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是加拿大男孩马克到中国留学的第二年。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元旦晚会,要找几个外国留学生表演小品,中文不错的马克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小品里饰演了一个叫许大山的“中国好男人”,因为加班回来晚了被老婆关在门外。
军大衣,大盖帽,一身中国复古风的马克刚一上台就引来观众席的阵阵笑声。
放到现在,这样的节目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在国门初开的80年代,外国人学说中国话,模仿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足以让人感到满满的猎奇感和新鲜感。
“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
“你还回来干什么?”——“瞧你说的,睡觉呗!”
马克的脸上写着大大的无奈,再加上语气里一点委屈,几乎承包了节目所有的笑点,引得观众掌声、笑声不断。
观众看得带劲,马克也演得挺过瘾,但他没想到自己会因此一夜爆红,到后来甚至成了相声谱里的第一个外国人。
自此以后,没人知道“马克”是何许人物,只记住了他在节目里的这个名字——大山。
后来的近30年里,大山在中国取得了极大成功,连上央视春晚、做脱口秀、演话剧,70后、80后、90后基本都知道他的名字。
但在外国人靠着财富密码在中国“吃香喝辣”的今天,他却“消失”了。
01、
1965年5月,大山出生于加拿大的渥太华。
其实早在大山出生之前,他和中国的缘分就开始结下了。
上世纪20年代,大山的爷爷带着老婆孩子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加拿大建的教会医院当了几年医生。
因为这层缘故,大山从小对中国就有着一份别样的亲近。
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时候,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热衷,大山选修了一门中国研究课程。
没想到越学越上瘾,到大二那年大山干脆就把汉语改成了主修课程。
在他的亲朋好友看来,大山对于中国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但大山一直坚持着这份热爱,在大学期间还凭借优异成绩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毕业那年,恰巧学校里有一个机会可以到北京大学进修,早就去“见见世面”的大山二话不说就申请下来,踏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回头来看,其实也正是因为大学里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山才能被推送到央视参加节目,才会有以后的种种。
但对刚到中国的大山来说,他所希望的只是学好中国文化,有可能的话找到爷爷以前待过的医院,就不虚此行了。
大山完全想不到,在中国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一晃成了名人。
用大山的话说,《夜归》在全国的播出是一次“病毒式传播”,多少人自此“粉”上了这个可爱的阳光男孩。
更没想到的是,借着“名人”的身份,大山还完成了多年来的“寻根”夙愿。
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大山提起爷爷的故事,很多媒体随之报道了这件事。
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一个记者的电话,说在河南商丘找到了爷爷曾经工作过的教会医院。
后来大山带着孩子来到商丘,拿着爷爷留下的照片,看着眼前同样的场景,大山说当时实在没忍住,“哗的一下就流泪了”。
时过境迁,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但他找到了爷爷奶奶在这片土地上的踪迹,也找到了他在中国的根。
02、
《夜归》之后,大山就火了,火得有些“超出预料”。
不少人来找他做节目、当嘉宾,也不乏来找他演电影电视剧的。
但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大山,偏偏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晚会上,大山见到了姜昆,在两人交谈中,大山非常诚恳地表达了对相声的喜欢,希望姜昆能收下他这个学生。
起初姜昆有些犹豫,毕竟说相声不是喜欢就能说的,对语言基本功要求很高,更何况大山是个老外。
而且他的师爷、相声大师侯宝林也不太赞成收一个“洋徒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把戏。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会说相声的中国人都寥寥,一个外国人能说出什么名堂?不过是噱头罢了。
但大山没有因此放弃,最终他的坚持打动了姜昆,1989年底正式收大山为徒。
大山不是一时兴起,他学得特别认真,不管是说话腔调、抑扬顿挫还是段子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他都会悉心请教,花时间苦练。
但姜昆因为团里的工作无法时时兼顾,另一位相声大家丁广泉就成了大山的义务老师,教了大山不少专业上的技巧。
后来大山在制作“大山说相声”的录音带时,丁广泉也帮了不少忙,大山一直对此心存感恩。
2018年丁广泉去世时,大山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对他来说,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在他心里早已认定丁广泉就是他师父。
03、
1990年的元旦晚会,以“姜昆弟子”身份再次登上央视舞台的大山和姜昆、唐杰忠合演了相声《名师高徒》,饰演了一个比老师懂得还多的“中国通”。
之后他又演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在其中客串了一个名叫沃特杰弗的大胡子,和侯耀华有一场对手戏。
除了当演员,当时大山其实还遇到另一个机会:加拿大的北电网络公司,最顶尖的企业之一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是去是留?大山选择了后者。
大山真的割舍不下带给他良多乐趣的中国文化,况且他已经在中国有了相当棒的工作,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更别说彼时的大山,已经收获了一份意料之外的爱情。
1990年,大山和一个美国乐队在辽宁演出时认识了负责乐队接待工作的女孩甘霖。
演出前,乐队内部发生了矛盾,大山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帮甘霖果断处理了矛盾,也赢得了和这个重庆妹子约会的良机。
回到北京后,周围的亲友发现大山频频和一个女孩约会,直到1993年,两人顺利成婚,到后来还生下来一儿一女。
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大山已然走入了人生巅峰。
04、
1998年和1999年,大山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同时还被评为“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外国人之一”。
照这条路发展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或许某一天,观众会对这个穿着大褂的外国相声演员失去新鲜感,最终被观众所淘汰。
他还记得冯巩对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继续成功,就必须跳出这个圈子。”
这句话也点醒了他,大山开始“转型”了。
之后的很多年,大山离开中国,回到了加拿大,作为相声演员的大山似乎销声匿迹,再出现更多时候是在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或晚会上,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
从2002年被列入“加拿大名人录”,到2008年的奥运会特使,以及之后在世博会上的加拿大总代表,这一时期的大山俨然成为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文化特使。
但或许是因为年龄大了,近几年大山减少了公众露面,专心搞起了自己的另一份事业。
比如在某电台设立了“大山讲故事”的专栏,讲述爷爷那时候在教会医院的故事。
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老本行”,在这个相声逐渐走向没落的时代,他开始尝试新的突破。
大山在单口相声和脱口秀之间找到了共同点,他把两者结合起来,推出了“大山侃大山”这一全新尝试。
“我以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的身份站在中间,希望可以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这是做喜剧明星几十年来,大山第一次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为明晰的认知。
但其实近几年因为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外国青年在国内“很吃得开”,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财富密码”。
比如夸中国的饮食、高铁,夸赞中国的改变,最后大喊“我爱中国”。
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加入这一阵营。
以大山的语言功底,以大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实他有能力在这个时代走一些“捷径”获得更高“回报”。
不过大潮之下,他也并没有因此眼红。
虽然也入驻了短视频平台,但视频内容还是中国文化,比如朗诵古诗词,聊一聊中外文化差异,分享录节目日常,没有刺耳的“爱国”口号,也没有夸张吸睛的肢体表情,即使说两句英文还被评论调侃“一股中国味”。
乍一看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过也算是在这个流量时代坚守住了,用他视频里自己的话说“自由惯了,我就喜欢单打独斗”。
因为这两年的突发原因,大山不能像以前那样频繁来中国了,但他把加拿大家里的马厩改造成了录音棚,以便工作之用。
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大山除了分享他的单口相声,也经常晒自己的生活,看得出如今的他过得充盈而幸福。
《人民日报》曾如此评价大山:“虽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中国文化里,还能不断寻求创新,可见大山对中国文化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希望大山好好享受当下,把他的脱口秀相声一直发扬下去!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