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清华附中国际部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它是北京的公立国际部中,唯一一所为外籍人员子女开设1-12年级全学段国际课程的学校。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

2009年,清华附中的王殿军校长创办了国际部,虽称国际部,但它实际上相当于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年以来已经拥有了11届毕业生,办学成绩斐然。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2)

△ 清华附中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校长王殿军

所有你能想到的藤校&世界顶尖大学,都有清华附中国际部的毕业生,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哥伦比亚、芝加哥、康奈尔等大学。刚刚毕业的2021届47位学生,就获得了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枚大学offer。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3)

清华附中国际部不仅接轨美国课程,在众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视中文的一所国际学校。“中西合璧、中国根基、国际品质、清华特色”,“校风正,学风浓”,都让它成为了海归高知家庭的首选学校。

“希望这些外籍学生在中国读书期间,能够打好中国语言文化的基础,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国际化杰出人才。”这是王殿军校长对国际部学生的期望。

一直以来,清华附中国际部都很低调。这次,我们有幸走进国际部,采访了李文平校长、毕业生和在校家长,从不同角度还原“神秘”的清华附中国际部。

李文平校长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4)

李文平,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李文平校长在基础教育领域耕耘30年,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她从清华附中到清华附中国际部工作,开始探索和创新中国的国际教育。她带领团队研究西方的教学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的优势。

#01

一栋楼里诞生的“中西合璧”教育典范

在清华附中校园里,国际部是一个“小而美”的存在。

2009年,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到中国工作,也为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外籍和海归子女提供适合他们的中西交融的教育,清华附中创建了国际部。李文平校长说:“我在国际部创校第二年从清华附中过来,在当时国际部执行校长施平先生的引领下,见证了国际部一步步的成长。”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5)

当时,北京已经有了一些民办学校,还有公立高中的国际部,也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为中国学生出国提供国际课程。而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开办则是‘逆向而行’——给外籍学生提供国际课程和厚实的中国语言文化课程。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回来可以适应中国社会,在两种文化中都游刃有余。”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表示。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6)

这种既符合西方教育理念,又重视中国语言文化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是国际部十年摸索形成的办学特色。

李校长笑着说,她和外籍学术校长Maxine经常进行激烈的讨论,有时甚至拍桌子,“大战之后又会拥抱大笑”,她们之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7)

当时的磨合细致到什么程度?李校长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她刚到国际部时,学校正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学生有穿拖鞋来上学的。

“我问他怎么能穿拖鞋来上学?学生跟我讲因为我们是国际学校,所以就可以穿拖鞋。我当时说,因为我们是‘清华附中’的国际学校,有‘清华附中’四个字做定语,就不可以穿拖鞋来学校,从头发到衣着,都要建立规矩。”

就是这样不断在中西方文化、公立与国际之间的平衡、磨合,才塑造了现在国际部学生朴素、踏实、严谨的校风,也最终打磨出中西融合的学术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8)

#02

“清华附中”式的国际化教育是什么样的?

中英双语能力和学术能力强,这是我对国际部学生的第一印象。

强到什么程度?

学生不仅在英文的“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辩论赛”、“中国高中生美式辩论联赛(NHSDLC)”、“世界学者杯”等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还曾多次获得“纵横杯”中文辩论赛冠军,面对国内顶尖公立名校的辩论队,也能不分轩轾,可见学生中文底子之深。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9)

其背后,是国际部严谨的学术课程体系。“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学习如何思考。”今年刚从国际部毕业、正在范德堡大学读大一的学生Alice毫不隐藏自己对学校学术课程的欣赏。

她介绍,国际部采用的是美国的课程体系,有很多分析和思辨的内容。

“比如9年级的英语课上,老师曾带我们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诸如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我们曾有一份作业是每个人选择音乐MV作品《Childish Gambino》的一个片段进行深入分析,里面有很多隐喻……这些对我们的思考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0)

除了独立思考能力,李校长说,从小学到高中,国际部一直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在高年级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比如12年级,如果学生对40多门选修课还意犹未尽,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申请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学习),学校会请老师做一对一指导或提供资源。

