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现代泰汉词典》十年磨一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亮眼,二零一九年问世,屡获好评。二零二零年,词典重印,再献读者。广西教育出版社汇集中泰语言顶级学者专家,编辑团队坚持不懈冲破重重阻碍,他们挥洒汗水和泪水,共同完成了这样一个国家级项目。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

《现代泰汉词典》主编萧少云

广西是面向东盟的前沿和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一直以来,广西教育出版社都十分重视中国-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出版工作,原副社长、副总编辑孙梅具有十分丰富的外语类图书和辞书策划编辑经验,她卓有远见地看到了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等领域的出版前景,于2004年开始策划打造“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广西教育出版社成功打造了多部辞书,获得了中外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读者大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西教育出版社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读者需求,决定再为“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增添一部综合型的泰汉双语辞书,在全社共同努力下,《现代泰汉词典》于二零一九年问世,屡获好评。二零二零年,《现代泰汉词典》重印,再献读者。前不久,该项目还顺利通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验收,获评优秀等级。那么,十年磨一剑的《现代泰汉词典》背后,是谁在坚持不懈挥洒汗水和泪水?《现代泰汉词典》责任编辑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辞书部主任陈文华告诉百道网,《现代泰汉词典》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作者的付出、出版社的重视和支持,以及编辑长期的努力。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

《现代泰汉词典》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萧少云,龚云宝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出版社的决心是支撑,编辑的努力是支点

《现代泰汉词典》的诞生,离不开出版社的支持和编辑团队的拼搏坚持。

众所周知,打造辞书精品绝非易事。和其他许多图书不同,辞书的编纂和出版,往往有着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编纂和出版一部像《现代泰汉词典》这样的中型辞书,投资通常需要数百万元,耗时逾十年也毫不为奇。在此种情况下,广西教育出版社不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着眼于中外发展形势、心系读者迫切需求,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定决心开展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项目工程,从资金、人力上,社里都给予《现代泰汉词典》大力支持,成为本书出版的重要支撑。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

萧少云与《现代泰汉词典》编辑团队部分成员

而团结拼搏的编辑团队,可谓是本书出版、获取成功的重要支点。《现代泰汉词典》的出版编辑团队包括孙梅、陈文华、朱滔以及特约编辑宋志寿等人,这是一个有定力、耐力、功力的团队。为了做好《现代泰汉词典》,广西教育出版社辞书部的编辑们付出良多。

首先是在主编的选择上。要知道,能担当起泰语辞书编撰重任的高端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陈文华回忆,当年经过多番周折,孙梅编审联系到了泰语词典界泰斗级人物萧少云老先生。为了说服萧老先生出任主编,孙梅编审不辞辛苦,多次为此事专程到深圳与萧老先生及其家人会面洽谈,甚至自费登门拜访居住在香港的萧老先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萧老先生为孙梅编审的诚意和韧劲所打动,最终同意与广西教育出版社合作。

其次是在辞书的编写和完善上。一本辞书的打造,需要从宏观到微观,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到词典的篇幅、词目的核心构架,小到每个标点的使用和统一,都要经过仔细斟酌,再三推敲。编辑们用尽心力,协助作者从浩瀚的词汇中选出最常用、最能代表当今社会使用的有价值的词目,对词目的词性、释义、例证的编写,以及翻译的等值关系等用心考证。只要有点疑问,作者和编辑们都要追根溯源考证,对每一个例证都要反复修改打磨。除了劳心,还要劳力。从作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到书稿及有关人员的安排与调配;从整本书稿的宏观管理、进度监控,到特聘双语人员使用的安排;从书稿的整体把关,到每个字、词、句、体例格式的细节处理……无不灌注了每位编辑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

此外,作者们地域分散,又经常存在意见分歧,编辑们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交流,统一意见,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此,编辑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南下深圳与主编会面讨论,并与词典编写人员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和作者互动,处理各种问题。由于作者们可以用于讨论书稿和答复问题的时间不固定,为了方便与作者沟通交流,保证出书时间以及词典质量,编辑成员们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时间,都随时随地与作者保持联系,不计较白天黑夜,并且数年如一日。

在这几年里,编辑们很少能过好节假日。孙梅编审时常犯颈椎病,仍凭着坚强的意志,在药物和床椅的支撑下看稿、改稿;陈文华副编审家里有老人长期患病而无瑕细心照料;朱滔编辑再三推迟婚礼。

而对于有些不能坚持下来的作者,编辑们还要说服他们坚持下去,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力争让各位作者能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用,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编辑们的不懈努力,发挥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后,《现代泰汉词典》终于按时、按质出版。

主编夫妇鞠躬尽瘁,中泰专家齐力把关

《现代泰汉词典》的成功,离不开主编与中泰语言专家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和不遗余力的付出。

