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1)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里,有两句口口相传的古话“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告诉我们的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得打,不然会上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是把这个金科玉律践行到底,孩子一犯错,二话不说先收拾收拾再说。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悲剧事件“河南4名儿童被埋”,有人就在底下评论道‘打一顿就治好了。我小时候去河边或者其它危险的地方玩,被家长发现后一顿狠揍,就再也不敢去了’。

还有一个网上疯传的视频,视频里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手上抓着肉摊上的一块生肉猛啃了几口,旁边的大人照着孩子的嘴就是好几巴掌,把孩子打得直往后退。下面网友也评论说‘打得好,熊孩子修理一次,下次就长记性了’。

“孩子不打不听话,做错了事情一定得打,要不记不住“

“做错事了,必须得好好收拾一顿,要不下次还这样”

“不能惯着孩子,不打不骂的,哪能知道自己错了“

……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2)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有时候,我们甚至还能回忆起小时候面临要受罚时的战战兢兢,可即使是这样,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候,我们依然会把父母的那一套照搬过来。

因为现实证明,‘打’确实是有效,而且是立竿见影,就像上面那个挨过打就不再去河边的那个网友一样。相反,如果不打,不惩罚,孩子可能以后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变成大家口中俗称的“熊孩子“。

因此,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3)

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吗?

虽然行为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惩罚在减少行为发生上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惩罚可能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敌对情绪,暴力倾向,或者单纯的情绪发泄,对于将惩罚应用于纠正孩子行为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社会争议。

很多时候,因为惩罚能够让孩子听话,并且立竿见影,家长会觉得屡试不爽。

可是,挨打受罚后,孩子可能真的听话了,但是他们真的知道错了吗?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邻居家有一个男孩,三天两头挨一顿打,经常被打得屁股开花。尽管如此,挨完打后,该调皮还是一样的调皮,屡教不改,父母也是无可奈何。

后来有次聊到小时候那些事的时候,他说他都不记得因为什么挨打了,只记得那时候每次挨完打都挺记恨父母的,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小孩,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能好生好气地说话,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又吼又打。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4)

很多时候,惩罚确实能够带来孩子的一时听话,但是,这种听话往往是很多孩子对大人权威的一种屈服,即使当时承认错误也并非意味着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本身,事后屡教不改的顽皮孩子我们也没少见。

一项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在受了惩罚后,他们并不记得当时犯了什么错,反而只记得父母是如何惩罚他们的,以及当时感受到委屈和愤怒。

有一位妈妈说,孩子犯错的时候她虽然强忍着不打孩子,但是会把孩子吼一顿,然后关在房间里来进行惩罚。

孩子什么反应呢?

“妈妈下班回家后,不陪我也不跟我玩,就只会惩罚我。每次做错事,什么也不说,就直接把我关进房间。”

“我经常做噩梦,梦到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5)

原来,孩子的爸爸常年出差在外,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妈妈下班回到家后,看到孩子犯错,就会不经意地把所有负面情绪顺带一块儿发泄出来。

惩罚,请慎重

我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位男士,在工作上受到上司的批评后一脸沮丧,回到家后因为一点小事就训斥妻子,妻子又因为吵架不开心就打骂孩子,最后孩子再把气撒到家里的猫狗身上,说的就是负面情绪的传染力,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不经意地就把家人当成情绪发泄的对象,尤其是孩子。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6)

虽然这位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采取打的极端形式,但是这种不理不睬的冷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自我怀疑:

“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妈妈又不高兴了,我就是个讨人厌的孩子,没有人喜欢我。”

“没有我,妈妈就不会这么不开心了吧”

而对于上面这位妈妈冷暴力的惩罚方式,有一个网友也表示深有同感:

“小时候不听话被父母晚上丢出门外,知道那种恐惧。可是对自己的孩子,有几次忍不了了也把他独自关在阳台外面,事后很后悔,好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但那一刻愤怒战胜了理智,我一直反思自己是不是不称职的妈妈。”

因此,负面情绪会传染,行为会被习得,暴力行为也不例外。

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小时候挨父母打长大,到后来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学会了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就跟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样,忘记了自己以前面对要受惩罚时的战战兢兢,忘记自己挨打后的咬牙切齿,对父母的一肚子怨气。

教育孩子用打骂对吗(你还在打孩子吗)(7)

当然,孩子犯了错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些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当发现孩子犯了错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多进行沟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然后让他去承担做错事情的自然后果。总之,一定要让他明白,做错了事情就得自己去承担做错事情的后果。

教育不是一件能够犯懒的事情,孩子犯错,伸手就去打,也许能够带来一时的听话,但同时也会给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因此,考虑到惩罚可能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父母还需要更加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