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战役,但是经过后世的文学加工,导致赤壁之战面目全非,我们现在口口相传的赤壁之战和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知名度最高的《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细节都不符合历史记载,以至于我们有了错误的认知。今天我们就详细讲解一下赤壁之战中的几大悬案,看肃看鲁肃在赤壁之战的真角色。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1)

鲁肃身处当时的历史旋涡之中,或许他只能从自身利益出发。

鲁肃从江东的利益出发,判断当时的局势。但是赤壁之战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这次战役的本身。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历史性大佬在同一张棋盘中相爱相杀。此役过后,三分天下格局基本奠定。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2)

赤壁之战进军路线图

回顾历史,在赤壁之战中,谁才是“最佳导演”?谁才是“关键先生”?

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大部分人将鲜花与掌声,给予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周瑜。

但赤壁之战的战略方针和思想先驱,无疑应当归属于鲁肃。

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中,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光环下,鲁肃被刻画成一个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和事佬”。但事实恰恰相反,鲁肃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则是一个威武不屈、雄才大略的战略家,他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才能被严重低估。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肃,绝对没有这传颂千年的赤壁大战。而不像《三国演义》里说的,周瑜和诸葛亮,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3)

01、富二代的逆袭人生

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家里有良田千顷,鲁肃是妥妥的大富豪。鲁肃虽然早年丧父,但是母亲家族也是巨贾,长年霸占江东富豪榜前十。

与《三国演义》中“低三下四”的描绘不同,鲁肃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尤其喜欢骑射,并不是一副老好人书生模样。

青年鲁肃心胸豁达,广交好友,有一次周瑜慕名前来借粮,鲁肃二话不说,慷慨解囊,两人随之成为莫逆之交。

在袁术称帝垮台的风云际会之时,江东之地也陷入了剧烈地震荡洗牌之中。

周瑜适时地将鲁肃引荐给孙权,但是对于彼时求才若渴的孙权来说,相比鲁肃的才华,鲁肃身后的巨额家产,也许更令孙权馋涎欲滴。

岁月静好,只是不常在。谁曾想,一次出乎意料的复仇事件,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前奏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得偿所愿。周瑜、吕蒙等将领在多次进攻江夏中,杀死了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是荆州刘表的爱将,孙权此举虽为父孙坚报仇,但等同于向刘表宣战。这让原本就僵硬如铁的双方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彼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听闻孙权在荆州的地盘上吞食了江夏,不禁勃然大怒。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是中原仅剩的一块超级大蛋糕。曹操忌惮孙权会先发制人,独吞荆州,于是在军师荀彧的建议下,亲自率军征伐荆州。

刘表还未从失去江夏的悲恸中苏醒过来,正欲报仇,突然听闻曹操要来攻打,索性两腿一蹬,一命呜呼了。

他一死,荆州这副烂摊子,彻底成了死棋。

孙权听闻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心中非常慌乱。曹操如果占领荆州,自己的长江天险荡然无存,曹操下一个目标百分之百是自己。

鲁肃读出了孙权眼中的忧愁,于是向他献计:

曹操现在以朝廷的名义攻打荆州,兵多将广,荆州非常危险。荆州如果落入曹操之手,那么江东就无天险可守。我们杀了黄祖太守,虽说是报世仇,但肯定是结怨于刘表。现在刘表死了,我想趁机去江北吊唁一下,打探一下荆州的抗战态度。如果荆州方面能够放弃前嫌,我们可以彼此结盟,共同抵御曹操;如果荆州不念大局,我们也可以早点做好迎战的准备工作。

昨天还是仇人,今天却想与对方结盟,鲁肃的外交家才能初步显现。

孙权思量一番后,觉得鲁肃说得有道理,荆州方面的态度至关重要。唇亡齿寒,江东与荆州是曹操共同的敌人,他希望能够拉拢荆州一起抗曹,报团取暖,毕竟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理想很丰满,万一实现了呢?

千钧一发,事不宜迟!鲁肃不敢懈怠,带着东吴的厚礼,以官方大使的身份,火速前往荆州吊唁。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4)

鲁肃雕像

02、吊唁图中突变

带着重金和珠宝的鲁肃行经夏口,渡江北上,前往江陵。途中鲁肃不停地在船舱中演练,盘算着在刘表灵堂前尽可能情真意切、如丧考妣地痛哭,以期打动荆州高层,维系彼此这薄如蝉翼的友谊。

月夜之下,荆州伫立在船头,遥望对岸,幻想着顺利地拿到双方结盟的外交书信,再返回江东,圆满完成这次重任之旅。

谁曾料到,第二天的头条新闻,彻底打乱了鲁肃既定的工作计划。

曹操还在从宛城进军的半路中,刘表之子刘琮,就已经正式向曹操投降了。

鲁肃听闻巨变,内心如遭雷霆一击,双腿发麻。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偌大的荆州,竟然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鲁肃不禁悲从中来。这次荆州吊唁计划,犹如胎死腹中,变得毫无意义。鲁肃停船江心,进退维谷,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孙权交待。

荆州已失,江东恐有灭顶之灾!

