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1)

1949年的9月6日,对杨钦典来说,是他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他根据上级指令,伙同其他特务,杀害了著名的烈士杨虎城、宋绮云等人,而其中,还有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是那么的心狠,向一位8岁的孩子伸出了魔爪,掐住其喉咙,另一位特务过来一刀捅向了小萝卜头.....

大人的死,杨钦典可以释怀,毕竟,立场不同。

但,孩子的死,让杨钦典处在了无尽的后悔之中,自己还是个人吗?如果是,为何丧失了人性?

从那一天开始,杨钦典开始了一生的救赎之路。


1、杨钦典的第一步救赎:救人


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2)

有人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当天使占据上风时,开始做好事,当魔鬼占据上风时,开始做坏事。

杀害小萝卜头的那天,31岁的杨钦典绝对是魔鬼上了身,而且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上面指派的。

实际上,当时,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在临死前,恳求他们:放过孩子们吧,他们是无辜的!但是,杨钦典什么也没有做。

或许,杨钦典可以做些什么,至少说句话。

小萝卜头死后,杨钦典面前总是浮现小萝卜头那无辜的眼神,那可爱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错了,以前没有做什么,以后可以做些什么了。

于是,在权力范围内,杨钦典帮着给其他革命者传个口信、交换个书报,还延长放风时间,尽力给予方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在重庆白公馆的杨钦典的心理矛盾加大,除了深深的自责,还有对未来被清算的恐惧。

监狱中的罗广斌(《红岩》作者)等人看出了杨钦典的悔过思想,也时不时做些思想工作。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要完全撤离了,丧心病狂的国民党高层,命令将渣滓洞的革命者们全部处理了。

于是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仅有15位逃离,获得新生。

因为当时渣滓洞人手不够,从白公馆调过去不少人,于是,白公馆就剩下了杨钦典和李育生两人,他们看管着19个革命者。

杨钦典的再一次考验来了,怎么办?继续助纣为虐,还是冒险救人?

终于他下定决心,准备救人,到了监牢门口,又有些犹豫。

罗广斌等人看出了他的犹豫,承诺在获救后,帮忙作证“救了人”。

于是乎,杨钦典坚定了信心,轻轻打开了那把锁,并指出从哪个方向逃生。

接着,杨钦典去放哨,一众人等,顺利逃了出去。

在看到罗广斌等人顺利逃走后,杨钦差长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做了一件大好事,这让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让他“因杀了小萝卜头的歉疚感”轻了几分。

1949年11月29日,重庆解放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2、前去自首,公安局:不予追究


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3)

晚年杨钦典

1949年11月30日,杨钦典决心自首,毕竟,小萝卜头的死,他逃脱不了责任。

当日下午,罗广斌等人陪着杨钦典来到了重庆市公安局,进行自首。

当听到杨钦典等人杀死了小萝卜头时,旁边人气得牙痒痒;在听到杨钦典冒着风险,救出了19位革命同志时,现场众人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大家的作证下,公安局知道了来龙去脉,明白了事情原委:杀害小萝卜头是杨钦典奉命行事,而救出19位革命同志,是杨钦典意识的觉醒。

鉴于认罪态度好,而且又立了功,这是典型的“功大于过”,经过向上级反应,最后决定:功大于过,不予追究。同时,政府有意安排杨钦典在公安局工作。

工作不工作,无所谓,能无罪释放,杨钦典就感觉不错了,他犯下的错,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于是乎,杨钦典推辞了工作,准备回家陪父母,陪家人,种种田,养养鸡,日子就在简简单中渡过吧!

回到家乡后,杨钦典的日子简单而惬意。

但是,该来的还是来了。

当十年浩劫来临的时候,杨钦典的旧账被有心之人翻了出来,重庆的公安局,不远千里来到了杨钦典的家乡,一阵乱翻之后,没有多余的证据,但那个“国民党的大特务,白公馆的刽子手”大帽就扣了上来。

杨钦典被押送到重庆后,他知道,那19位革命同志,也被抓进了监狱。

为什么要抓人?理由是什么?

理由只有一个:认为这19人可能在狱中叛变,国民党走后,有意把这些人留下来当间谍,否则怎么会没有被杀呢?