今年的毕业生就独立研究了“国际部阅读文化的重新构建”、“运动和学业焦虑的关系论证与调查”、“广告中的行为经济学”、“新冠疫情大数据图像化呈现”、“使用AI进行影评的方法和应用”、“业余火箭的燃料与管嘴设计”、“用美术中的色彩唤醒情绪”等等课题。

前年毕业的一名学生给李校长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虽是加拿大籍,但始终以他的中国根为豪。“他研究的是民国时期的西藏,发现那个时期西藏研究的书籍,不是英国人、美国人就是印度人写的。因此,他要从中国人的角度用英语讲西藏的故事。他的情怀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让我觉得很骄傲。”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1)

从今年起,国际部的学生将有更多资源开展各种项目,深耕学术。

“清华附中本部新建的能源、计算机科学、地球、生物等6个高研实验室将会向国际部的学生开放。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到清华大学里做实验。这样的资源共通将来会越来越多。”李校长高兴地说。

正因为对学术的看重以及对教学品质的高要求,近几年,国际部结出了硕果。

刚公布的2021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获奖名单中,国际部的学生斩获了一枚物理铜奖,一枚生物铜奖。此前,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生物奥赛”、“物理奥赛”等比赛中,国际部学生都获得了金奖,学术科研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2)

#03

夯实中国文化底蕴

走上世界舞台为中国发声

在清华附中国际部,学生英文水平高可能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中文也是母语的程度,这是很多家长看中国际部的重要原因。

“我特别喜欢国际部的中文课,从《论语》、《三国》、《红楼梦》,到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还有周易、茶道,我和孩子经常在家废寝忘食地阅读和讨论。”12年级学生Anna的爸爸感触颇深地说。

顺便提一句,Anna精通中英日韩文,是个超强的语言学习者。国际部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已经集结成册了300余本学生自己创作的中、英、法、西班牙语作品。

Alice告诉我,国际部非常鼓励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写中文论文,看古今诗词、散文与小说,学校尽可能带我们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让我们与国内高中生的中文水平保持一致。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3)

国际部创建之初,当时的王英民副校长就非常重视中文教学。1到12年级,中文都是国际部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平均每天一节,从小学到中学逐渐增加东方艺术和中国历史课,搭建起了三位一体的中国语言文化体系。

国际部的中文课采用的是统一的部编版教材。正因为此,国际部的语文老师有很多和清华附中的名师们共同备课合作的机会。比如国际部经常邀请附中的特级教师、语文老师、历史老师来国际部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4)

疫情前,学校每年组织的“中国文化探索与实践活动”是学生们的最爱,比如,六年级的曲阜行,七年级的西安行,八年级的黄山行,九年级的云南行,十年级的成都行,十一年级的南京扬州行,把语文课堂搬到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去。

这样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融合了文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之旅。它帮助国际部的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有更立体的认知。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5)

“从一开始,国际部就是希望这些学生虽然是外籍,但要在中国打下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底蕴,将来能带着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在世界的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这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情怀。”李文平校长说。

#04

“这群活力四射、大格局的年轻人”

“自由”是我对国际部的第二印象,也是Alice和Anna爸爸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词。

除了扎实的学术,国际部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中英文辩论社到Studio 35,从民族舞街舞社团到阿卡贝拉合唱团等,在课程之外,有40多个社团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6)

“如果没有自己想参加的社团,学校还给了特别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自己创办社团,学校提供各种资源。”Alice对此十分感慨。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7)

Alice和Anna都参加了很多社团,同时也参与创办了社团。

Alice曾组织了一个公益项目,呼吁学生、老师、家长通过在奥森公园健步行走5公里,为癌症儿童募捐。

“光靠一个社团的力量,我们没法招募很多人,我们就找到了学校,在李校长的支持下,把这个活动扩散到了老师和家长中去,最后发展成了一个150多名师生家长参与的活动。可以看到,国际部对于学生组织的任何活动真的充满包容和支持。”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8)

