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到底好在哪)(1)

从人物的角度解析:

1.程蝶衣

我觉得他是一个脱俗的人,始终与现实保持着一段距离。幼时,当科班的孩子们闹成一团,讨论自己中意的京味儿美食时,他就独自站在一旁,眼神澄澈地仰望天空。这样的人,更像是从一段经年戏折里走出来的。或许,正是他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与现实的距离,才会那样溺陷在京戏之中,一生人戏无分,成痴,疯魔。

他是一个执着的人。学戏时,他谨记从一而终的师训,忍过了撕腿,踩跷等近乎残酷的基本功训练;成角后,他也一直在舞台上寻觅着自己的梦幻,无论是与霸王的一出别姬,亦或独身一人的贵妃醉酒,他都坚持下来。而这种执着,也延续到他的感情上。是与小楼同衾共枕的岁月,或是被菊仙横刀夺爱,万念俱灰的时刻,还是在文革年代众叛亲离的时候,他对段小楼,皆是一往情深。

他是一个自恋、自我的人。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他看着镜中的自己,七分脸,真是美,美得杀人。他并不那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灯光暗下来了,观众们都看不见台上的演员了,他自顾自地,挥舞着水袖,旋转着,一记车身卧鱼,醉倒在地。这一方面,说明了他对艺术的沉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品般精致绝美的自我的欣赏,也许自己演戏的体验,那份满足感,才是最紧要的,观众怎么想,随他吧!

2.段小楼

我觉得他是俗世中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有人性的温情,在小时候,帮蝶衣踢去重重叠叠的砖块,在长大后,寻袁四爷救自己这位奇奇怪怪的师弟。这种情感,真实但并不浓烈,没有蝶衣那种如梦如幻的戏剧感,平平淡淡,是抹去了脂粉的人间颜色。同时,因为他浸淫俗世,他又会抛弃他人,去保一己之利。这些典型的特点,在他的身上体现得这样鲜明。

3.菊仙

菊仙无疑是作者所认可的一个存在。她是新女性的代表。她勇敢地冲破了世俗对妓女的定义,视尊严高于金钱,断然拒绝了富少们嘴对嘴喂酒喝的无理挑逗;她憧憬并且敢于去争取新生活,小楼无心一句今天不是咱俩定亲的喜日子吗,就足以让她作为迈出花满楼的契机。她是果断刚烈的,先是面对光棍青皮的赖账,拿出扫帚来将他们赶出家门;后是面对红卫兵小将的威胁逼打,傲然不屈,在乌烟瘴气的暮年重现了当年的妩媚。而同时,她有另一侧面。她是柔婉的女人,她有的,是“一下得俩,够了”的平淡无奇的心愿;她有的,是蝶衣戒烟痛苦无助时抱着他轻摇的母性;她有的,是穿着猩红嫁衣赴死的爱美惜美。这刚与柔的碰撞,赋予了菊仙以绝对的魅力,使这个人物令人敬佩,也令人怜惜。

再从主旨角度:

作者思考着人与戏的距离,思考着现实与虚幻的差异,同时,也在一个特定的年代思索着国家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作者一位港人,在香港回归的前夕,大概也疑惑着后来的生活会怎样。对未知的疑惑往往演变成恐惧,所以,作者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想到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点畏怯,在作者《胭脂扣》中的“1997”暗号中也可窥见。害怕被剥夺自由,消泯文化。但是,相信回归后,所有港人都会真切体会到中国的诚意。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纯粹人格的赞赏,对自由思想的追逐。

两大超脱了时代的深意令它成为国产经典之最。

《霸王别姬》的两大深意;

   国粹渐渐落寞;

  有几千年历史的京剧被称为国粹,该影片也是全程围绕着京剧展开,先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从小被母亲送去学习京剧,京剧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也因此成了“戏痴”,以至于在他的观念里“戏就是人生”,更是一度认为自己就是虞姬本人;

  因为热爱,他把戏唱成天籁,早早成角儿的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人们的掌声和喝彩,但最终,时过境迁,京剧渐渐的不被大家所接受与追捧,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观,程蝶衣也从最开始人人追捧的京剧名角儿变成了路人一般的京剧旦角,最终和师兄在台上合演《霸王别姬》挥剑自刎的剧情,可以理解成不分戏和现实把虞姬错当成自己,也可以理解成不忍京剧的没落;

  超脱性别的情感纠葛;

  段小楼和程蝶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二人角色互补、配合默契,并且约定要合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但这个约定在二人心中有不同的定义,段小楼认为“戏非人生”,这个约定也只局限于戏,但程蝶衣认为“戏如人生”,这个约定是两个人情感的纽带;也因此,程蝶衣渐渐对师兄段小楼产生了情愫;

  但由于那个年代思想的保守,段小楼不敢承认对程蝶衣的感情、更不敢正视程蝶衣,直到菊仙的出现,虽然菊仙没有好的出身和家世,但对段小楼却付出了足够的爱,哪怕知道这对师兄弟的与众不同,对段小楼的爱也不曾改变,后来二人结婚,也促成了最终菊仙、程蝶衣和段小楼三人相继自杀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