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崖 愈之 编辑:安妮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2年中秋节,电影《妈妈!》在全国上映。
主演吴彦姝收获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另一位主演奚美娟获得了第35届金鸡最佳女主角奖。
该片导演杨荔钠是我国独立纪录片代表人物。她曾是舞蹈和话剧演员,出演过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站台》。丰富的表演经验,让她对人物和故事有独特见解,其执导作品多次获国内外电影大奖。
20多年来,杨荔钠拍摄过多部女性题材作品。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位母亲,再逐渐步入老年,岁月在她脸上、心里和思想上、作品中都留下了印记。
01
青春时代:立志做一名女性关怀者
1972年,杨荔钠出生于吉林长春。她从小学习舞蹈,从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后,进入话剧团当演员。后来,她对拍摄纪录片产生兴趣,经过思量辞掉话剧团工作,成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
很多人并不看好她的选择,认为她拍影片只是一时兴起,很快会回去继续当演员,毕竟女导演是凤毛麟角。
杨荔钠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在她看来,女性也可以用影片表达自己的思想,证明自身能力。
起初,杨荔钠没有团队,她独自带着摄像机到处拍摄各种素材。素材或者影片拍摄完成后,她经常邀请朋友前来观看,每个人都会给她拍摄或者剪辑建议,她一一记录。其间经友人介绍,她与著名导演吴文光结识。
吴文光看完杨荔钠拍摄的内容后很惊喜,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后来,杨荔钠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达对吴文光的感谢。
有一次,杨荔钠携带独立制作的影片参加日本一个电视台工作。工作人员反复查看影片幕后人员名单,问道:“拍摄、剪辑、声音都是您?”她非常肯定地点点头:“都是我独自完成的。”
这部影片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也让杨荔钠坚定了继续创作的信心。
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女导演,她希望拍摄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作品,用“她”视角审视当下社会,展示新时代女性的生活,成为一名关怀当代女性生活现状和精神世界的电影工作者,用镜头记录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为女性发声。
02
成为母亲: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女儿小熊出生后,杨荔钠本以为自己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母亲角色,但她逐渐发现,当母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当一名“好母亲”.
幼年的杨荔钠和幼年的小熊
带着这样的思考,她开始创作多部与母亲、家庭等题材相关的电影作品,通过影片呈现给大众自己的思考成果。在众多作品中,《妈妈!》便是杨荔钠对母亲角色的反思。
她认为“妈妈”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词:“我们从小到大不知叫了多少年‘妈妈’,从咿呀学语到中年,到古稀之年,‘妈妈’一直都在被我们呼唤着,我也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影片,让这个名词融进一种情感。我还多加了一个感叹号,是想让这种被忽略的、被遗忘的,这些跟母亲有关的情感再次被放大、被看到。”
影片中,65岁的女儿与85的岁母亲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她们一起生活在老房子里,女儿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的日常起居。
忽然有一天,女儿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此,操持家务的担子落在老母亲身上。随着时间流逝,女儿病情不断加重,不仅记忆力衰退,大小便失禁、出现幻视幻听、无法独自穿衣吃饭,甚至已经不认得自己的母亲……两人的生活变得格外艰难。
幸好再难的生活,因有母爱的存在而拥有温度。杨荔钠说:“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恒定的东西,认为爱可以化解一切苦难。”
在女儿患病前,因为有女儿悉心照顾,母亲总是肆意像孩子一样撒娇,她挑剔女儿做的饭菜,甚至任性得不愿意吃饭;拒绝女儿提出的洗澡要求;要求女儿陪伴自己入睡……
但女儿生病后,母亲对女儿的爱被激发出来了,她一下子变得坚强,她再次成为能够照顾女儿、命令女儿、具有权威的妈妈。
原本老态龙钟、行走缓慢的她开始举哑铃,做平板支撑,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希望自己活着的时间可以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她担心没有自己的陪伴和照料,病情愈发严重的女儿无法生存下去,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孤单、无助地面对世界。