此外,除了荆州投降,还有一条“花边”新闻。长年寄居在新野的刘备,知道曹操来了,吓破了胆,一路狂逃,甚至连全家老小都不要了。

刘备曾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后来因为“衣带诏”事件,彻底和曹操闹翻。作为当今朝廷的天字第一号通缉犯,刘备这次恐怕插翅难飞。

鲁肃嘴角泛起一抹苦笑。刘备是有名的“常败将军”,而且比较克主。最初投靠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挂了;接手徐州后,转手就弄丢了;投靠过吕布,吕布也挂了。投靠过袁绍,袁绍也挂了……之后投靠荆州刘表,刘表不好意思拒绝,又不敢让他近身,只得将他扔在新野,当作抵御曹魏的肉盾。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刘皇叔?

鲁肃心灰意懒,下令调转船头,返回江东。

有属下说,刘表的大儿子刘琦镇守江夏,尚有五万将士。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下一站准备前去投靠。

“诸葛亮……”鲁肃低吟着这个名字,陷入沉思。

诸葛亮是荆州十大杰出青年,著名隐士。这个人可不简单,背景通天。诸葛亮大姐嫁入蒯家,二姐嫁入庞家,岳父黄彦成是荆州名门望族,是荆州实权派蔡瑁的姐夫,也是刘表的连襟。算上关系的话,诸葛亮和刘琮算是表兄弟关系。

荆州六大豪门家族,诸葛亮与四家是有姻亲关系。

诸葛亮加入刘备军事集团,荆州的地盘上有了诸葛亮,格局就大不同了。

鲁肃心想,这次联盟荆州未能成功,与其两手空空回江东,毫无功绩,倒不如与刘备军事集团磋商一下,或许能擦出一些火花。

况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就在江东当官,也可以套一下近乎。于是,鲁肃当机立断,调转船头,直奔当阳。

在当阳长坂坡,鲁肃的不期而至,对于逃难中的刘备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鲁肃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劝刘备和孙权联合。刘备当即同意鲁肃的联合抗曹大计,并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全权负责签结盟订协议。

历史就是如此的充满戏剧性。

鲁肃本来是要联合荆州抗曹,与刘备军事集团结盟,完全是意料之外,不得已而为之。在不经意间,鲁肃为以后的三国鼎立,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5)

03、为孙权也为自己

当鲁肃拉着诸葛亮的手,回到江东时,孙权及张昭为首的文臣集团,个个呆若木鸡。

原来,曹操发来一份信函,信中言辞优美,热情洋溢。大抵是说,自己来到了风景秀丽的荆州,心情大好。我计划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带着八十万大军,到你们江东来打个猎,希望你们准备点好酒好菜,不要推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是孙权从这封打猎自荐信中,感受到了力透纸背的浓烈杀气。

鲁肃看到了江东士族的惧战之心,以及孙权的举棋不定之意。

这次荆州高层集体投降,曹操非常豪爽,一连封了十几个侯爵,皆大欢喜。

这对江东高层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震动作用。以张昭为首的官员认为“此次连神仙也救不了了”,一致同意投降曹操。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打工的,曹操有善待俘虏之名,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谁来做领导,又有何关系?

但鲁肃不同。

鲁肃是豪族,他在江东军事集团中没有实权,最多称为孙权的谋士。他与张昭等士族相比,根本没有威望,也没有资本。也就是说,如果孙权选择投降的话,鲁肃几乎捞不到半点好处。

同样没有半点好处的,还有孙权。战则兵败被杀,降则余生昏碌。

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江东的利益,鲁肃义无反顾地力劝孙权主战。当年由孙坚、孙策创立的江东基业,绝不能毁于一旦。

鲁肃还拉拢大都督周瑜合力一同抗战,并表示为抵抗曹操,于钱粮方面其愿意散尽家产。鲁肃认为,有刘备、诸葛亮在江北牵制曹军,联合对付曹操虽不一定能取胜,但也不至于落败。

有了鲁肃的粮草、周瑜的督战、刘备的结盟,孙权终于下了决定,与曹操拼死一战。

赤壁之战最后以曹操军团的失败告终,。

望,成为周瑜之后的第二任大都督。

没有鲁肃的力主抗曹,孙权必定投降;没有他的结盟刘备,就没有后面三国鼎立的华彩篇章。

鲁肃身处当时的历史旋涡之中,或许他只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江东的利益出发,判断当时的局势。但是赤壁之战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这次战役的本身。

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赤壁之战的幕后总导演非鲁肃莫属。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6)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04、“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到底是不是真事?

