特色

比如,在竹林区域,不论是值周的村民还是村里的专职保洁人员,都只将白色垃圾清理干净,保留竹叶、笋壳,毕竟“一片竹林的地面上连竹叶都没有,这样的竹林还有什么吸引力?”

如今,驶出成温邛高速白头出口后,步行10多分钟,就能看到一片典型川西林盘村落,不少成都市民路过时,甚至以为自己到了“度假村”。这就是三洞村,是崇州白头镇两年多城乡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之一。

走进白头镇,宁静是记者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约两车道的水泥马路,路旁桉树、槐树围绕,透过茂密的行道树,是碧绿的农田。离开干道,一簇簇竹林映入眼帘,竹林深处便是农舍,红砖、青瓦散落竹林间,。

如此美丽的环境是如何得来的呢?“实施‘考核’奖惩,激发主人意识。”这是白头镇党委负责人的回答,“美景可是白头镇人多年努力的结晶”。在“值周”制度试点成功后,白头镇开始在全镇推行,并积极引导各村民小组建立和完善监督考评措施,白头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镇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形成了镇、村、小组“三级”考核、评比机制。通过实施绩效考评,奖勤罚懒、奖惩逗硬,激发村民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虽然有惩罚制度,但还没听哪个村说使用过。”上述负责人介绍,村民、村组都有评比,“如今白头镇人已经把优秀清洁户视为一种荣誉,不仅会自觉打扫公共区域卫生,路上有垃圾也会有村民主动捡起扔进垃圾箱。”

白头镇三洞村5、6组及和乐村6组是最先进行试点的村子,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这里已经探索出有着浓郁当地特色的治理办法。首先,他们通过多次召开议事会会议、群众大会等,引导群众议定适合本组“值周制”工作的奖惩机制,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村落干净整洁是我们的目标,但怎样才能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呢?”三洞村村支书高永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从2012年起,三洞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在竹林区域,不论是值周的村民还是村里的专职保洁人员,都“只拣不扫”,将白色垃圾清理干净,保留竹叶、笋壳,毕竟“一片竹林的地面上连竹叶都没有,这样的竹林还有什么吸引力?”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由竹叶和笋壳组成的“原生态垃圾”在林下积累起来,已有厚厚一层,不仅能为竹子提供养分,还成了圈养家禽的游乐场。在村民轮流“值周”的制度下,不少邻里纠纷也减少了。白头镇相关负责人透露,以前因为公共区域卫生问题,邻里纠纷时有发生,“以前一年一个村都有几回纠纷,现在责任明确了,而且家家户户门口都打扫干净了,纠纷也没有了,‘值周’以来还没发生过纠纷。”

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原标题:全民护环境 白头镇变身“度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