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远东调查团团长李顿:“假如中国有两省这样干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满洲了。”
美国传教家艾迪博士:“中国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称为近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的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
美国纽约时报远东特约记者亚奔特和皮林汉丁在考察中国以后,于1936年合著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命运》,其中有一章专门称赞了中国的模范省,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阎锡山治下的山西,而是广西省。
南方模范省——广西民国时期,中国有两个模范省,一南一北,北方的山西,南方的广西。
那么广西是怎么能成为全国模范省的呢?这就要归功于桂系的三大巨头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堪称最佳搭档。李宗仁主政治,白崇禧主军事,黄绍竑主外交,正是这三人同心协力,锐意改革才造就了广西,将广西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模范省。
当时广西地处偏远,地瘠民贫,自然环境恶劣,加之连年战乱,经济十分落后。此外广西每年缺粮7000万担,工业也只有些工场,而且规模很小,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公认的的落后省份。
桂系主政期间,在广西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军民上下同心,经过十年的建设,实现了广西的完美蜕变。广西快速从落后变成了美国记者心中的模范省。
广西的腾飞最重要的因素——人才
当时的广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得任用,省政府引入了数量庞大的海外精英团队,并对这些才华出众的海归任以要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例如,任命德国柏林大学工程物理学博士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任命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雷沛鸿为教育厅长、任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邱昌渭为民政厅长、任命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戈绍龙为卫生委员会主任……这样一个“另类”的精英团队,为广西注入了多少开明、新鲜的血液,让广西充满朝气和活力。
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广西省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发展口号,借鉴学习了山西的乡村自治和国外的先进经验,颁布了理念超前的《广西建设纲领》,全民出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运动。
农业发展方面:广西省因地制宜,制订并推行了编制经济政策,提倡奖励垦荒,振兴水利,鼓励农民发展农业水平。在农业方面,推广良种,建立农业试验场。如在柳州沙塘建立广西农业试验中心,从事农艺、园艺、森林等实验。尽管这些只是处于室内试验阶段,还没有在广大农村推广,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进步作用。
工业方面:创办了一些省营的公用事业和普通工业,使工业生产有一定发展。如水厂原仅有梧州一家,后增设了南宁、桂林、柳州等家水厂。至1949年的10年建设中,广西省营或合办的企业有20多家,包括了纺织、水泥、制糖、机械、面粉等基础民用工业,现代工业体系在广西初步确认。
交通运输方面:广西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同时大力修建公路,全省共计公路里程2006公里,比原来增加了将近1倍。县境公路由原来不到1010公里,激增到6000公里。除此以外,广西还十分重视航空业的发展,1936年成立于南宁的西南航空公司在相继开辟广河南线、广河北线两条国际航线后,又开辟广桂及广桂邑航线,成为国内最早开辟国际航线的公司。
由于广西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成果,国联远东调查团团长李顿称赞道:"假如中国有两省这样干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满洲了。”美国传教家艾迪博士也说:“中国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称为近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的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
三位一体,创“五个第一”“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是广西建设的主要的特色。行政机构、学校、民团三合一,将教育、行政、军事紧密结合到一起,不但提高了工作和建设效率,还提升了民众政治、军事素养,一声令下,全省立即凝成一根绳,潜力就被激发出来。
从桂系巨头到政府官员都以身作则,倡导艰苦朴素,带领全省人民投身于建设,开展筑路、造林、公耕、兴办工厂等各项事业。全省就像一锅烧开的水,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就这样,广西创造了五个“一”:
第一个教育投入达到全省开支110%的省份;
第一个强制普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的省份;
第一个把军训列入大中小学教育的省份;
唯一一个依靠民众捐款的地方航空学校和飞机制造厂的省份;
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工业体系的省份。
广西精神
就这样一种广西独有的精神出现了。史迪威曾在日记中称赞道:“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
当抗战枪声响起,一声号令,1200万广西人,100余万广西健儿奔赴沙场,300多万劳工活跃在抗战前线。几乎所有的强壮年都参加了抗日,勇猛的桂军士兵让日寇闻风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