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赏析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苟利国家生死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一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赏析

老黄牛诗话

<1>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即(清乾隆五十年-道光三十年),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人。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公元1841年,林则徐因主张禁烟,竭力抗英,不但无功,反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到新疆伊犁。

这一年,林则徐已有56岁,按现在的规定,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然而却要以待罪之身,离家远徙,戍配边疆。在西安与妻儿离别之时,他写下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两首》,其中第二首最为著名。全文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2>

林则徐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不只是愤怒,更没有悲伤。在简要回忆了自己为国操劳的一生之后,抒发的是自己毕生坚守的伟大爱国情怀;是在生死面前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

全诗八句,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说自己毕生竭尽全力,为国操劳;现已年老力衰,但终生无悔、无愧。

第二个层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只要对国家有利,自己依然可以付出生命;决不会因害怕牺牲而循私逃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勇和无私。

第三个层次:“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说自已被贬边疆是皇帝的恩赐;现在当个戌卒正好磨炼自己的性情。表示了对朝廷的满腔悲愤和无奈。

第四个层次:“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虽然面临险境,依然可以和家人吟咏嘻笑。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和对前途的无畏。

先从自己说起,再说到国家,再说到朝廷,最后又回到说自己。从无愧、到无私、到无奈、再到无畏,思络清晰,一气呵成。充分展示出了一个伟大爱国英雄的内心。

<3>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平仄谐和,对仗工稳,读来抑扬顿挫,义重神飞。

第三句“苟利国家生死以”,是一个奇特的三节倒装句。“生死”字即“性命”;“以“字即“用、把、拿”。这句话的原意是说:“用性命来报效国家。”现在倒过来写成了“国家一一性命一一用”。这样写来,“把国家利益”放在了前面,一是表示国家利益之重;二是为了和下句的“岂因福福避趋之”严密相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义懔然,瑯瑯上口,百多年来,被众多爱国义士奉为经典。

<4>

第七、八句“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是借用了宋朝的一个典故。诗人在诗中有一段注释,大意如下:

宋代真宗皇帝听说隐士杨朴诗写得好,就把他召来,并问他道:“你这次进京有人向你送诗吗?”杨朴回答说:臣的妻子送给我有—首诗,全文是:

“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听了大笑,看出了妻子对杨朴的担心,就把杨朴放还回家了。

几十年以后,苏东坡被诬下狱,临出门时,妻儿一齐大哭。东坡对他们说:“你们就不能像杨朴处士一样,向我送一首诗吗?”妻子听了,破涕失笑,东坡就放心地跟随差役走了。

56岁的林则徐,在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以后,于垂暮之年遭到奷人陷害,艰难远戍,生死难料,他竟然写出了“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样的玩笑诗句,足见其心胸的博大,意志的坚强。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每读到这里,经常是欲哭无泪,悲怆莫明,从内心升了起对徐公的无限敬仰。

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第一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2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