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日电题:春节假期,他们这样守护万家灯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春走基层守护万家灯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春走基层守护万家灯火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日电题:春节假期,他们这样守护万家灯火
新华社记者刘懿德
每天最多接听200多个电话,帮群众排忧解难,他们是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接警员;抢救危重病人,与“死神”赛跑,他们是医院急诊科大夫;确保车辆和装备状况正常,随时准备赶赴火场,他们是消防救援人员……1月31日,记者采访了上述群体的一线工作人员,见证他们如何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小标题)“每一个电话都是对我们的信任!”
“你好,110……”“……我把钱包丢在出租车上了,里面有妈妈打工赚的5000元工资,我妈妈让我带回家……”31日上午9点10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区分局指挥中心110接警中心,接警员卢明接到一个哭泣的女孩打来的报警电话。
她边安抚报警人,边询问事发地点、车牌号等信息,但除了下车地点在通辽火车站附近之外,报警人无法提供其他有效信息。
已有8年工作经验的卢明知道,处理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快。经申请同意后,卢明和同事迅速调取出租车卫星定位系统数据。经查询,在报警人自述下车时段和地域范围,有数十辆出租车停靠。卢明一边安排同事逐辆排查,一边耐心引导报警人回忆出租车的具体特征。
在卢明的耐心疏导下,报警人回忆起更多细节。根据这些细节,排查范围缩小为7辆出租车。逐一给驾驶员打电话核实后,找到了报警人乘坐过的出租车。
9点50分左右,出租车司机把钱包送回后,报警人打开查看,5000元钱分文不少。
“从接警到拿回钱包,那个小女孩一直在哭。”卢明说,看着她走进车站的背影,大家都很欣慰,“如果找不回钱包,可能她一家都过不好这个年了。”
工作以来,几乎每个春节假期卢明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在110接警中心,她和同事们每人每天最多要接听200多个电话。“有求助的,有报警的,还有误拨打、恶意拨打等很多无效电话。”卢明说,接警员的工作一边对着群众,一边对着一线民警,他们的工作就是把群众的需求记录准确、详细,让一线的民警们能够快速、有效出警。“这份工作虽然繁琐,但很有意义,因为每一个电话都是对我们的信任!”
(小标题)“每一次抢救都是在与‘死神’赛跑!”
“今天感觉怎么样?目前各项指标都在好转,一定要放松心情……”“治疗很顺利,过几天就能转到普通病房了……”31日上午8点,于丽娜准时赶到病房,查看几名重症病人的情况。
于丽娜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一名医生。对她来说,今年的春节假期跟往年一样,要在岗位上度过。“来到我们病房的都是危重症病人,几乎每天都在抢救。”她说。
30日晚上,一名患者脑出血紧急入院。“好在送医及时,抢救成功。”于丽娜说,春节期间气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她和同事每天都处于长时间高度紧张的抢救工作状态。
32岁的于丽娜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了6年。这6年,她参与了无数次的紧急抢救,既经历过战胜“死神”的兴奋与喜悦,也体会过无力回天的无奈与失落。
让她至今难忘的,是2021年2月12日的一次抢救工作,当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病人家中如厕时突感不适,身体情况急剧恶化,入院时生命体征已十分微弱。
正在值班的于丽娜接到任务,一下从椅子上弹起来,飞奔向病房。气管插管、补液抗休克……一系列抢救紧张进行,但病人状况仍不见好转。得知病人有阑尾炎病史后,于丽娜和同事判断病人可能存在腹腔粘连,如厕时用力过猛导致大网膜撕裂。经外科会诊,证实了她和同事的判断,及时进行了急诊手术,挽救了这名半只脚跨过“死亡线”的病人。
“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经历。”于丽娜说,“每一次抢救都是在与‘死神’赛跑!经历了这些事情,更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更觉得我们的工作神圣而有意义。”
(小标题)“每一次备勤都是为了必胜的目标!”
这次春节假期,韩希同将迎来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5个农历新年。韩希同是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滨河路消防救援站泡沫消防车组的驾驶员,春节假期,他和站里的20多名同事要全员在岗。
近期霍林郭勒市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极寒之下,韩希同与同事们每天都要例行备勤,确保消防救援车辆、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每天5点20分起床,早操、整理内务、早饭过后,从8点开始,韩希同就要日复一日地检查车辆状况:发动消防车,检查油表、水位表、泡沫剂量表,确保车辆随时可以出动执行任务。
与他同一组的4名消防员,则要逐项检查水带、水枪状况,查看隔热服、避火服、防化服,并确保灭火战斗服的气罐等配套设备随时可用。
“这些工作很琐碎,需要很细心,而且要日复一日地做,但大家都丝毫不敢马虎。”韩希同一边保养车辆一边说,因为一旦发生火情,只有从车辆到设备,一个都不出差错,才能确保队伍“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对我们而言,每一次备勤都是为了必胜的目标!”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