这是什么逻辑?

当时,那些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从杨钦典那里得到突破,只要杨钦典承认,这19人不是他放的,那么就可以断定,19人是被国民党高层有意放出去的,放出去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当间谍。

再一次,19人的生死,有杨钦典决定,只要,杨钦典说一句:不是我放的,那么,19人就会统统牺牲了。

犯过一次巨大的错误,杨钦典再也不想犯错了。

他咬紧牙关,无论如何审问,无论如何被对待,始终坚持:19人就是我放的,和上面无关。

于是,这19人再次涉险过关,相当于杨钦典一人,救了19人两次。

很多年后,那些被救的人说起杨钦典,都充满着深深的感激。

不过,遗憾的是,1967年2月,罗广斌在监狱里自杀了。

罗广斌是死了,但《红岩》却在以后的时间里传遍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3、终于释放了,但老杨家也是支离破碎


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4)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

16年后的1982年,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

杨钦典在白公馆前期,犯有严重罪行,但在解放前的大屠杀中,解救了革命志士19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对其逮捕判刑予以纠正,撤销判决,不再追究。

终于被释放,这是好消息,杨钦典继续回河南老家务农,此时,他已经64岁了。

但是回到家一看,悲从中来,妻子因为他的原因,日日思念,天天挂念,导致身体得病,再加上家庭的劳累,已经在1977年离世了,只留下一个坟墓。

他的大儿子杨存良,因为家里出了“大特务”父亲导致被牵连,生产队会计职务也无法干了,而且没人愿意嫁给他,导致31岁才结婚。

看到家人的这一切,杨钦典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歉意。

但是,他认为自己在狱中没有做错什么。在他看来,他吃的苦,一切都是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进行赎罪,只是苦了家人。

1998年,杨钦典已经80岁了,但是提起白公馆,提起那些革命烈士,依然很激动。

之后,杨钦典在孙子等亲属的陪同下,先后六次奔赴重庆,前去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


4、杨钦典生命晚期,不忘那些过去的岁月


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5)

曾经的那一段过去,杨钦典是不愿意提起的,但是,为了让后人知道那段历史,受到教育,他总是现身说法,把在白公馆曾经经历的事情,一一讲给大家听。

还是在1998年,漯河市搞《红岩魂》的展览,杨钦典老人被邀请到了现场,讲述那些过去的事情。

当电视连续剧《红岩魂》在1999年11月开拍的时候,他应邀参加了开机仪式,并且,对于剧本中的不合理之处,一一指出。

除了家乡一次次的邀请杨钦典讲述那段历史,重庆市也在2004年对杨钦典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参加“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悼念活动。

而在当日,86岁高龄的杨钦典在墓碑前老泪纵横,悲痛万分,并以自己的方式为已故烈士焚烧冥钞。

那一刻,谁都能看出,这位老人的心思,他在忏悔。

2004年之后,杨钦典也成为了“名人”,多次被邀请参加各种红色活动。

一次错误,他用了一生去赎罪,人们早就原谅了他,包括,小萝卜头的哥哥,也包括杨虎城的后人。

而原谅不了他的,是他自己,因为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每每孤独寂寞之际,小萝卜头那天真无邪的双眸会浮现在他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2007年,杨钦典老人去世,享年89岁。他的一生,犯过错,也做过好事,好在,他悔悟尚早,避免了更多的悲剧。

小萝卜头为何被杀害(迫害小萝卜头的凶手)(6)

19人当中的罗广斌,就是那个红色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如果没有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那么狱中党组织血和泪的嘱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来——所以,杨钦典最后的义举,应该说对保存这些历史资料以及了解大屠杀的真相,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年参观白公馆的人很多,有人,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他用钥匙轻轻一拧,悄无声息,救活了19条人命,也救活了自己,从此前途有了保证,生活有了着落。

这一拧,普普通通;这一拧,需要冷静,需要勇气;这一拧,使他在世人面前获得了尊重;这一拧,结束了白公馆作为监狱的历史;这一拧,也给解放后的“红岩文化”带来了巨大贡献...

世上每时每刻都哗哗啦啦地响着开锁的声音,可哪一次能比得上这一次意义如此重大?

是的,杨钦典的那一拧,间接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