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慧芳

婚礼文书中,往往会结合季节、月份及应季景物遣词成篇,将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寄托于中。以春夏秋冬四季时的投启回启为例,俱是前四句投启用,后四句回启用:

春月:岭梅绽玉,芳盟缔合千秋;岸柳舒金,永好式将六礼。

花锦堆云,绣阁挂牵丝之幔;江山如画,玉堂开翡翠之容。

春季:麦浪精神,瓜葛试将千岁兆;莺花富贵,丝罗喜结两家春。

堤柳舒眉,淑气应催求凤侣;锦桃浪发,春风却引负龙人。

初春之月梅花绽开,柳芽新发,一切透出勃勃生机,投启用此二景寄托殷切希求;繁花似锦,江山如画,万物皆是美好,回启用此来表示允诺之意。阳春时节,麦浪、瓜葛、莺花、锦桃,都是类似的应时之景,用于婚书中,体现联婚双方共同的良好期许。也有依一年十二个月次序而作的,比如古蔡李硕果所作时令。

正月又端月:协风初至,一元肇和气之先;泰运方开,三阳值交通之候。

“端月”即正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端月”唐司马贞索隐:“二世二年正月也。秦讳正,故云端月也。”“协风”意为和风,《国语·周》上:“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注:“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立春曰融风也。”“三阳”指春天开始。十一月冬至日是白昼最短的一天,此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以为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为“一阳生”,十二月为“二阳生”,正月为“三阳开泰”。“交通”意为互相通达,《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易·泰》:“天地交,泰。”《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天气之气融合贯通,生养万物,物得大通,又曰泰,这则时令的后两句正是用了“三阳开泰”的说法。

二月又花月:柳翠含烟,正值仲春之候;桃花带雨,适当始旦之盟。

三月又桐月:夭桃放蕊,赤丝启月下之缘;绿柳含烟,青鸾寄天边之信。

四月又梅月:鹂鸟喈喈,喜听好音协瑞;麦春迭迭,快睹嘉禾呈祥。

麦秀风董,爱见两岐并蒂;荷从日暖,欣看佳藕连葩。

这三则时令均是借当月的应季景物成篇,前两则均取翠柳和桃花为题,二月柳枝初翠,桃花沐浴春雨,生机盎然,适宜订立长情之盟约也;三月桃花更盛,《诗经·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桃花开得茂盛艳丽,意谓物盛事宜,可以议婚;第三则直言好事成双,送上祝福了。这三则时令中先言应季景物以引起所咏之婚姻之缘,正是《诗经》中的“兴”的手法。花月、桐月、梅月,为二、三、四月的别名。如梅指节候名。初夏江南气候湿润多雨,适当黄梅成熟,俗称此时为梅天。元周密《癸辛杂志》续集下《壬日扦种》:“芒种后壬日入梅。”亦泛指梅雨季节。

阴阳差错日的婚姻(日月花鸟皆入篇)(1)

夏月:并蒂荷开,彩映鸳帷并丽;连枝榴放,色迎锦帨连辉。

日丽朱明,鸳耀比飞之羽;清风炎日,芙蓉开并蒂之花。

帨,意为佩巾,与缡(五彩丝绳)同为古代女子出嫁时的装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后遂以帨缡连称,作为嫁奁的代称。投启用嫁奁之物与并蒂荷花入篇,寄托对婚事能成的殷切期望;回启仍以芙蓉成书,双方达成共识,只待六礼渐成。

阴阳差错日的婚姻(日月花鸟皆入篇)(2)

依月份所作时令如下:

五月又榴月:律应蕤宾,人间听琴瑟并奏;历传星鸟,目下观鸾凤齐飞。

六月又荷月:鹑鸟星辉,彩色启百年之瑞;林钟律动,好音鼓两姓之欢。

这两则时令却是借当月应季之花入篇,同时又与音律和星象相合,以比喻婚姻大义。“榴月”指农历五月。“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是石榴花盛开时节,故有榴月之名。“蕤宾”为古乐十二律之一,位于午,在五月,故又为农历五月的别称。《国语·周》下:“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注:“五月蕤宾。……蕤,委柔貌也。言阴气为主,委柔于下,阳气盛长于上,有似于宾主,故可用之宗庙宾客。”《礼·月令》仲夏之月:“其音征,律中蕤宾。”注:“蕤宾者,应钟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仲夏气至,则蕤宾之律应。”(参阅清孙希旦《礼记集解》)。“荷月”是指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荷月”。“鹑”是星宿名,为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林钟”亦为古乐十二律之一。《礼·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征,律中林钟。” 五月、六月,时值仲夏,故以当季的榴花、荷花和蕤宾、林钟古乐入篇,花儿烂漫,古乐迎宾,正合婚姻之景。

