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泰州,江水、淮水、海水三水交汇之地水,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滋养,而长江则成为沟通四通八达水系、联通海内外、滋润这方沃土的黄金水道 作为全国典型的江河海一体化港区,泰州海事局辖区是长江江苏段通航密度最高、航运最繁忙、监管难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总体呈现出“龙形水道、世界大港、钻石中轴、祥泰之州、安全高地”五大显著特征 近年来,泰州海事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五示范一引领”发展目标,紧扣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服务“大循环、大安全、大保护、大口岸、大船谷”,为泰州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全力服务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泰州海陵区规划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泰州海陵区规划图(立足龙形水道世界大港)

小泰州海陵区规划图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泰州,江水、淮水、海水三水交汇之地。水,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滋养,而长江则成为沟通四通八达水系、联通海内外、滋润这方沃土的黄金水道。 作为全国典型的江河海一体化港区,泰州海事局辖区是长江江苏段通航密度最高、航运最繁忙、监管难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总体呈现出“龙形水道、世界大港、钻石中轴、祥泰之州、安全高地”五大显著特征。 近年来,泰州海事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五示范一引领”发展目标,紧扣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服务“大循环、大安全、大保护、大口岸、大船谷”,为泰州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全力服务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发力“龙形水道”

抢抓港口航运经济新机遇

秋分时节,长江泰州段来往船只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宛如一颗钻石镶嵌江苏大地。 高空俯视,口岸直水道、泰兴水道、江阴水道和福姜沙北水道四条水道蜿蜒盘旋,婉若一条巨型“游龙”,与“凤城”泰州遥相呼应,尽显“龙凤呈祥”之态。 长江泰州段岸线长97.8公里,占江苏段的1/4,单边岸线长度全省第一;规划港口岸线72.5公里,是珍贵的深水良港,水域面积近130平方公里。 眼下,黄金水道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给泰州港口航运经济发展提出新挑战; 而伴随着长江江苏段在支撑长三角、沟通南北翼、互联东中西等方面的作用凸显,泰州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沿江版块和船舶制造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过江通道作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中的枢纽作用越来越关键。 积极面对新挑战、抢抓窗口期,今年上半年,泰州海事局积极履行“三保一维护”职能,各项工作按序时进度高效推进,共监管和保障17万艘次船舶、1.8亿吨货物安全进出泰州港,同比增长12.96%和6.7%;进出口岸查验1738艘次,外贸货物1422万吨,同比上升47.66%和19.58%。港口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二、全国第十,为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交通支撑。

聚力“世界大港”

港口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

泰州拥有泰州、靖江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航线网络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泰州港跻身全国第十四、全球第十八大港。

大港轮廓愈发清晰。进出港船舶艘次逐年攀升,2020年达到33.06万艘次,居全省第三;开放码头31个,年均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近3000艘次,外贸运量超2500万吨,是泰州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大船流量明显增长。2020年,万吨级及以上进港海船2421艘次,5万吨级及以上2285艘次,10万吨级及以上167艘次。 大循环体量日趋庞大。2020年,大宗干散货物吞吐量2.5亿吨,占比71.4%;危化品吞吐量2028万吨,木材吞吐量310万立方,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集散基地。 为服务“世界大港”建设,泰州海事局在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上争作示范。强化海事信用管理,建立跨行业、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机制,30艘船舶被列入黑名单、黄名单。大力推进智慧海事建设,开展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试点,深度挖掘国产VTS系统功能,上线运行靖江未来港海事指挥平台,5G、无人机等一批智慧监管手段投入应用,“信用 智慧”相互赋能、双轮驱动的新型监管机制助力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加力“钻石中轴”

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泰州地处江苏几何中心,长江泰州段位于江苏中段,“钻石中轴”优势明显。 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长江流域A、B级航区结合部,日均最大断面流量超2000艘次;上距南京145公里,下距上海247公里,接沪引宁、承南启北作用突出。 监管要素齐全,拥有码头89座,泊位总数303个;渡线4道,锚地4处,通江河口6处,内港池12个;拥有1家引航站,60余家船舶代理公司,是监管要素最齐全的分支局之一。 航路航法多样,“环岛、下进上出、下进下出、环进环出”等多种航法并行;福北水道单向通航、泰兴水道上下航路两侧分离。

今年以来,该局贯彻落实《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21年)》,调整优化航路航法,服务进江海轮“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上半年,进出泰州港的5万吨级、7万吨级海轮分别达到1238艘次、779艘次,同比增长7.2%和27.9%。同时创新开展长江泰州段“船岸管理模范码头”评选;建立健全“三无船”和非法浮吊长效治理机制,开展“春雷行动”“清点行动”等。 如今,长江泰州段内河船涉海运输、无线电设备使用不合规等先后实现动态“清零”,内河船舶配员不足、超载运输等现象明显改善,为服务大循环提供了强劲支撑。

助力“祥泰之州”

世界“船谷”打造实现新提升

发达的水系造就了独具优势的临港产业,构筑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泰州沿江布局了靖江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泰兴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区、滨江工业园区、泰州港核心港区六大产业园区,逐渐形成了以港口物流、精细化工、船舶修造、食品粮油等为特色的临港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泰州临港产业中,船舶制造业独树一帜,赢得世界“船谷”的美誉。为服务支持世界一流“船谷”建设,泰州海事局创新建立新造船全流程监管服务保障机制,开发运行“船舶建造期间海事全链条监管服务动态系统”,累计监管服务新造船75艘,完成长江江苏水域首艘在建船舶船图一致性复核。开展试航船舶全过程监管对策研究,历时近三个月,保障4艘无动力12200TEU超大型在建集装箱船安全进江,先后协调86艘海巡艇和200余名执法人员,创下长江航运史上拖航长度最大、难度最高记录,为地方创汇3.6亿美元,贡献税收近4亿元。 该局还聚焦产业强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放全国首批内河船舶“多证合一”证明书;推动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科学布设和功能升级,首次延伸至码头一线;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并联办理、预约办理等便民举措,推进海事一网通办,30项政务服务事项、90%以上窗口业务实现全程不见面审批,政务平均办结时限压至法定时限的40%。 优质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局服务全市造船完工量41艘492.2万载重吨,分别约占全省、全国、全球的1/2、1/4、1/10。

致力“安全高地”

水上安全和绿色生态跨上新台阶

泰州拥有97.8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每年进出港船舶超过33万艘次。 水上安全监管责任重如泰山,泰州海事局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攻坚重点领域治理上,明确船舶进港前“五核查”、出港前“三核查”等11项具体要求;在事故预防预控上,动态更新风险隐患“两个清单”,组织辖区涉水单位召开春运、汛期等季节性安全例会,成功应对34次极端天气影响等,全年性、阶段性、重点区位“三位一体”的事故预防预控体系日益完善,长江泰州段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年均等级事故降至不到2起。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是泰州海事人的使命职责。 泰州海事局坚持科学监管,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建立船舶污染防治“泰州模式”,在泰兴建成长江沿线首个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示范港区;最早运行危化品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机制,全国首家试点LPG船舶专用选船检查标准;率先开展船载危险货物管理“江苏模式”先行试验区建设,有效维护了长江水上安全形势稳定和沿江绿色发展。 通讯员 何长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鑫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