这事说来话长,不过在这里就长话短说了。当时孙权乘船去挑衅曹操,曹军一怒之下万箭齐发,孙权的船两边都插满了箭,然后就走了,临走前孙还让士兵击鼓谢谢曹丞相。这一点有裴松之作证,要是不信我,你问他去。

至于周瑜打黄盖,读者指定是被忽悠了,黄盖没被打。

罗贯中记载的事,你不去问罗贯中,问我干啥?

“草船借箭”属于张冠李戴,是把孙权的事迹算到诸葛亮身上了,而后面的“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纯粹就是子虚乌有,根本没有史料支撑,是脱离历史的艺术创作。

我们分析历史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说事,脱离历史的艺术创作品根本没有说服力,很难服众。所以我先把几个疑案给大家讲明白,然后我们再看看赤壁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复盘一下赤壁之战的的流程,看看赤壁之战的主要流程。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在邺城开始准备南征的工作准备以及思想准备:

1:在邺城训练水军,可以看出曹操是有渡江之意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匆忙迎战。

2:安排许都布防,严加防范雍凉马腾突袭邺城。

3:把马腾的家属迁至邺城,这就是马腾的投名状,曹操希望通过控制马腾的家人来迁至雍凉地区的威胁,避免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4:恢复汉朝的丞相制度,自己攫取朝政大权,并且屠戮反对势力,孔融就是一个缩影。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正式南征,首要目标就是盘踞荆州的刘表。

不过曹操还没攻打荆州,刘表就病死了,荆州的统治权交替给刘琮。

荆州的大户蔡瑁、蒯越等人胁迫刘琮投降,荆州不战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匆忙南下江陵,但是在长坂坡地区遭到曹军的截击,刘备仓皇投奔刘琦,驻扎在夏口。

刘琮虽然投降了,但是荆州还是有抵抗势力的。

,刘琦身为刘表长子,是根正苗红的继承人,他反对投降,因此开始兼并荆州南部郡望。

曹操只是占据了荆州北部地区的襄阳、南阳郡,并没有全部占领荆州。

而江夏太守刘琦占据地理优势,完全可以依赖长江与曹操划江而治。

这是非常关键的时刻,一旦刘备缓过劲来或者说刘琦统一荆州南部地区,那就会给曹操南征带来很大的阻力。于是曹操放弃贾诩的休养生息计划,经过两个月休整就开始东征刘备和孙权。

基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准备联盟抗曹。

当时东吴的二号人物张昭根本就没想抵抗曹操,直接坦白建议孙权投降。但是孙权的亲信鲁肃强烈反对投降,并且认为孙权投降之后一定没有好下场。孙权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坚持抗曹,并且下令立斩主张投降的大臣。

《三国志·诸葛亮传》把促成联盟的主要功劳都推给了诸葛亮,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孙权、鲁肃也是在不断促成联盟的。孙刘联盟后孙权把前线军队的指挥权交付给周瑜,派遣周瑜率领三万精兵赶至赤壁。

曹操和周瑜赤壁之战是在哪里(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总导演)(7)

05、.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随后黄盖献计火攻,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把火油倒在船上。然后黄盖乘船去投奔曹操,行至一半时黄盖放火,东南风把火船吹至曹军舰船周围,引发了大火。周瑜趁势追击曹操,一举大破曹操军队,曹操败走华容道。当时爆发了血吸虫病,曹军损失惨重啊。

赤壁之战的是本土人,对这种病有免疫力。

而操军队中有一半是荆州人,也是本土人,他们没有免疫力。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遇见瘟疫,然后败退。后世学者李友松著《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认为曹操很有可能是因为疫病而败退的。但事实上这种说法说服力不足,这种病不可能只针对曹操的军队,周瑜军队为什么没事?如果是针对外地人,那曹操也有几万荆州兵,为什么不堪一击?

陈文德所著《曹操争霸经营史》中记载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南风,因为赤壁的特殊地理导致冬天也有东南风,这事曹操没能预料的事,因此被周瑜钻空子了。

但是这种说法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曹操是个深谙地利的军事家,北征乌桓时还特意请教当地向导,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没有请教向导?如果是地区气候问题,那么本地人应该很了解的,为什么曹操没去问?

曹操兵败失败是事实,而兵败的原因很难说清,现有的理论很难服众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曹操轻敌了,缺少严谨的军事判断和冷静的思考能力,以至于迎来惨败。

所谓的气候说、瘟疫说、战线漫长说、被突袭说都有点牵强附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