她一改往日饭来张口的作风,开始照顾女儿的起居、记录病情发展情况。她下厨为女儿做饭;帮助女儿洗澡;陪伴女儿睡觉,当女儿睡着后,轻轻帮她盖好被子,预防她着凉……受到病情影响,原本安静儒雅的女儿变得歇斯底里,她会朝着他人大喊大叫,暴躁地摔坏家里的东西,稍微不顺心便辱骂母亲,还会因为不记得如何整齐穿戴衣服而焦躁不安。
直到女儿病情严重得遗忘了母亲,将她当作陌生人,母亲仍然以“别人妈妈”的身份陪伴在女儿身边。
一个夜晚,女儿思念自己住在养老院的“妈妈”,甚至想要出门寻找她,为了不让女儿外出,母亲拿出一叠空白的信纸,告诉女儿这是“妈妈”的来信。她让女儿坐在距离自己较远的椅子上,通过读信的方式,编造了“妈妈”在养老院过得很好的故事,在读完信件那一刻,女儿安心了,母亲的泪珠却落在了信笺上。
无论女儿做什么,母亲都给予她包容与关心。有一次,女儿前一天夜里忽然发病,不小心摔伤了胳膊,她清醒过来后,绝望地坐在浴室的地板上,哽咽着对母亲说:“我很害怕,我觉得离你越来越远了。”母亲蹲下身子,帮她梳理凌乱的头发,并将她拥入怀中,紧紧抱住,柔声安慰道:“不会,我一直在啊,我一直在,你怎样妈妈都爱你。”
艺术源于生活,杨荔钠能够拍出这么温暖的电影桥段,源于她成为母亲后的感受,在她看来,母亲不一定参加我们人生的盛宴,但会一直在身后看着我们,祝福我们。这是她对妈妈的理解。
杨荔钠还表示:“在生活里我也是这样的母亲。”
她对女儿的爱开明且包容。处于青春期的小熊对马术产生兴趣,杨荔钠便让她加入马术俱乐部学习。
为了保存小熊少女时代这份美好的记忆,她以电影导演特有的方式,为小熊和俱乐部中的几个女孩拍摄了纪录片《少女与马》。
这也是她送给自己的礼物:这些年里,小熊一直在身边支持着她的事业,她曾表示女儿在电影创意上给过她很多建议,因此,她希望将女儿的模样留在她执导的影片里,当女儿因求学、工作、结婚而离开她身边时,她仍能用影片寄托思念,在远方的女儿,也能通过影片,读懂母亲的爱。
但是,杨荔钠给予小熊的爱不是自私的、单方面的,她很注重小熊的感受,因而经常与她平等沟通,希望能够以小熊喜欢的方式来对待她、爱她。同时,她也很关注女儿对她的评价。有一次,她问小熊认为她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小熊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得到女儿的肯定,杨荔钠感到很幸福。
一直以来,她与女儿的爱,也滋养着她的生活,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因此在电影中,她能够通过稀松平常的小细节,将母女和谐相处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妈妈!》里,母亲让女儿为她朗读诗歌,女儿读到一半时,母亲会将后面的诗句接上来,向女儿介绍关于诗人的人生故事。一首篇幅不长的小诗,因母女两人分别念诵前后部分,诗歌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被注入了温度,而变成了联系两人情感的纽带。
这温暖而具有诗意的场景,也曾出现在杨荔钠和小熊的生活里,成为母女俩珍贵的回忆。
对于杨荔钠来说,小熊激发了她最深沉的母爱,也让她体会到“母亲”二字的温度和力量。
03
逐渐老去:展现生命终结前的状态
距离“老年”越近,杨荔钠对衰老、死亡的思考越多。
这也是杨荔钠拍摄《妈妈!》时,将目光放在一对年老母女身上的原因之一。她想通过这对母女的经历,展示生命从衰老走向死亡时应有的姿态和尊严。
影片中,母亲将孩子父亲的忌日当成节日来度过,将一件容易让人感到悲伤的事情,变得轻松、积极。母亲要求女儿买回父亲喜欢的花、做他喜欢的菜肴,在吃饭时点上白蜡烛。两人干杯后,母亲认真地对女儿说:“我想好了,我要给你做个好榜样,要积极地面对生活。”
这种面对衰老和死亡时所表现出来的坦然、从容与积极,也是杨荔钠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态度。在她看来,面对衰老与死亡不是老人的专属,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她清楚地意识到:“电影可以让我们警醒,从而慢慢接受衰老的过程。”
这种感悟,源于杨荔钠年纪的增长,当自己逐渐步入老年,她对生命的思考愈发深刻,如今的这份体会,与年轻时面对死亡的感受截然不同。
年轻时,她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老头》。当时,她经常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看到一群晒太阳的老头,觉得他们在墙角处坐成一排“像一串糖葫芦串起来似的,非常好看”,于是拿起DV开始拍摄老人日常闲聊时的幽默风趣,也记录了他们面对衰老、疾病的生活状态。
拍摄期间,有一位老人突然在镜头前倒下。他的离世,让杨荔钠亲眼见证生命的流逝,真正拥有死亡的直观感受,对此,她感到恐惧和无助。她说:“多年后,我也会有死亡焦虑,但也让我更加理解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
拍摄《老头》时,杨荔钠才20多岁,其实没有真正理解衰老、离别和失去意味着什么。随着自己逐渐步入中老年,身边有人离世,有人疾病缠身,有人抗癌成功……这些人的境遇促使她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尤其是面对衰老与疾病时,家庭成员在情感和行为上会发生哪些变化:“我年轻时拍一群老头,我现在步入老年了,回来拍摄了一对老年母女,两部电影都引发我对生与死的思考。”
虽然衰老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的流逝。
从纪录片《老头》到如今的《妈妈!》,在影片里,杨荔钠展现的不仅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苦与乐,也在记录自己的成长与生活。
生命还在继续,杨荔钠的拍摄也没有停息,我们期待她的新作,让更多人关注当代女性生活状态,借由影片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妈妈!》导演杨荔钠:做一名女性关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