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1)

点击以上封面图

一键下单「这些年,我们正在追的网剧」

2014年之前,“网剧”的概念是由《万万没想到》和首部破亿短剧《嘻哈四重奏》定义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的碎片时间被“叫兽”易小星、卢正雨等网红填满。这些短剧成本低,制作算不上精良,但胜在构思精巧,接地气。采访时,很多网剧业内人士都向我提起了《万万没想到》,这部低成本、高口碑、高收益的迷你剧让众多想进入影视行业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一时间,“以小博大”成了网剧圈最时髦的词汇。

成百上千的低成本剧,有几部能成为《万万没想到》或《嘻哈四重奏》?事实证明,“以小博大”是小概率事件,这条路走起来很累,连“叫兽”易小星都转投大银幕,去用资本玩转市场了。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2)

《万万没想到》第一季剧照

无论如何,一批段子式网剧的成功还是让国内影视行业看到了网剧这片蓝海。艺恩数据显示,《嘻哈四重奏》诞生的2008年,国内网剧产量仅为5部,到了《万万没想到》走红的2013年,网剧数量也不过是50部。2014年被视为网剧的变革之年,那一年,网剧在数量上达到了205部,已是当年电视剧总产量的一半。与此同时,从业者也渐渐走出了一门心思“以小博大”的误区,诞生了《匆匆那年》《暗黑者》等品质大幅度提升的网剧。当时,《匆匆那年》单集百万的制作成本开创了行业先河。

2015年被视作网剧的井喷年。379部的制作数量比2014年增幅85%,单集制作费用超百万已不值一提。一位采访对象曾说,在2014年制定宣传方案时,“千万级网剧”还曾是重要的宣传点,但到了2015年,千万的总制作费已经没有任何宣传价值。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3)

青春言情类是网剧偏爱题材,《匆匆那年》剧照

当年最贵的网剧是由流量小生杨洋和李易峰主演的《盗墓笔记》,这部关注度极高的大IP改编剧单集成本500万元,总成本6000万元,即便和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相比,它的费用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盗墓笔记》对行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不是因为高价,而是它首次制定了会员付费策略,成为国内第一部付费观看的网剧。这个改变无疑是划时代的。过去几十年,中国观众看剧不花一分钱,电视剧和网剧的盈利模式仅有广告一条渠道,这种将作品卖给广告主的模式早已催生了影视行业诸多弊端。

当观众开始为内容付费,他们就取代了广告主,成为网剧制作者和视频网站平台争相讨好的对象。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4)

《盗墓笔记》是在业内开启会员付费模式的网剧

至此,我似乎理解了网剧的本质。表面看,网剧、电视剧是以播出平台为区分的剧种,事实上,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付费,网剧并非为互联网而生,它是为付费而生。

当观众开始付费,开始用鼠标或手指投票,网剧的内容就完全不同了。创作者考虑的不再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讨广告主欢心,请哪个明星电视剧才最好卖。他们要真正开始研究观众的喜好,中国影视剧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贴近过。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5)

今年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破案剧《河神》

多年来一直困扰视频网站的会员增长问题也有了突破口。以爱奇艺平台为例,截止到2015年6月,爱奇艺用五年时间培育了500万付费用户,一年之后,这一数字达到了2000万,其中,被优质网剧吸引而来的用户占到很大比重。

对互联网产品来说,成本不是问题,流量才是核心价值。为了流量,平台可以不计代价投入,有了流量,更大的资本就会找上门。在这样的逻辑下,国产网剧的质量怎能不飙升?

开创付费模式之后,视频网站进入了争夺会员的混战期,网剧是主战场。平台混战,观众受益,眼前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高口碑、高点击网剧就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战果。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6)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7)

《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今年的黑马爆款网剧

在这组封面报道里,我们不想过多探讨所谓的商业逻辑、行业前景,相较于那一串串动辄过亿的数据,我们更愿意探究,在这场变革之下,电视剧、网剧的内容是如何被改变的。毕竟,这才是与每个为内容买单的用户息息相关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8)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9)

关于本期封面故事,有任何想说的话,请积极留言。

精选留言将有机会刊发在下期杂志的读者留言区↓↓↓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10)

就是这个位置!

最近更新网剧(我们正在追的网剧)(11)

本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