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千巧罕见的一次动怒,是对着蝎王。

她怪蝎王不该让她去试探赵敬。

遥望生怜意,知卿亦可怜。

千巧,是懂蝎王的。

所以,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心理,责怪他,其实,是想要保护他的这份情。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1)

你薄情到几时,我便薄命到几时。

既然要做痴儿,要做赌徒,不如倾家荡产,无惧是否全部输光,彻彻底底地让心与情,双手捧上恭敬送给对方,别的,就什么都不去想,也不去要,反而无悔。

重回人间的千巧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她一次一次去偷窥于邱烽,她以为她会恨,会报仇,会让他跪着给她道歉,会用尽手段让他身败名裂。

但她没有,她只是对他的思念比海深,比山高。

危机关头,她仍然毫不犹豫地,救他。

当然,于邱烽一如从前,凭本能驱动,在死亡来临之前,先就逃了。

每个人悬在嗓子眼上的那颗心,都又重重跌回去了。

是的,早料到会如此。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2)

对此,千巧没有太惊讶,也谈不上哀伤,比起死在一处全了这份痴心,她忽然明白,她更希望的,是他活着。

哪怕活得小心翼翼,窝窝囊囊,那又怎样呢,活着,总归是好事。

所以,千巧心无旁骛去替蝎王找孟婆汤解药,想救主人,想于邱烽活命。

至于她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这其实不是一种放弃,而是,千巧对爱的理解,升华了。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3)

曾经柳千巧想要的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也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换言之,一开始的爱,想要世俗的结果。

一种可触摸的,扎根生活的红尘气息,你侬我侬,生死与共,我若有心,你定需有情,是双向的奔赴,也是一种需要反应,需要回馈,需要你来我往的羁绊。

但后来千巧的爱变成了一种能力,就像修炼了某种绝世武功一般,可以凭之作为行走江湖,度尽余生的法门,自此就一人爱,深深地爱,有机会就爱,这种爱,将肉身与灵魂,修成不生不灭,不老不死的虚无,或者,更像是以爱成佛,普度众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4)

后来千巧离开于邱烽重归鬼谷,是一种对前尘往事的放下,对俗世爱情的窥破,凡人计较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得失感,也纠结于爱与伤害之间的纠葛缠绕,但当千巧放下这一切,她可以整个人都是爱,她也可以完全无需要爱。

爱与不爱,全看她想不想,若想,便从内心拔地而起,不想,她便一心守护鬼谷和鬼谷里边她认定的家人,心无旁骛。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5)

选择喝孟婆汤,是一种重生,也是告别过去的自我,当然也是勘破情欲的迷障,知道世界何其大,爱情不过是其中一个分支而已。

但千巧来不及细细体悟自己的成长,也来不及看到穿越地狱后自己身后长出来的翅膀的光芒,就在杀了于邱烽一剑后,被别的人杀死。

这无法不令人唏嘘。

无人知晓于邱烽是为了千巧还是为了琉璃甲而攻入鬼谷,但真相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当他震惊地问千巧:你记不得我了吗,他的心,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千巧曾经所有的付出和痛苦。

或许,那一刻,才是他们人生真正缘分的开始,也是缘分的彻底结束。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6)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7)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谁爱谁,谁欠谁,谁流干了眼泪,后来谁先无所谓,都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无论于邱烽,还是千巧,都在这一世,于他们两人的关系中,得到解脱,自此是在缘分中,也已经,不再需要缘分了。

所以,得知千巧已死,蝎王眼神惊动,陷入瞬间熄灭状态,是物伤其类,还是真正窥破了他和赵敬的结局,不得而知。

但,他一定知道他们不得善终。

他也一定知道,唯有死,可以消解一切的恩恩怨怨。

然而,在死之前,蝎王也真正并未如千巧一样放下。

因此,他至死是痴儿。

山河令与陈情令风花雪月(艳鬼柳千巧的悟)(8)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