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绿流

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强行要求俞飞鸿和他一起观看俞飞鸿在《喜福会》里的表演,《喜福会》拍摄于1993年,是俞飞鸿在大学期间参演的作品,获得了当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电影的荣誉。俞飞鸿自己认为,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还很稚嫩,因此不好意思再看。而许知远则执着地劝说,表达自己对这部影片中俞飞鸿形象的倾慕,并暗示说为什么你起点这么高,后来却演了很多烂片呢?

俞飞鸿经典电影(没看过这部获奖电影)(1)

不少80后是从《小李飞刀》等电视剧里认识俞飞鸿的,虽然长大后阅历开阔了,看了更多更好的电视剧,却仍然对惊鸿仙子的惊鸿一瞥念念不忘。她真是太美了,又淡定优雅,以至于即使她出演那些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后,在我们心中,她仍是仙姿绰约。

说来奇怪,出道的起点就是和好莱坞著名华人导演王颖合作,自己也喜欢电影,自导自演了有口皆碑的《爱有来生》,可以纵观她的演艺之路,电视剧却远远高过电影。我们无法随意猜测她的真实想法,却不妨碍我们欣赏她的作品。

2008年,俞飞鸿再次参演了王颖执导的电影——《千年敬祈》,影片由美国花木兰影业发行,改编自华人作家李翊云的小说成名作《千年敬祈》,原作者本人是学生物学出生,其父是核物理学家。电影中的父亲也是一位老科学家史先生,他在北京退休后,来到美国华盛顿州斯波肯探望离婚的女儿,想要帮她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王颖擅长拍家庭片、拍女性、拍华人,和他其他作品中的华丽感、喜剧感相比,《千年敬祈》给人的感觉是冷、疏远。影片探讨亲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主角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通情达理有文化,可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仍然没有亲密感,再加上女儿已经在国外生活多年,两人间的生疏更是明显。

史先生刚到美国的时候也颇能自得其乐,女儿上班忙碌不在家,他便去社区、公园找人聊天顺便学习英语,遇上一波斯语的女人,两人尤其投缘。原来,史老先生解放前在美国银行做经理,解放后、文革后看大门,自己从事科研工作也受到阻碍,他中年丧妻,为生计奔波,没有照顾到女儿;而老太太则丧夫,女儿在伊朗死于八年的两伊战争,自己和儿子来到美国,刚有孙子。

俞飞鸿经典电影(没看过这部获奖电影)(2)

他们都带着各自的伤,来到异国,准备开始安度晚年,再找寄托。两位老人用都不流利的英语夹杂着母语愉快滴交流。这说明,语言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心才是。

老先生想帮助女儿,却帮不上忙,想和女儿说话,却说不上话,因为历史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他们心间已经有了太多的隔阂。在女儿的记忆中,老先生一直有秘密,他并非他宣称的火箭专家,而且有婚外情;但老先生在来到美国后才说出真相,他本来是火箭工程师,在工作中和女助手交流愉快,被说闲话,被迫检讨,他拒绝后被撤职,成为文书,失去航天梦想。中国知识分子出身的父亲理所当然地不会在女儿小时候对她说出这些隐情,殊不知却给女儿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阴影,不再信任父亲,不愿意对他说出真话。

老先生也是离开了祖国这个文化环境后,最终才说出真相。当他和陌生的女士交谈时,大方自信,不再有当年的阴影。历史的伤痕,落到个人身上,都是巨大的裂口,而并不是所有有裂缝的地方,都有光照进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被祖国的人、历史运动、传统文化伤害后,其实并不会与祖国割裂,那位伊朗老太太的英语中仍然夹杂着波斯语,而中国的史老先生再遇上摩门教徒传教时,会用马恩来反传教,在他对过去的记忆中,有苏联歌曲、套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工作经历经过许多站台。不管大时代是如何地伤害个人,个人都无法完全和大时代割裂开来,而且伤害在下一代身上继续蔓延。

老先生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弥补女儿的伤痕,他费力地和美国杂货店主交流,给女儿买吉祥的礼物,不断询问女儿的私生活,想给她指导意见。可是,女儿已经习惯了离开父母、离开祖国文化背景的那种自由生活,她认为英语比起汉语更能让她自由的表达。这或许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但是要摆脱一种文化对人造成的伤害,就只能借另一种文化来逃避。

俞飞鸿经典电影(没看过这部获奖电影)(3)

整部影片都没有什么没有背景乐,冷冷清清,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疏离感。千年敬祈的意思是十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深浅,和上一世祈祷修行的时间长短相关。空间上的距离好修,可心里的距离则难难难。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会相同,即使是至亲,也需要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关爱。影片给出一个开放性结局,父女最后一场相处的画面中,两人笑容明朗,虽然在三观上还有很多不同点,却懂得了相互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