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略》可以看作是一部蟹的百科全书,又因掌故之奇、收罗之丰而引人注目。蟹文化的形成,《蟹略》居功至伟。该书作者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也做过会稽、徽州、处州等地的地方官,罢官后隐居嵊县。著有《剡录》《子略》《骚略》《纬略》《蟹略》等。

高似孙博闻强记,又工于诗文,著述甚丰,然其用典用字冷僻,甚至有难解者,亦为人所诟病。“靖康之乱”后,南宋倚仗长江天险,偏安东南半壁,近乎江南泽国,又濒东海,丰足的蟹类进入贵族的肴馔,蟹之膏腴肥美,亦深受文人的喜爱。高似孙的故乡在宁波,其足迹遍及江南,正是活跃在蟹乡,这也使他跻身为蟹的知音。

关于蟹的文章有哪些(蟹略今注今译自序)(1)

蝤蛑 聂璜《海错图》

在高似孙的《蟹略》之前,北宋时会稽人傅肱撰有《蟹谱》,高似孙嫌其条目简略,于是着手重新作一部,捃摭经史子集中的吉光片羽,兼取俚鄙之言、渔翁之语。其书分类极细,卷一曰蟹原、蟹象,卷二曰蟹乡、蟹具、蟹品、蟹占,卷三曰蟹贡、蟹馔、蟹牒,卷四曰蟹雅、蟹志赋咏,大类下

又有小类,如“蟹象”提及蟹的甲、膏、脐、鳌、爪、目、沫等,“蟹品”提及洛蟹、吴蟹、越蟹、楚蟹等,“蟹馔”提及酒蟹、盐蟹、蟹羹等。每细类下收录古今典籍的有关记

载,且重视诗的作用,引入了大量蟹诗,譬如张耒的诗“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金黄的蟹膏,雪白的螯肉,堂皇富丽。这其中也包括高似孙本人的蟹诗,皆清隽可喜。其《松江蟹舍赋》也颇见功力。

关于蟹的文章有哪些(蟹略今注今译自序)(2)

毛蟹 聂璜《海错图》

作为一部蟹的百科全书,《蟹略》包罗万有,文本的含义是多重的,可看作是一部小型的类书,也可看作是专史,或者笔记小说,甚至可看作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志。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地方经验,饮食文化,人物故事,都围绕着蟹而生发,也都经由小小的蟹连缀在一起。正因如此,蟹

成为一种文化,并且绵延不绝。在吴越故地,至今仍可见到《蟹略》中提到的醉蟹、蟹羹、蟹包等,可见地域文化的连续性。而当时间穿回八百多年前,也即高似孙生活的时代——那是名物密集的时代,生活节奏的缓慢,沉淀为繁缛,蟹的烹饪之细,蟹的味道之醇,所用器物之精,更兼吟咏之风雅,令人心驰神往。

关于蟹的文章有哪些(蟹略今注今译自序)(3)

拨棹 聂璜《海错图》

本书按《四库全书》中所录《蟹略》为底本,此本抄录时出现问题较多,参照陶宗仪《说郛》本酌改,所引典籍舛讹脱漏之处,则参考所引之书校改,类似的情况皆在注释中一一做了说明。书中所提到的人名,依照人物出现次序,在注释中做了简要介绍。已经标注过的人物,后文再次出现时便不做注释,字词的注释也遵循此例。所提及的书名,因多为传世经典,则略去注释,只将个别书名的别称做了标注。

另外,还有大量的诗,诗原本不可译,但为了考虑普及,便按字面意思译出,尽量保留原韵。《蟹略》的全译,当属首度,因限于识见,敬希方家赐教。

关于蟹的文章有哪些(蟹略今注今译自序)(4)

《蟹略今注今译》 盛文强 注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