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班,你的通勤时间有多长?

20分钟?30分钟?40分钟?

以前

大多数上班族会选择把家安在单位附近

每天乘坐公交地铁上班

现在

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跨城上班”

每天乘坐城际铁路上班也不用担心会迟到

早上7点半,都江堰快铁站人头攒动,赵燕就要从这里乘坐成灌铁路列车,进城去上班。安检、刷卡进站、上车,由于没有了提前网上购票的环节,整个流程和地铁几乎无异。“现在方便太多了,成灌铁路公交化运营,关键是还能刷公交卡乘车,就和坐地铁一样。”赵燕说。不到8点,列车停靠在犀浦站,赵燕走下车厢,同台换乘地铁2号线,30分钟后,赵燕就已经在市区的办公室,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1)

赵燕说,以前成灌铁路不仅班次少,还需要提前购票,因为车次少,买票也变得相对困难,因此,住在都江堰,在市区上班有些不可能。然而随着我市铁路公交化的不断推进,半年前,赵燕做出了一个决定——从市区搬回都江堰。“如今,成灌铁路班次变得越来越多,和地铁一样方便,这让城里工作、城外居住也变成了现实。”赵燕说,通勤的便利高效,让像她这样因工作和家庭穿梭城里城外的人如居城内,都江堰通往成都中心城区的距离也在不断缩短。“通勤距离不断拉近的,是心理距离,是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机流,是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赵燕说。

“跨城上班”的故事愈来愈多

背后离不开

这一系列的通勤提升工程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2)

推进骨干路网建设

成都将加快完善“环 射”路网系统建设,继续实施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等骨干路网建设,确保东西城市轴线(二环至五环段)、天府大道北延线(三环路至新水碾路段)、草金路、羊西线、成龙简快速路、成洛简快速路(绕城至五环段)年内建设完成。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3)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持续推进第四期8个轨道交通项目和S3资阳线约215公里续建工作;力争西岭雪山支线、青城山支线、天台山支线获批并开工建设;力争成德市域铁路S11线、成眉市域铁路S5线年底前完成项目可研编制并报批。

公共交通提质

今年,将新开及调整公交接驳线路20条以上,开行东西城市轴线快速公交。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合理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并实施精准调度。到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60%、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4)

通勤场景营造

推进社区商业和TOD建设等三大行动,构建与生活场景相互衔接、多功能复合的通勤场景,让市民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5)

未来五年

成都将构建形成

“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

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

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6)

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

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有了目标,成都该怎么做

市交通运输局给出了“实施图”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

将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公园城市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构建多元高效便捷通勤圈。

NO.1

深入推进铁路公交化,不断优化成渝地区、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购票、候乘、乘车流程和接驳换乘,优化加密列车频次,加快构建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7)

NO.2

协同推动成渝两地、成都平原经济区“一卡通刷”“一码通行”合作项目扩面提质;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8)

NO.3

推动常规公交与轨道公交一体化换乘,持续做好定制公交、夜间公交、通勤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服务,并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新业态,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出行。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9)

成都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表示:

通勤效率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通勤效率需要从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交通秩序等多方面施策。以日本为例,其私家车拥有率比成都高很多,但是使用率却远远低于成都,多数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对私家车有相关的政策之外,就是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和体系。在东京,地铁和通勤铁路共同构成30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可以让市民通过轨道交通快速抵达目的地。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10)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提出

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到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5%。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

这意味着什么?

陈亮表示: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成都将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通勤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之中轨道交通又是占据主导的,从全国来看,成都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处于第一方阵。

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准点准时,对于城市通勤效率提升的作用非常明显。很多市民平时都听说过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而对于轨道站点800米覆盖率这个概念相对陌生。800米刚好是人步行10—15分钟的距离,对于轨道交通这样的大运量公交系统,是一个合理的覆盖范围。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地选择轨道交通出行。

成都四小时通勤(通勤是件幸福事儿)(11)

主管:成都市交通运输局

来源:成都交通运输、成都日报

来源: 成都交通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