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

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一、玉玦之造型与历史

玦,中国古代最早的玉器类型之一,她虽体型巧小,却有着持久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有着丰富多样的器形及功能。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2)

兴隆洼文化遗址135号墓出土 玉玦。

从考古发现的玦来看,在广博的文化环境中,玦的形制虽变化多端,但均在其器身上开出一道缺口。《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曰:“玦如环,缺而不连”。这一缺、不连、不周的特征是玦的关键性标识。随著时间的延伸,地域的变迁,玦再如何变,环之不周这个特征始终不变,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1、新石器时代玉玦玉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其造型多作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且制作朴素。早在距今约8200年前的內蒙古兴隆洼文化中就有玉玦的发现,此后,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上海青浦马家浜文化和江苏吴县草鞋山文化、内蒙古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等均有玉玦出土。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3)

左:黑龙江滕家岗子出土玉玦 ,中: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玉玦,右:江苏祁头山出土玉玦。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4)

北阴阳营文化 玉髓玦。灰黄色玉髓质。圆周不正,横宽较大,底面较平,正面较厚。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5)

马家浜文化 玉玦,上海市青浦县出土,上海博物馆馆藏。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6)

良渚文化 玉玦,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7)

崧泽文化 玉玦,江苏省吴县草鞋山出土,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8)

河姆渡文化三期 玉玦,1990年塔山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2、商代玉玦

商代玉器中玦形器较多,而且皆呈片状,尺寸一般在5至10厘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表面光素无纹且环较窄,另一种为龙形玦。龙形玦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9)

商代妇好墓出土 龙形玦。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0)

商代龙形玉玦,(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品。

3、西周玉玦西周玉玦仍作片状,肉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块。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龙纹、凤鸟纹等,纹饰与商代相比有简化趋势。西周的龙形玦很少,且多无脊齿。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1)

西周玉玦, 河南平顶山古应国墓地出土。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2)

西周中期云纹玉玦 ,上海博物馆馆藏。

4、春秋战国玉玦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玦较多,且体积较小,多呈薄片形。此期部分玦的纹饰同西周的玉玦纹饰相近,由双阴刻的弧线、橢园形小环及侧面兽头组成。还有一部分玉玦的纹饰与西周的纹饰完全不同,多是阴线琢出的旋形纹、蟠螭纹或 “S”形纹。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3)

春秋玉玦,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楚国墓群出土。器表受沁微黄,两端饰简化龙头纹,做工精细,纹饰精美。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4)

战国夔龙首黄玉玦 , 1977年平山三汲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

春秋战国时玉玦上的兽面纹有单兽头和双兽头两种,单兽头的玦一侧为头一侧为尾,双兽头的玦两侧各有一兽头。春秋时期的玉玦上一般无系孔,这些玦很小,很可能是钳于耳部的耳饰,也可能是用绳在玦的中部悬挂佩带。

5、汉代及以后玉玦汉代玉玦不多,风格沿袭战国,形小且不及战国时精致。此时也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玦,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是佩玉或符节器。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5)

汉代玉玦,琢作扁橢园形,一侧较宽,另一侧较细,有一窄缺口,在缺口两侧钻有小孔。本组共三十六件,或为滇族社会中,高等贵族所用的耳飾。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但纹饰多不合古制,玦体比战国时厚重。明、清两代仿古玉玦,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亦很难达到战国时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6)

宋代双龙首玉玦,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玉质青色,有褐色沁、黄色沁和石灰沁。圆形,扁平体。玦两端雕琢龙首,镂空示口,龙身连体,阴线勾饰眼、耳、鼻及谷纹。龙尾连接为扇面形,为浅浮雕谷纹。外缘微凸龙脊,阴刻六组双勾短双线纹饰,两面纹饰相同。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7)

清代玉玦,现藏于常熟博物馆,玉质青色,有灰褐色条状沁斑。仿古玉器。扁平圆形,开口较宽,二面各琢谷纹15组,阳刻边栏线。

二、玉玦之用途关于玉玦的用途,说法不一。

一为“玉珥”说,这是最多也是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杨伯达老先生将“玉玦”定名为“玦形珥饰”,古方先生亦称“玉玦”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耳环”。“玉玦应称玉珥”,其原因是出土的玉玦通常放置在死者的双耳旁,且缺口朝上。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8)

二为“环佩”说 ,亦即“信物”说,这是较为传统的说法,即常将“玦”与“环”相提并论为君主佩带之信物,用其谐音:环—还、玦—绝”。古书称:“逐臣(被放逐的罪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意思是如果君王将玉环赐给逐臣就表示叫他回来,如果派人送去一个玉玦,就意味着逐臣不能返回了。作为信物来说,玉玦含有与人断绝关系之意,但用于佩戴时却有另一种含义,因“玦”与“决”同音,象征佩戴者凡事果敢决断,不会拖泥带水。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19)

大溪文化 玉玦,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古城址678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为“玉目”说,这是考古学家根据发掘出的墓主人眼中所嵌的一只玉玦,而新提出的说法。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具8200前的女孩尸骨,有一块环状玉玦嵌入女孩的右眼眶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解释为“以玦示目”,是我国出土最早的“玉眼”。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陶塑女神头像的双眼内也嵌入了圆形绿色玉片,他说应该是对此种用玉传统的直接承袭。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20)

兴隆沟文化遗址出土, 右眼眶嵌玉玦人头骨。

四为“神器”说,此说根据红山文化典型器“玉猪龙”的形状,“圆环有缺”类似“玉玦”,而另称“玦形龙”或“兽首玦”。因“兽形玦”出土时往往放在逝者的心胸处,其形象为似猪似熊又似龙的神兽,所以某些玉器专家称之为沟通人心与神灵的法器,即“玉神器”。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21)

內蒙古敖汉旗出土 红山文化玉猪笼,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五为“玉韘”说,即射箭时套在手指上用于勾弦的玉器,这是见于古代典籍较老的说法,经清代学者考证:“玦”即“韘”,发展为后称的“玉扳指”。

古代玉玦图(话说古代玉玦之功能)(22)

山东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 管状玉玦。

满者为环,缺者玦。玉玦是中国古代玉器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它出土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古代玉器文明的发展史,它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它是古人信仰、意念、灵感的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