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王阳明一屁股坐在竹子面前,看着一大片竹林,心潮澎湃,心想着终于要格物做圣人了可是,做圣人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阳明野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野话(王阳明格竹的梗)

王阳明野话

年轻的王阳明一屁股坐在竹子面前,看着一大片竹林,心潮澎湃,心想着终于要格物做圣人了。可是,做圣人哪有这么容易的。

当时的情况,对于年轻的王阳明,没有想的那么多,既然要立志做圣人,就先行动起来吧!于是,王阳明的梗就开始了:

第一天,目光炯炯有神,心无旁念,一门心思死死盯着竹子,即使脚下蚂蚁啃食脚心也不管不顾,即使竹子上方蜘蛛拉下一根蛛丝盘到他的头上、在盘到下巴下也丝毫不为所动,最恐怖的是一个绿毛毛虫晃在眼前,也被王阳明一股仙气岔开。总之,第一天的格物算是成功的,王阳明感觉竹子绿意盎然,耳边鸟语花香,自身神清气爽,虽然,到了晚上腰困腿麻,也觉得有所收获,要做圣人大概就要受点皮肉之苦吧。

第二天,咥饱饭,盘腿而坐,先捋捋尚未长成的胡须,意气风发,真有一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他先环顾了一下四周,空旷人稀,偶尔几声牛的叫声外,不外乎风摆竹林的窸窸窣窣声音。王阳明定了定神,看着竹子。这竹子怎么长成这样,一节一节的,剑形竹叶,却被人们赋予秉性高洁、铮铮傲骨、不屈不挠的象征。但当被砍倒了就失去了赋予的这一切表象,可以做盖房的材料,或者做竹椅、滑梯、乃至抽烟的罪恶的烟筒子。为什么不多做些笛子、笔筒、笔杆,或者竹简呢?王阳明为竹子的不同命运而唏嘘,到了晚上,感觉有些腰酸头疼眼胀,但是,心还是有些涟漪,内心觉得有点悟了。

第三天起来,感觉到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心想,做圣人总是要比常人苦些。又静坐到竹林前面,他想到了程朱理学,这是他所崇拜的,只能是崇拜,当时年轻的王阳明估计参悟不到深层次的东西。因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应该是两条线,不一定相互矛盾,只是为不同的阶级阶层服务罢了。扯远了!格到第三天,王阳明身心有些憔悴,因为,已经眼花脑胀了,看了三天竹子,看不出个所以然,总感觉到成片的竹林略过他的身体,根根竹鞭,抽打着他的肉体,也摧残着他的灵魂,从头到脚的凡体,没有圣人的仙骨风范,身体哪儿都疼、困,还泛着胃酸,尤其是眼睛,红肿流泪,感觉一片片竹叶滑过眼帘,往心窝里直窜。这哪是做圣人呢?分明是要命!?顿感一阵眩晕,倒了下去。

第四天的早上,淫雨霏霏,冷气袭人,竹林里笼罩着一团雾气,一片片竹子若隐若现,宛若仙境。王阳明还躺在床上,喉咙泛着寒痰,浑身发冷,感觉自己突然飘到了天上,又倏忽坠落到地上,脚踩到地上犹如踩在棉花上无力。四周迷雾蒙蒙,空无一人,想喊出声来却怎么也发不出声。挣扎着想起来,却不知道身子腿在哪儿。

“我的少爷,你终于醒了,老爷,少爷醒了……”随着仆人的喊叫声,王阳明清醒了许多,这一刻,他痛苦的流下了眼泪:做圣人,怎么这么难呀?如果在这一刻王阳明怂了,那后世的人们就不会知道有王阳明这个名字了,也就不会有“王阳明心学”这一流传后世的哲学体系了。又扯远了。反正咱们的少主王阳明没有被这些身体外在的困难所压倒,他知道,要想继续,就要先咥饱饭这一千古不变的理念,年轻的王阳明胃口不错,咥了好多的肉、蔬菜,米饭,还有万恶的竹笋,要格出名堂,就要先要扳倒竹的根基,哈哈。身体虽懈怠,意志不能丢,经过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到位后,咱们的王阳明又登场了,继续格竹子。这次,王阳明学聪明了,不像前三天一直静坐,他想着早上站着格、下午再蹲着坐着格,不至于再晕倒。