阴阳差错日的婚姻(日月花鸟皆入篇)(3)

秋月:翠影漾银塘,月皎秋梧而叶璁;朱霞辉紫陌,天铺绣幕以施盟。

碧梧井上,林清玉露之花;丹桂宫中,瑶砌金英之瑞。

秋季:玉律鸣秋,蓝桥有路通云汉;金风涤暑,碧天倩雁献瑶函。

槎泛芳辰,喜银汉漾来红叶;雁宾令旦,疑碧玉生自蓝田。

蓝桥是桥名。传说唐代裴航在襄阳汉水上雇了一条船,同船有位樊夫人,长得十分漂亮。裴航买通夫人的侍女袅烟向夫人传诗表达爱恋与追求,夫人拒绝了他并回赠一首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宅,何必区区上玉京。”后来裴航经过蓝桥驿,向一位老妈妈求水解渴,老妈妈的孙女云英奉上琼浆。裴航倾慕云英之美,向老妈妈求娶,老妈妈要求他以玉杵为聘,用来捣仙赐的玄霜之药。裴航寻来玉杵,最终与玉英结为眷侣。后人谓蓝桥之地有仙窟,以“玄霜捣尽”相比爱情的坚贞不渝。而“槎泛芳辰”取自晋张华《博物志》所记居住海渚者见“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而乘槎造访天河的故事,与“雁宾令旦”均表示对投启的重视和喜悦。两姓联婚之欣喜溢于笔端。

依月份所作时令如下:

七月又瓜月:玉露凝华,蓐收来爽气于月会;银河弄影,牛女纪佳会于天边。

八月又桂月:玉露湛秋阳,上苑云芝呈地芳;金风荡皎月,广寒丹桂吐天香。

九月又菊月:菊蕊扬芳,东篱启黄花之秀;霜林焕彩,西帝简红叶之祥。

这三则时令却是以应季花物与司秋之神同时入篇。“瓜月”,即指农历七月,因七月瓜果飘香,故得名。又因八月开桂花、九月开菊花,故分别以桂月、菊月相称。“蓐(rù)收”和西帝都是秋天的神,《礼·月令》孟秋之月:“其帝少皡,其神蓐收。”“简”意为检阅,查检。《左传·桓》六年:“秋大阅,简车马。”孟秋之月,菊花开得金黄,绿树变成红叶。秋风白露,七夕可堪传情。

冬月:爱日弄晴,缘橘妆成片锦;轻云布暖,疏梅传报小春。

桃绚小春,映镜台而并丽;冰凝上苑,昭玉杵以齐辉。

“爱日”指太阳,生物赖阳光以滋生,因称太阳为爱日。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三《江村题壁》:“倾壶真得地,爱日静霜砧。”也用以比喻恩德。时虽冬月,却是暖晴;且轻云疏梅,桃绚小春。处处冰清玉洁,其中透出对春暖花开的美好向往。

依月份所作时令如下:

十月又阳月:和风丝轻,瑞兆桃夭喜气;雪花洗润,祥占关雎良缘。

十一月又葭月:律应黄钟,快睹雀巢始构;月逢刚夕,欣闻雁语初鸣。

十二月又腊月:律中大吕,文开嘉气呈锦绣;节届新年,人乘瑞旭订良缘。

省回衡蒲,六礼开佳偶之光;冰结河州,三冬肇好逑之始。

“阳月”是农历十月的别名。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十月建亥,亥为阳之始,故十月纯阴而称阳月。《诗·小雅·采薇》:“岁亦阳止。”汉郑玄笺:“十月为阳,时坤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此月为阳。”而冬十一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本为祭名,周时腊与大蜡各为一祭,腊祭祖先,蜡祭百神。秦汉改为腊。汉腊行于农历十二月,故后世以十二月为腊月。“黄钟”、“大吕”均为古乐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其中“大吕”又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国语·周》下:“元闲大吕,助宣物也。”注:“十二月曰大吕。” “刚”意为方才,“月逢刚夕”与“雀巢始构”、“雁语初鸣”都表示喜讯初传,与阳气初升相应;“关雎”、“好逑”,语出《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是男女之情,又合夫妇之义,正是婚礼文书的绝妙好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