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这位年仅十几岁的赵武灵王继位。

当时,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实力大概排在秦、楚、齐的后面,位列第四。赵国夹在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之间,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在北边,又有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时常袭扰赵国边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山国在赵国腹地,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胡服骑射的意义(胡服骑射师夷长技以制夷)(1)

面对这些,赵武灵王知道当务之急就是增强赵国本身的实力。他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学习胡人穿胡服、习骑射。

当他把这一想法提出来的时候,产生了轩然大波,满朝都是反对意见。在那个时候,中原各国都有自己的骄傲,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之周围的“四夷”,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都是他们无法比拟的。所以当他们听到这一想法的时候,自然就觉得不可理喻:要学也是他们学我们,我们怎么能学他们,这不是掉价吗?这一想法就和两千多年后清朝统治者坚持“天朝上国”的想法如出一辙。

胡服骑射的意义(胡服骑射师夷长技以制夷)(2)

然而,赵武灵王和清朝的统治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相信这样一定能够使国家强大。于是他先找到了自己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在朝野都很有威望,赵武灵王对他说:“您应该明白,穿胡服、习骑射能够使赵国更加强大。要知道,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中原各国,在制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学习四夷能够使国家更加强大,为什么不能向他们学习呢?只要对国家有利,就算向我们的敌人学习又有何不可,何必拘泥于礼法和所谓的先王之道呢?胡服骑射后,我们军事实力得到提升,就能打败北边的游牧民族,让他们不敢袭扰我们的边境。也能与秦、齐等国较量一番,保护我们的人民不受他们的侵害。”

公子成心悦诚服地说:“老臣愚钝,不知道您的远大志向,实在是有罪呀,我愿意支持您。”

胡服骑射得以顺利推行,从此赵人便养成了尚武的风气。赵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从此国势大盛,实力仅位于秦国之后。骑兵也正式成为古代兵种之一。

胡服骑射的意义(胡服骑射师夷长技以制夷)(3)

赵武灵王也被清朝末年主张改革的梁启超誉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