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广西汽车流通协会召开“信用广西·让消费者更满意”汽车行业座谈会,倡议车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严控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手车最高年限里程数(二手车充当新车)(1)

据广西消委会秘书长陈继辉介绍,2018年,广西涉及汽车质量和服务方面的投诉共1742件。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购车合同纠纷。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承诺),消费者付款后被告知无法办理车贷、无法办理车辆登记、逾期不交付车辆、“二手车”充当新车等问题;

二是设置消费陷阱。常用配件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车辆维修遭遇“小病大修”陷阱;

三是履行国家“三包”规定不到位。遇车辆异响、途中熄火、轮胎鼓包、车门窗故障等问题,销售商时常推卸责任。同时,消费者购买车辆时,时常会被强制接受其提供的“捆绑”服务,并强制消费者向其指定的单位购买保险。

陈继辉表示,近年来广西汽车投诉情况和近期发生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凸显了当前汽车消费维权难和信用建设的缺失,中消协2019年消费年主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就是要引导企业树立信用意识,解决消费领域企业信用机制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陈继辉呼吁,经营者要坚持“消费者优先”理念,正视消费者合理诉求,主动检视自身问题,积极、妥善处理相关投诉;诚信、快捷解决消费纠纷,并希望汽车行业组织强化行业自律和内部约束,重视和听取消费者意见,及时修改完善汽车行业的相关规则,消除对消费者权利的不当限制,推动建立行业信用约束机制,将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者列入黑名单。

会上,广西汽车流通协会负责人向汽车销售企业发出“提升汽车行业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暨诚信经营活动”倡议,引导行业重视消费者诉求,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案例:

车商无视合同 想提车需加价

2月12日,蒙先生在某车行订购一辆价值44.8万元的奔驰轿车,签订购车合同后交了1万元定金。不料,双方约定的提车日期已逾期半个月,他仍未能提车,对方也未告知具体提车时间。期间,一名销售人员告诉他,如果想尽快提车,再加1万元即可。

蒙先生无法接受,向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退还定金。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车行主动退还1万元定金。

里程2000公里发生故障 销售商提供增值服务

去年10月,曹先生花了近20万元,从某4S店购买了一辆雪佛兰牌SUV。今年1月4日,他发动车辆时看到仪表盘故障灯亮起,提示电动助力转向故障,驾车时转向盘沉重吃力,无法转动,当时车辆行驶里程仅为2000公里。

随后,曹先生向4S店求助,售后人员到场检查后表示,车辆部件故障是方向机总成。曹先生要求对方更换新车,但多次协商未果。于是,他向南宁市12315投诉,要求退还车款并承担购置税、车辆保险等费用共22万多元。

南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解后,商家承诺维修好车辆故障,并延长保修期到6年16万公里,免费基础保养到2万公里,双方达成一致。

同一故障反复无常 销售商更换部件解决

去年12月31日,李先生在一家汽车销售店购买了一辆宝骏汽车,开了10多天,便发现车辆存在跳档情况。随后,他将车开到该店进行维修。7天后,他去取车。然而,刚开到半路,跳档情况又出现了。

李先生说,他按照销售店的要求,将车开到马山县的一家汽修厂进行维修。8天后,取车回家途中,跳档的问题第三次出现。对此,他要求销售商换一辆新车或退款,并向南宁市12315投诉。

南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销售店表示,经检查确认,愿意为李先生更换一台变速器总成,双方达成一致。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