而Anna则参加了辩论社、舞蹈社、女足,她还是中英文校刊的设计负责人。Anna爸爸说,“我们家没人做设计,但她就是喜欢,自学了好多设计技能,哪怕做到晚上12点,都觉得不累,很享受。”

她还创办了一个投资社团,每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金融投资的话题,邀请“卧虎藏龙”的国际部家长们来做分享。

疫情爆发初期,Anna和伙伴们在校园里募捐到了7.3万元,还联系了厂家、医院、物流等,点对点把医用物资送入了武汉的医院。

“这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搞定的,我们做家长的叹为观止。”Anna爸爸说。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还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Alice说,她之所以在大学选择了社会学专业,和国际部搭建的舞台分不开。实际上,热爱公益早已在国际部的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通过“小美人鱼”的戏剧义演帮助中国农村地区修建水井,到今年的 “希望工程1 1”活动,从为“榕树根”儿童教育公益中心组织义卖、捐赠书籍,到利用暑期时间赶赴河北贫困地区支教,再到为蒲公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开办思辨与科学夏令营。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把个人与国家、人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是国际部学生的“大格局”。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19)

而从参与公益到自己做公益,Alice逐渐发现自己在教育、社会问题上的兴趣,确定了在社会学领域深造的目标。

她的同学们所学的专业也非常多元化,建筑、生物、海洋工程等等,每个人都有非常不一样的选择。

“学校给了我们很多安全感和支持,让我们能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去做喜欢的事。让我们知道,作为高中生,我们也能做一些‘大事’。”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20)

#05

不仅是一所“小而美”的学校,

更是一个“大家庭”

亲近、友爱的氛围,是我对国际部的第三印象。

创办12年来,国际部一直是一所“小而美”的学校,从上到下的温暖氛围,让毕业生们都分外怀念。

Alice还记得,8年级的一天,迷恋《汉密尔顿》音乐剧的她,一边走在国际部的走廊里,一边和朋友放声高歌音乐剧中的片段。周围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神,听到的人,甚至会加入跟着一起唱。

这一幕,印在Alice的脑海,成为这位6年级刚转到国际部时还非常害羞的小女孩,对中学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21)

清华附国际部的学生群体是出了名的凝聚力强、氛围好。因为所有年级都在一栋楼,所以上下几届的学生很多都互相认得,非常亲近。

“12年级申请时,我得到了至少4位学长学姐的帮助。从暑假到申请季结束,他们相当于我们的顾问,帮我们一起看文书、选学校。现在我进了大学,也会帮学弟学妹们看文书,形成了非常好的循环,有经验的人带没经验的人,让大家都不会孤军奋战。”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22)

不仅学生之间关系好,师生之间也像朋友。1:4的师生比,小而精的班级,让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

Alice说,学生可以直接找老师聊天,甚至还有老师可以“算卦”!

“我们的‘周易课’老师看到我们压力很大,会开玩笑地问,要不给你们算一卦。几乎所有12年级的学生都找他算过卦,这也算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

在她看来,国际部充满了“宝藏老师”。像教“周易”选修课的钱老师,其实是她们的中文老师,同时还带学校的辩论队,上面提及的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就由钱老师带队获得

“我们每个老师都有很多才能,学校真的挖掘出了很多神奇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对于教课真的有很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

多所名校退出国际排名(12年狂揽哈耶普斯麻)(23)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接纳,被包容,有很强的安全感成为我自己。”

国际部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关爱,可能就是清华附中国际部打动我的地方。而“人”也是国际部最为关注的部分。

“国际部的教育特别纯粹,不那么功利,我们像个‘世外桃源’,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做我们认为对学生好的教育。我和外方学术校长一直说,We are here for kids,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孩子。”李文平校长感慨。

马上,清华附中国际部就要迎来第13个年头,新一轮升学季也已开启。我们看到国际部“哈耶普斯麻”的好成绩,但李校长却说,“培养一个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成为一个正气的人,对国际部来说,是比升学更重要的事情。”

更多学校资讯,欢迎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