他想着朱熹老先生的“格物穷理”,什么道理?我王阳明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虽然这一天他还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一大片竹林,却什么也悟不出,毕竟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伙,知识面及社会阅历有限,书卷上所读与心得是两码事情。从表象看实质,虽强差人意但还是能坚持的走出了这一步,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当时的一般年轻人,几乎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最终能成为圣人的根基。

一早上的站着一动不动格竹子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参悟结果,王阳明认为是自己定力还不够坚实,因为,期间,他想到了成家立业,延续子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者做官为民请命,又想多了……这些都不是他的最终理想,要做孔圣人式的人物,可是,孔子怎做到后世敬仰的孔圣人,他得不出答案。最终,他参悟到了竹子还是要一节一节往上生长的,人还是要每顿都要咥饭的,不到中午时分,肚子已饥肠辘辘了,哎!还是先喂饱肚子再说吧。

中午吃过饭,王阳明学乖巧了,打了个盹,立马又投入到痴迷的格竹中来。

王阳明不再看着一大片竹林,而是盯住眼前的一根毛竹,这根毛竹,生长健壮,外皮泛着深青色的纹理,在竹节之间有几个蚂蚁绕着竹身不停的盘旋。他们触角不停的交流信息,这几个小圣灵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格竹子吗?他们是否也想做蚁类的圣人。是否万事万物都能进行心灵沟通,我在格竹,蚂蚁也在格竹,那么,我的精神、意识、感知诸如此类的悟性和蚂蚁一样了?蚂蚁能否穿透到我的内心,和我灵魂对话吗?王阳明就这样想着,思索着,突然,感觉头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头晕目眩,刹那间失去了知觉。这一天的格竹,差点要了王阳明的命。

第五天早上,王阳明终于醒来了,他不知道的是一个晚上家人男女老少都围在他的周围,脸色苍白,气若游丝,如不是老中医的扁鹊再世之功,王阳明就此长眠了。

王阳明思索着:是否我格竹思路不对,还是永远也达不到朱老夫子格物的境界,太难了。一木一草,都有道理,都有灵性。难道没有足够的尊重万事万物的存在的道理吗?对的,应该是这个理。假设我是竹子,竹子是我,不就可以格出道理来吗?那就面对着王阳明这棵竹子,让我竹子来格你吧。但是,定力还是不够,王阳明始终和竹子不能换位,浑浑噩噩的白忙活了一天,又差点晕过去了。

第六天,王阳明对于自己格竹子灰心了,这样格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痛恨竹子,竹子也在笑话我。突然,王阳明看到竹子,想到了“梅兰竹菊” 四君子,“傲、幽、澹、逸”,这竹子不就是谦谦君子,清雅澹泊,潇洒一生的写照吗?竹子呀,你不就是和我一样,要做一个高雅、谦逊、刚正、不落风俗的“圣人”吗?王阳明在第六天终于格出了非常朴素的道理,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也因为日久思虑而烙下了病根。

第七天,王阳明开始怀疑前辈的理学。都是竹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出的道理却大相径庭,从盖房子、做家具角度,竹子只是一种使用的材料,没有美感;假如用竹子制作一把扇子,附上名家的宝墨,就是价值不菲的藏物;假如竹子如我般做圣人的毅力和决心,不就上升到君子的高度了么。

终于,王阳明格竹子虽“不得其理”,却从竹子中获得了一种超然的感悟。“竹有君子之道”这种非常朴素的格物的成果为王阳明以后创立心学奠定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

王阳明格竹子的结果:

健康问题:估计王阳明天生呼吸系统不好,导致一生被肺病所困;

内心认知:怀疑程朱理学,事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另辟蹊径创立王阳明心学

态度问题:竹子虽未格成,培养了坚韧的毅力及倔强的性格。

,