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前,澳大利亚九号娱乐公司旗下的九号台新闻网、《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等媒体联合炒作所谓的“中国间谍”王立强叛逃案,澳国内其他媒体及部分政客几乎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跟风炒作,澳国内瞬时再度掀起一场“中国渗透论”和“中国威胁论”的风潮然而,没过多久,澳情报部门就向当地媒体表示,王立强对媒体爆料的很多内容值得怀疑,所谓的间谍王立强最多也就是“线人”,而有澳大利亚媒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间谍案就是一场闹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与其看肥皂剧不如重温经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其看肥皂剧不如重温经典
一周多前,澳大利亚九号娱乐公司旗下的九号台新闻网、《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等媒体联合炒作所谓的“中国间谍”王立强叛逃案,澳国内其他媒体及部分政客几乎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跟风炒作,澳国内瞬时再度掀起一场“中国渗透论”和“中国威胁论”的风潮。然而,没过多久,澳情报部门就向当地媒体表示,王立强对媒体爆料的很多内容值得怀疑,所谓的间谍王立强最多也就是“线人”,而有澳大利亚媒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间谍案就是一场闹剧。
11月23日、24日,《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及九号台新闻网(Nine Network)节目“60分钟”联合披露自称“理想幻灭”的“中国间谍”王立强的爆料内容。这位自称“中国间谍”的王立强声称,他已向澳大利亚当局和盘托出中国军情单位直接干扰香港、台湾政坛的细节。王立强还称,中国情报部门在澳大利亚政界也有强大的网络,甚至资助一华裔候选人参选联邦国会议员,他愿意协助澳安全部门挖出中国在澳的间谍网络,但他不得不向澳当局寻求政治庇护。九号娱乐公司是澳国内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之一,其爆料的“王立强案”等内容立刻被澳当地其他媒体以及不少西方媒体转载或报道。尽管中国警方也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王立强并非情报人员,而是在逃诈骗犯等情况,但澳国内媒体似乎对此避重就轻,部分澳政客还与媒体联合继续热炒“王立强案”,澳总理莫里森甚至在11月25日表示,媒体揭露中国试图在澳首都堪培拉“渗透”状况“令人深感不安和焦虑”,澳当局不会以天真的态度来面对国家安全威胁,并指出先前澳已任命第一位“全国反外力干涉协调员”、建立“外国影响透明计划法”及选举廉政保障工作组,来应对安全威胁。
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王立强所谓的间谍爆料没过多久,澳大利亚媒体及相关部门便对王立强的本来面目有了新的认识。11月底、12月初,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下属的《澳大利亚人报》《每日电讯报》和空中新闻台等媒体援引澳情报部门消息人士指称,澳安全机构内部的共识是,尽管王立强的案子仍在调查中,但他并不是他所声称的高级特工,顶多只是一个帮助收集一些情报的“非常低级别”的外围人员。换句话说,王立强充其量也只是“线人”而已。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澳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收到的通知指出,王立强只可能接触到“低阶工作”,对澳情报机构可谓毫无贡献。报道指出,让王立强的声明遭到怀疑的主因是,他年纪太轻,而他所提供的情报不只缺乏细节,且大部分早已为公众所知。《每日电讯报》还直接以“中国间谍闹剧”为标题,怀疑其自称间谍的自白,认为他是利用虚假间谍证词,以换取澳政治庇护或居留权。报道还指出,事实上,王立强的证词早已引起许多情报专家质疑。参与查证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师周安澜先前投书《时代报》表示,根据王立强的证词,推测其并无任何军阶,若要说他是间谍、特务、情报官员,不论是哪一职位都与他的角色无法匹配。《周末澳大利亚人报》也报道说,对王立强的故事持怀疑论者指出,他的“任务”种类繁多——从指挥台湾的“网军”到向中国大陆移交异议人士——这表明他至少夸大了自己作为间谍的作用。麦考瑞大学研究院和《中国内参》联合编辑倪凌超说:“对于一个初级情报人员,在短时间内在不同辖区的所有这些备受瞩目的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非常不寻常的。”倪凌超指出,根据现有证据,王立强是间谍或中国情报特工的说法令人怀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韩国安全专家佩特洛夫表示,王立强说中国情报部门给了他一本韩国护照,而媒体报道中展示的这本护照存在严重偏差,“不仅英语和韩语名字对不上,而且韩语名字似乎是女性。中国情报部门会为他们的人员装备如此简陋的伪造品吗?”
针对“王立强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也指出,澳大利亚一些部门、媒体和学者纷纷对王立强“间谍案”提出了质疑,这些都充分印证了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个别媒体和机构热衷炒作的所谓“中国间谍案”“中国渗透论”“中国干涉论”,无论情节如何离奇,花样如何翻新,其实都不过是十分荒唐可笑的闹剧和粗制滥造的肥皂剧而已。华春莹还指出,这些现象的确令人匪夷所思,有那么一些人,宁愿相信个别别有用心的撒谎者,也不愿相信中方发布的权威消息。“王立强案”只是其中一例,看似愚蠢透顶,但其中反映的问题是非常严肃的,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和警惕。“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摒弃偏见,尊重事实,不要再犯此类低级错误”。
(本报堪培拉12月5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