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食物有寒热之分,肉类也有,而且肉类的寒热性对人体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经常食用的肉类食物有飞禽类、牲畜海鲜类,大部分的肉类食物是热性,也有部分是寒凉的。在食用时,有的吃了大补气血,如母鸡等;但有的则易于伤人,如螃蟹;有的阴虚体质适于食用,有的则阳虚体质适于食用。因此,在食用之前,最好能辨别清楚其寒热之性。《黄帝内经》中说“阴静阳躁”,即安静少动的,多属于阴性、寒性、凉性,躁动多动的,多属于热性、温性。
我们细究一下,其实多数肉类均符合这一规律。
1. 飞禽类凡山珍、飞禽,多是热性、温性的,因其善飞善动的特性,造成了其属阳的特征。根据古代医书记载,禽类中只有鸭肉与鹅肉质偏凉,这可能与其常年生活在水中有关。
2. 牲畜类牲畜类的肉食也多是热性、温性,按照“阴静阳躁”的理论,越善于活动的,阳热之性越强,温性越大。所以就我们经常食用的牲畜肉类进行温热之性排序,则依次为狗肉、羊肉、牛肉,因为狗最善于奔跑,速度最快,当热性最强,羊肉其次,牛肉更次之。猪肉是牲畜类肉食中不多见的凉性之品,因为猪最懒动,且生存环境多潮湿,所以其肉质为阴凉之性,人们常说:“鱼生火,肉生痰。”这个肉显然是指猪肉,因为只有猪肉是凉性,容易伤脾胃阳气,滋生痰饮。
3. 海鲜类海鲜类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水中,环境寒冷,所以海生物多数为咸寒之品,但根据其存在状态的动静不同,海鲜的寒热也有差异。凡善游动的海鲜,多数属于温热的,如所有的鱼类、虾类;而那些静止不动的,或少动的,则多为寒性或凉性,如蛤蜊、海螺、生蚝、螃蟹、鳖、龟、海参等。我们平时食用蛤蜊、海螺、生蚝、螃蟹需蘸生姜汁才行,否则食后容易胃脘不适,但食用过度也会出现胃部不适,这就是由于这些食物多为寒凉的缘故;而鳖、龟在炖服时亦需要加入适量的姜、葱等,来制约其寒凉之性,达到补阴血之用,龟板、鳖甲就是常用的滋补肾阴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