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1)

刘备死后,诸葛亮(李严)受遗命辅佐后主刘禅,丞相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操控者。诸葛亮身为三国中最弱小国家的首辅之臣,所建立的功业并非最大,但却在生前身后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不仅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无人能及,即使在历朝历代也鲜有人能与之比肩。《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道: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材,管(仲) 、萧(何)之亚匹矣 ”。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2)

魏晋之交的思想家、学者袁准在其著述《袁子》中也给予诸葛亮极高的赞誉,说他:

“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然而,是人就有弱点,诸葛亮也无例外。譬如陈寿就说他: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长于整饬军务,治国理民,却不善奇谋,用兵极度谨慎,即陈寿所说:

“然(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3)

毛泽东也在诗作中对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做出过精准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

的确,小心谨慎、甚至谨小慎微贯穿了诸葛亮的一生。不论政治、军事,他都异常谨慎,由此可见位高权重的他仕途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最能体味高处不胜寒的滋味,犹如在“高空中走钢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粉身碎骨甚至家破人亡。

诸葛亮一生都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因此他不得不事事小心谨慎,亲力亲为,他也是有难言之苦衷的。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4)

平南中之乱时,本来派一大将去就能搞定,他却害怕别人无法胜任,亲自统军前往;第一次出兵北伐,他始终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的所谓“冒险计划”,而是以“十全必克”的所谓稳妥打法——一次次兵出祁山,又一次次铩羽而归,最终壮志难酬,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不仅在军事上谨慎过度,从不敢出奇制胜,在生活上也是律己甚严,谨慎从事,甚至达到了 “道德洁癖”的程度。据史料记载,他在生活上勤俭持家,身后内无余帛,外无余财,为相13年,两袖清风,清正廉明。他在最后一次兵出祁山前还给蜀后主刘禅上疏说:

“今成都(家中)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玉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据说刘禅见疏后还有些将信将疑。诸葛亮死后,他派人去相府查验,事实果真与诸葛亮所说一致:丞相家里仅有800棵桑树,15顷稻田,除此别无余财。刘禅听后大为感叹,命人将丞相遗孤诸葛瞻接进宫里抚养。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5)

身为丞相、蜀汉的实际掌权者,手握军权的托孤重臣,诸葛亮为何却如此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呢?

首先,必须从史料中搜寻蛛丝马迹,从诸葛亮所处的政治环境做出分析。

诸葛亮高瞻远瞩,才干卓著,对于这点刘备、刘禅父子心里非常清楚。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既有在大政方针上看法一致、亲密合作的一面,也有相互猜疑、防范的另一面。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惨败夷陵后,在白帝城永安宫(今重庆奉节)病危,临终托孤时对从都匆匆赶来的诸葛亮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阿斗)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6)

这句话表面看是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所说的肺腑之言,但似乎还可以另外理解,可以借鉴当初孙权评价周瑜的话: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此话大概意思是说:周瑜文韬武略兼备,是人中之龙,很难有人可与其相提并论。而且他气度恢廓,能容人,不是能长久屈居人下之辈,恐怕很快就会另起炉灶,不跟我干了。

帝王对于能力出众、有雄心壮志的臣子,都会猜忌提防的。孙权如此,刘备也不能免俗。回过头去再去剖析刘备永安托孤的那句话,真的不是什么好话。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7)

刘备、诸葛亮君臣之间不要说推心置腹了,甚至连丝毫的信任关系都没有,刘备已经把自己死后最坏的可能都想到了。于是敲打他:你若敢废黜刘禅取而代之,有你好看!从他把军权交给李严,大有用李严牵制、掣肘诸葛之深意,野史中还有什么在帐后埋伏刀斧手、什么授意赵云监视其异动之类的说辞, 虽不能当真,但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担心与防范。诸葛亮心细如发,怎会看不出、听不出刘备话里有话?能不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世(事)吗?

诸葛亮在政治、生活上小心谨慎可以理解,在军事上为何也小心谨慎呢?以奇用兵的道理他不懂吗?或许从他侄儿、东吴大将军诸葛恪的悲惨结局上找到答案

在军事上,诸葛亮也异常小心谨慎,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暂且抛开诸葛亮面对的问题,往后翻翻东吴的历史,似乎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8)

事情要从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跌宕起伏的凶险经历说起。

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很早就在东吴担任要职,诸葛瑾的长子叫诸葛恪。吴大皇帝孙权死后,能力出众的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堪比当年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 。孙权临终托孤,将幼子孙亮托付给了以大将军、太子太傅诸葛恪为首的数位老臣,随后,诸葛恪在宗室、权臣孙峻的帮助下,铲除了以孙弘为首的反对势力,威信大涨,权倾朝野。

诸葛恪独揽东吴军政大权后,开始整军备战,旋即大规模出兵北伐。

吴军大举进攻淮南,先是围攻新城(不是东三郡那个新城,是曹魏在淮南的军事重镇) 。诸葛恪亲率大军围攻新城,魏军顽强抵抗,吴军久攻不克,苦战1个多月后还是未能攻取。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十余万吴军中有一半人染上了疫病,非战斗减员严重,士气、战力因此大打折扣。有将领建议撤军,待秋季天气凉爽时再行北伐。诸葛恪却刚愎自用,严厉督促将士继续攻城,为了取得战功,获得胜果,诸葛恪采用高压手段,撤掉了一大批力主撤兵或作战失利将领的职务。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9)

在诸葛恪严厉的高压政策下,吴军将士怨声载道,军法无情,又不得不冒着酷暑日夜攻城,除了损兵折将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部分将领怨恨诸葛恪,受不了他严刑峻法,竟然率部哗变,投降曹魏。一时间,前线的东吴军队军心大乱,秩序崩溃。

自古名将都凭战功说话,你打赢了,哪怕是杀敌一万,自损九千的惨胜,也可以掩盖损失惨重的窘境;一旦你打输了,所有被掩盖的问题就会一下子全暴露出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国破家亡,轻的就会被轻易换掉主帅。

由于新城久攻而不克,东吴北伐军队伤亡惨重,染上瘟疫的更是数不胜数,这种严重的后果可是要找人负责的。曾经力挺诸葛恪的宗室亲贵孙峻为了推卸责任,竟然暗中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将托孤重臣、大将军诸葛恪诛杀,并诛灭其三族。这样一来,北伐军事失利的责任就能全推给诸葛恪一人了。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10)

诸葛恪当年准备计划北伐曹魏之时,远在西川的蜀军大将张嶷似乎预见了诸葛恪因不谨慎从事必将遭受塌天大祸,为此他特地写信给诸葛恪的堂弟、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想通过诸葛瞻劝诫诸葛恪必须小心谨慎,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一定有血光之灾。《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记载,张嶷在写给诸葛瞻的信中说:

“(诸葛恪)离少主(指吴幼帝孙亮),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

诸葛瞻劝没劝过诸葛恪已不得而知。诸葛恪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惨烈结局验证了张嶷的真知灼见。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11)

看完诸葛恪在东吴的遭遇,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诸葛亮在蜀汉的处境,就可以清楚并透彻地理解他为何在军事上也谨慎从事、大事小情均亲力亲为、从不敢涉险出奇的做法了。

对诸葛亮而言,哪怕仅仅是一次战争失利,都有可能像后来诸葛恪那样被人铲除掉,他输不起也不能输,所以本钱更小的诸葛亮只能千万小心,确保自己在蜀汉的地位以及身家性命。如果连性命都危在旦夕,还奢谈什么北伐曹魏 、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呢?

诸葛亮后期为什么被刘备架空了(诸葛亮为何一生谨慎小心)(12)

【插图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