主编萧少云、龚云宝,是一对夫妻,他们相识于燕园,共同求学于季羡林先生门下。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相亲相爱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们同甘共苦,携手为新中国的泰语教学研究以及中泰关系的良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位主编共同的夙愿,便是打造一本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泰汉双语词典,以更好地满足当今泰语学习者和相关从业者的需求,为搭建新时代的中泰交往桥梁添砖加瓦。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是《现代泰汉词典》得以成功编纂乃至出版的重要动力。

主编龚云宝女士由于长期编纂词典,积劳成疾,患癌多年。在词典编纂期间,她一直带病工作,为辞书编纂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但在《现代泰汉词典》进入编校阶段的关键时刻,龚云宝女士却于2019年3月22日不幸逝世。临终前,她叮嘱萧少云先生一定要坚持把《现代泰汉词典》完成。由于龚云宝女士的逝世,词典编纂队伍痛失了一员大将。更不幸的是,另一位主编——八十七岁高龄的萧少云先生也因悲伤过度而病倒了,使词典编辑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

面对这样的情况,辞书编辑团队没有气馁,而是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一方面,编辑们不断开导萧少云先生,鼓励、帮助他尽快振作起来;另一方面,编辑们组织其他作者继续做好各项工作。所幸的是,萧少云先生很快就从悲痛和疾病中挣扎出来,带着龚云宝女士的嘱托,化悲伤为动力,继续投入到《现代泰汉词典》的编辑工作中。最后,词典终于得以按计划完成。

此外,本词典集众多中泰语言专家之力,取长补短,持之以恒,共同努力,方才成功。据陈文华介绍,在编校过程中,辞书部组织了几十位中泰语言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为词典审稿把关。最后,经过十六个校次的认真处理,书稿于2019年9月成功付印。从立项、组稿,到编写、编辑,再到付印、出版,编辑和作者在这期间经历了多少纠结与痛苦、困难与挫折,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和泪水……其中的甜酸苦辣,实在是一言难尽。

龚云宝女士为编撰《现代泰汉词典》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萧少云先生从失去爱人的痛苦中挣扎出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词典的编纂中;几十位各领域的中泰语言专家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为词典审稿把关。正是因为他们的热忱和敬业,才得以将这本精品辞书带给读者。

装帧设计苦下功夫,一点一滴,皆是匠心

“图书同时具有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因此既要有好内容,也要有好品相,装帧设计十分重要。”陈文华介绍。

《现代泰汉词典》是广西教育出版社“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的辞书在装帧设计方面苦下功夫。一方面,要使词典具有相对统一的风格,既体现出辞书的权威性,彰显辞书的庄重大方;另一方面,又要巧妙糅合东南亚国家的风情特点。为此,美编为设计《现代泰汉词典》封面经过反复琢磨和构思,先后设计过多个方案,又经过责编、技术编辑、营销人员、社领导、作者等多方多次的讨论和反复修改,最后定下了成书的封面:硬皮精装,红棕底色,具有厚重感但又不显沉闷;源自泰国传统花纹元素的橙红色点缀边框,活泼而不繁复。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

在排版和印刷方面,除了经过社内的讨论,以及对读者意见的征求,本书从字体、字号的选择到行间距的确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尤其是在泰语字体的选择上,出版社根据最新泰国权威词典的标准,结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并尽量照顾到读者视觉上的舒适感,选择了字体,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此外,为了带给读者更好的使用感并经得起反复多次的查阅,出版社经过多番比较和讨论,最后选定了既护眼又耐用的字典纸。封面采用局部UV的印刷工艺,既有立体感又精美大方,摸起来手感也很好。一点一滴,皆是匠心。

重印修订精益求精,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现代泰汉词典》上市后,反响极好。近日本书进行重印,便是受欢迎的证明。在这次重印之前,出版社广泛征询了读者、作者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对词典内容做了一定的增补和修订。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便是在目录中增加了各个泰语辅音字母对应的页码标注,方便读者进行快速检索。此外,词目的释义、例句的翻译等方面也做了一些精益求精的完善。尽管有些地方只是细节上的改动,但每一处修改都经过作者和专家的反复讨论和推敲,参考了多本工具书,并经多次论证后才最终敲定,使得词典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更上一层楼。

现代汉语词典解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

谈到未来广西教育出版社“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的辞书出版计划,陈文华表示,打造高质量的辞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工程。目前国内东盟语种人才稀缺,光是人才的培养、作者队伍的构建就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再加上国内外权威工具书及参考资料严重匮乏,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东盟语种辞书的编纂出版几近于“摸着石头过河”,万万不可急于求成。

接下来,广西教育出版社主要计划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出版社将努力维护好已经出版的《新越汉词典》《新汉越词典》《实用越汉 汉越词典》《新汉泰词典》《现代泰汉词典》等辞书,根据实际需要做好重印修订、结合融媒体对辞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等工作。

另一方面,出版社将继续关注国内外东盟语种辞书的出版情况,进行多方位的市场调研和人才摸底,构思和策划老挝语、马来语等东盟语种的相关辞书选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中长期的编纂和出版计划,包括人才资源的挖掘、作者队伍的培养、经费支出的预算、编校团队的组建等工作。

(本文编辑:肖歌;编助: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